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關於茶的最早記載,目前認為是王褒寫於西漢時期的《僮約》,雖然這是一篇帶有戲謔色彩的文章,但也可從中一窺當時人們的生活現狀,而其中被認為提到茶的有兩處,分別是 築肉臛芋,膾魚炰鱉,烹荼盡具,已而蓋藏 ?? 牽犬販鵝,武陽買荼 前者說的是做飯,後者說的是採購,不過關於前者所提到的”荼“是不是就是茶,現在的研究還存疑,因為和前面提到的肉、芋、魚、鱉聯絡起來的話,將這裡的”荼“當做一種食物解(苦菜)更為合理一些。 關於”武陽買荼“的爭議不大,因為如果只是買菜的話,不用特意跑到武陽去。 基本上中國相對可靠的,關於茶的明確記載,就只能追溯到這裡了,而兩漢時期,關於茶的記載,也僅止於此。可以說是相當的模糊,至於茶具,更是稀少。所以這一時期的茶具,其實沒什麼可說的 不過轉折出現在1990年 這一年從湖州出土了一件東漢晚期的青瓷罍。 在這個青瓷罍出土之前,基本上認為兩漢時期即使有茶具,也是與酒具通用的器具,而發現這個之後,基本上可以認定,在東漢晚期,中國已經有專用的茶具出現了。 至於這個青瓷罍的用處,現在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 是儲茶,一種認為是痷茶(就是泡茶),支援前者的證據是這東西無流,也就是不方便往外倒,所以應該不是裝液體的,而支援後者的證據是,內層有釉,由於在兩漢時期,施釉的工藝還不成熟,大多數器物還是以刷釉的方式上釉,而這種器型的內部上釉又比較困難,因此如果沒有需求的話,裡面用不著上釉,之所以上釉就是為了儲存液體。不過不管這個青瓷罍的作用為何,將其認定為目前中國所發現的,最早的專屬茶具,應該是沒有什麼疑問的。
中國關於茶的最早記載,目前認為是王褒寫於西漢時期的《僮約》,雖然這是一篇帶有戲謔色彩的文章,但也可從中一窺當時人們的生活現狀,而其中被認為提到茶的有兩處,分別是 築肉臛芋,膾魚炰鱉,烹荼盡具,已而蓋藏 ?? 牽犬販鵝,武陽買荼 前者說的是做飯,後者說的是採購,不過關於前者所提到的”荼“是不是就是茶,現在的研究還存疑,因為和前面提到的肉、芋、魚、鱉聯絡起來的話,將這裡的”荼“當做一種食物解(苦菜)更為合理一些。 關於”武陽買荼“的爭議不大,因為如果只是買菜的話,不用特意跑到武陽去。 基本上中國相對可靠的,關於茶的明確記載,就只能追溯到這裡了,而兩漢時期,關於茶的記載,也僅止於此。可以說是相當的模糊,至於茶具,更是稀少。所以這一時期的茶具,其實沒什麼可說的 不過轉折出現在1990年 這一年從湖州出土了一件東漢晚期的青瓷罍。 在這個青瓷罍出土之前,基本上認為兩漢時期即使有茶具,也是與酒具通用的器具,而發現這個之後,基本上可以認定,在東漢晚期,中國已經有專用的茶具出現了。 至於這個青瓷罍的用處,現在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 是儲茶,一種認為是痷茶(就是泡茶),支援前者的證據是這東西無流,也就是不方便往外倒,所以應該不是裝液體的,而支援後者的證據是,內層有釉,由於在兩漢時期,施釉的工藝還不成熟,大多數器物還是以刷釉的方式上釉,而這種器型的內部上釉又比較困難,因此如果沒有需求的話,裡面用不著上釉,之所以上釉就是為了儲存液體。不過不管這個青瓷罍的作用為何,將其認定為目前中國所發現的,最早的專屬茶具,應該是沒有什麼疑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