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彭建川頻道

    一、注重儲蓄、克勤克儉

    中國屬於典型的超儲蓄國家,在消費觀念上,華人自古就奉行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古人有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歷來勤儉節約就受到尊敬和讚美,而大手大腳地花錢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大多數華人注重儲蓄,克勤克儉,勞碌一生,很可能一輩子什麼都沒享受到,只留下一堆儲蓄。根據新秦研究諮詢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居民的17%的收入用來儲蓄,而中國消費者儲蓄最重要的原因為“備不時之需”,其次分別為“養老”、“子女教育”、“購房”以及“醫療”。這與中國經歷了太長時間的貧窮和落後,民族憂患意識特別強有關。人們總是習慣把所有剩餘的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提前消費、超支消費會使很多傳統的華人覺得不安。此外,儘管近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但很多地方如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等仍很落後,遠不及發達國家水平,絕大多數華人依靠自身的經濟能力無法獲得養老、醫療和子女教育保障,只能恪守勤儉、保守消費,積極儲蓄。

    二、重物質消費VS輕精神消費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傳統的華人比較實在,有錢了首先想到的是吃得好一點,華人認為吃得好便是最大幸福。從上圖中也可以看出,中國消費者收入的最大開支就是“吃喝”,佔總收入的21%,除開“儲蓄”,“住房”開支佔12%,居第二位,用於“旅遊”的開支最低,僅佔3%。

    華人較其他民族有更強烈的房子情結,華人把房子當作是金錢和地位的象徵,有錢了就買房置地是華人幾千年的傳統。那些先富起來的人,總是要修建一座豪宅以彰顯自己的成功。華人重視家庭,把買房子作為人生的一大目標來奮鬥,華人寧願成為房奴勒緊褲帶去買房,降低生活標準,節省開支,更別提去度假。西方人口袋裡只要有一點閒錢就非得消費、舉行各種聚會、度假,西方人可以穿著補丁衣服去周遊世界,華人則視此種人為敗家子。西方人要貸款買房,除非是他們認為口袋裡的錢吃不完,度假後還有節餘,所以就不難想見中美老太太買房方式上的反差了。

    三、今後消費意願

    在如今金融危機還未消退環境下,拉動內需刺激消費是振興國家經濟的好辦法,但越是在這種環境下,中國消費者的憂患意識更強,消費意識更弱。儲蓄意願越強。針對“中國消費者今後儲蓄意願”這個問題,57%的人傾向於“減少開支、加大儲蓄”,24%的人希望“將儲蓄轉為投資”,而僅有14%的會“減少儲蓄、加大開支”。

    總的來說,華人的消費價值觀形成與中國的社會條件和經濟環境密切相關。中國經濟水平發展迅速,但人口眾多,貧富差距日益加大,整體經濟水平還不發達。此外中國的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迫切需要改進、健全並普及,這樣才能切實解決了百姓的後顧之憂,使得中國消費者增強消費信心和消費意願,消費價值觀健康、平衡發展,畢竟今後生活有了保障才是人們敢於消費的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同樣一杯熱牛奶和一個杯冷牛奶同時放進冰箱熱牛奶先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