回覆列表
  • 1 # 一口一塊豆腐乳

    數九”是中國勞動人民從長期生產鬥爭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又稱“冬九九”,是中國冬季一種民間節氣。“數九”從每年陽曆12月下旬初“冬至”的次日開始。“頭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是中國一些地區的歌謠,人們習慣用它來描述“冬至”後兩個多月裡的氣候變化。“冬至數九”,就是從“冬至”這天算起,“冬至”是“頭九頭”,往後數九天稱為“頭九”,第二個九天為“二九”,第三個九天為“三九”,依此類推。一直數到第九個九天,共81天。“數九”的習俗很多,以“九九歌”最為廣泛和悠久。這些歌謠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物候現象,生動反映九九中的天氣變化規律。就中國多數地區而言,二九過完時,天氣並非最冷,而只是“一九二九,伸不出手。”四九完時,差不多是“大寒”節氣了,所以說“三九四九,凍死母狗。”五九以後,大地漸漸回春,天氣由冷漸暖,故“五九六九,河邊看柳;七九八九,單衣行走。”到了九九,已是“驚墊”節氣,所以“九九聞雷,響聲持久。”明代出現了“畫九”的習俗。所謂的畫,實則是冬至後計算春暖日期的圖。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此外,清代還有“九九消寒詩圖”,圖中每九天四句,共三十六句,內容從遠古時代的“三皇治世”到本朝代的“大清坐金鑾”,稱得上是一部富有雅趣的歷史“大事記”。“冷在三九”,正是在每年公曆一月的中旬,是全年最冷的時期,一般地說,氣候的冷熱,主要是看太陽照射的時間長短。太陽照射的時間越長,白天越長,地球從太陽那裡得到的熱量就越多,氣候也就越熱;反之,氣候就越冷。那麼,照這樣說來,“冬至”是一年裡白天最短的一天,應該是最冷,為什麼說“冷在三九”呢?這是因為地面上氣候的冷熱還與積熱有關。夏至以後,由於熱源量漸少,因而地面白天吸熱漸少,到了晚上散熱逐增;“秋分”以後,白天開始短起來,晚上的散熱雖然比白天多了,但是,有積累下來的熱量,可以繼續供發散;“冬至”這天白天雖然最短,地面受熱雖然最少,但是,地上的積累熱量並沒有完全散完,還可以不斷補充,所以不會最冷;“冬至”過後,大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地面的積熱才散完,這時正值“三九”時期,所以是地面最冷的時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離婚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