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LUEPINK

    一、家長要與時俱進

    現在的孩子,透過多方渠道,如海綿吸水一樣吸收來自各方各面的資訊、知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談吐間也會蹦出許多新名詞。

    然而對這些新名詞家長又瞭解多少呢?不瞭解孩子的語言和想法,家長又怎麼能有效的和孩子溝通呢?

    這就要求我們的家長要與時俱進。多關心時事新聞,多看時尚雜誌,知道孩子喜歡的歌星名字,知道重大的體育比賽,知道如何上網,知道當下的流行詞彙等等。

    這些既能豐富和提高自己又能拉近和子女之間的距離,何樂而不為呢?

    二、家長要懂得尊重孩子在與孩子溝通的建議中家長聽到最多的就是要尊重孩子。可是聽的最多是否真正做到了呢?

    尊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的。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應該是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關係,而絕非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關係。

    父母在與子女交流溝通時應“多建議、少命令”充分尊重他們,並使子女能在心理上感受到。

    遇到事情不要一味的用命令的語氣如必須,馬上,一定等等,而要用商量,探討式的語氣如,能不能,好不好之類的。

    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尊重我的,把我當大人看待。雖然用“必須”“馬上”等命令式的語氣,孩子也可能會做,但其心理感受就完全不同了。

    三、和孩子一起外出

    經常和孩子一起外出,去旅行也好,去戶外活動也好,總之一定要經常在這種隨意、自然的環境下,孩子會比較願意和父母溝通,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此外,若是父母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那麼可以藉助“外力”來與孩子進行溝通。

    一是可以借班主任的力,二是可以借孩子好同學的力,三是可以借科任老師的力。這些方法只供參考,父母可以加以嘗試。

    四、家長要善於運用多種溝通渠道

    孩子到了中學階段,已經有了比較強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繁重的學習任務,使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時間相對減少,尤其是住校的孩子,雙方溝通機會更少。

    家長要創造儘可能多的溝通渠道。如週末和假期是家長與孩子的重要溝通機會,家長應迴避應酬、減少工作,儘可能與孩子一起,聊天、看電視、聽音樂、上網,出遊等,都是溝通的有效形式。

    此外,不要忽視電話的作用,與住校的孩子臨睡前通個電話,相互問候一聲,是家長與孩子都能感受的一件很愉快事;很多不方便當面和孩子說的話,還可以透過發簡訊的形式將自己的關愛傳遞給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腦萎縮患者會出現健忘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