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狗旦345
-
2 # 使用者7260886330204
源流一
源自古人名。傳說上古女媧時期有樂師隨,子孫以其名為姓。
源流二
出自姬姓,周朝時有王族封於隨,建立隨國(都城在今湖北隨州)。春秋時被楚國所滅,成為楚附庸國,其後裔以國名為姓,稱為隨氏。下傳至隋代,改隋為隨。自此隨、隋分為二姓。
源流三
出自祁姓。據《古今姓氏書辨證》、《元和姓纂》及《隋書》等所載,晉上卿士會(人名,姓祁,名會,字季,以士為氏),食採於隨(故城在今山西介休),謂之隨會,子孫以其封地為氏,稱隨氏。後改為隋氏。
源流四
出自他族。據《通雅》所載,明宣德中,王驥徵麓川(故治今雲南騰衝),土司乞姓,王驥賜以怕、刀、剁為三酋之姓,後改剁為隋姓;今滿、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1、出自姬姓,為周代時有諸侯隨國,其後人以國名為氏。周代有隨國(今湖北省隨縣),是周同姓諸侯國。春秋時被楚國所滅,成為楚附庸國,其後裔以國名為姓,稱為隨氏。
2、出自祁姓,為春秋時晉國大夫士會之後,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晉國有大夫士會,字季,輔左晉文公、襄公、成公、景公。
於景公七年(公元前593年),率師攻滅赤狄,晉升為中軍元帥,兼任太傅,執掌國政,修訂法規。士會食邑於隨(今山西省介休)。
後又食邑於範(今河南省範縣),其子孫以邑名為氏,是為隨氏和範氏。隨姓,在隋代時,去掉走之字,是為隋姓,從此又分為隨姓和隋姓,隨、隋兩姓源流相同。
“隋”姓是由“隨”姓改來的,在山東的膠東、魯南一帶,隋氏為大姓,整個山東隋氏佔了全國隋氏人口的一半以上。隋姓本為"隨",隋文帝楊堅第二次統一全中國,結束了長達286年的大分裂時代,並建立大隋王朝,定都大興城。
國號初為隨,文帝因忌"隨"有走之意,改隨字去走之為隋("隋"字是隋文帝獨創的字,古無"隋"字,隋字是繁體"隨"字去了走之而形成今天的"隋"字)。周王朝時有同姓貴族封於隨(今湖北隨州),建立隨國,侯爵;為周八百諸侯國之一。
周代末期,隨國成為楚國的附庸國,原隨國王族子孫就以國名為姓,即隨氏。另一支為陶唐氏之後杜伯的後裔士會,因在晉為大臣,封邑為隨,稱隨會,子孫姓隨。
所有的隨姓族人都姓隨至隋初,因隋王朝國號"隋"改為隋姓,並延用至今。隋姓在中國姓氏文化中有一個特出,就是隨姓族人和隋朝皇族沒有任何血源關聯。
也沒有任何史書、譜牒記載隋朝皇族的後裔有改以國號隋為姓氏的,但隨姓卻因隋朝國號"隨"字易為隋而改"隨"為"隋",這在中國姓氏文化史上也算是一個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