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河上有三座古橋,現在叫白了,就成了東橋、西橋、北橋,三座橋所圈包起來的地方,即是原來的老鎮區了。 通 濟 橋 通濟橋俗稱東橋,位於河東太平街與老鎮中心區中山街原龍王廟門口處。始建於元末,到明永樂末年(約1420年)建成能過小型車輛的木結構橋樑。清康熙年間(約1700年)建成石木混合結構,橋面寬4米,橋長約30米,中間有活孔,活孔淨跨7米有餘。2007年拆除重建。 廣 濟 橋 廣濟橋俗稱西橋,座落在穿心河西通往中山街的河面上。始建於元順帝至正年間(約1341年),明永樂末年(1424年)改建為木結構橋樑。後經多次改擴建,到清康熙年間(約1700年)建成寬4米,全長約36米,中間有活孔,下能過船上能通車馬的橋樑。 解放前後分別進行過兩次大修,2008年加固了拱券,替換了欄板、欄杆。 永 濟 橋 永濟橋俗稱北橋,位於穿心河北原柴頭市街與古鎮中心區永濟路北口處。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約1420年)。民國25年(1936年),從天津請來建天津金剛橋的營造商對原橋進行落架重修,建成全石橋臺,鋼桁架橋樑、鋼製欄杆(此材料、材質與金剛橋相同),橋面以松木板鋪之。2008年再次進行加固大修。 普 濟 橋 普濟橋俗稱新橋,座落在鎮內古河道下游,始建於清康熙年間。解放前後分別進行過大修。2008年再次進行加固。
穿心河上有三座古橋,現在叫白了,就成了東橋、西橋、北橋,三座橋所圈包起來的地方,即是原來的老鎮區了。 通 濟 橋 通濟橋俗稱東橋,位於河東太平街與老鎮中心區中山街原龍王廟門口處。始建於元末,到明永樂末年(約1420年)建成能過小型車輛的木結構橋樑。清康熙年間(約1700年)建成石木混合結構,橋面寬4米,橋長約30米,中間有活孔,活孔淨跨7米有餘。2007年拆除重建。 廣 濟 橋 廣濟橋俗稱西橋,座落在穿心河西通往中山街的河面上。始建於元順帝至正年間(約1341年),明永樂末年(1424年)改建為木結構橋樑。後經多次改擴建,到清康熙年間(約1700年)建成寬4米,全長約36米,中間有活孔,下能過船上能通車馬的橋樑。 解放前後分別進行過兩次大修,2008年加固了拱券,替換了欄板、欄杆。 永 濟 橋 永濟橋俗稱北橋,位於穿心河北原柴頭市街與古鎮中心區永濟路北口處。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約1420年)。民國25年(1936年),從天津請來建天津金剛橋的營造商對原橋進行落架重修,建成全石橋臺,鋼桁架橋樑、鋼製欄杆(此材料、材質與金剛橋相同),橋面以松木板鋪之。2008年再次進行加固大修。 普 濟 橋 普濟橋俗稱新橋,座落在鎮內古河道下游,始建於清康熙年間。解放前後分別進行過大修。2008年再次進行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