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弘潤坊—弘姐

    會逐漸弱化直至消失。

    一是因為很多習俗都是在當時特定的物質、精神條件下形成並沿襲下來的。比方說那時電視還不普及、也沒有什麼3D電影,人們還達不到溫飽、過春節意味著能吃上好吃的、穿新衣,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的極大豐富,人們的觀念也開始有了轉變。每天吃的穿的都像是在過年,不用再等到過春節才去吃什麼、穿什麼、做什麼。

    二是隨著通訊技術、社交網路、購物環境的改變和發展,現代人的工作、生活以及社交方式越來越便捷、高效,想聽見、看見對方隨時可以做到;人們也越來越關注健康、自我價值和感受。比方說臘月三十全家一起在家做年夜飯的習俗,現在更多的人選擇舉家外出,在飯店訂一桌。既可以全家人聚在一起團團圓圓,又免去了採購、烹調、餐後清洗打掃的煩擾,讓平常因工作、生活壓力已經很累的家人,趁春節放假好好放鬆、休息。再比如,大年初一拜年,發壓歲錢;大年初二的回孃家,隨著獨生子女、二胎家庭孩子的逐漸長大,很多家庭選擇和雙方父母聚在一起團聚或外出旅遊,既盡了孝心,又增進了情感交流,還闔家團圓、放鬆了心情,增長了見識,免去了去誰家過年的煩惱。

    三是政府的倡導和推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保護環境、注重環保的隊伍中,加之“春節”放鞭炮也在很多大中城市被禁止,人們已熱衷於參與到各地政府精心準備搭建的熱鬧新穎的年節文化、旅遊等活動中,帶著老人孩子逛逛街、吃吃特色小吃,買些旅遊地特色產品,既有年味,又不失一種新的體驗,過年變得更有意義,老人孩子都歡喜,何樂不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安石對聯走馬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