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這其實就是內骨骼與外骨骼的區別,各有利弊。

    從骨骼型別上說,人類屬於內骨骼生物。

    內骨骼生物的優勢是什麼?就是骨骼可以隨著身體一起長大。

    骨骼與肉體一起長大有什麼好處?就是生物的體形可以長得比較大。

    外骨骼生物也很多見,比如昆蟲。

    外骨骼結構強悍,但是,外骨骼很難隨著身體長大而長大,因此外骨骼生物通常會定期蛻皮,而且有蛻皮的極限次數;再一方面,外骨骼生物的體形會受很多環境限制,通常長不了太大。

    生物骨骼的演化,主要還是受自然環境影響,但也是生物進化中物種的自我選擇。

    為什麼包括人類在內的很多生物變成了堅定的內骨骼派呢?

    很簡單,因為這些生物想要個有用的腦子。

    以上說了,內骨骼生物,肉體和骨骼一起成長並且體形比較大。而所謂的肉體,包括大腦。換句話說,就是內骨骼生物的大腦的最終體積會比較大,因而也就更具有智慧。那麼,當進化節點到來時,某些生物,以後想過上“腦力派”的生活,覺得有個好用腦子比較重要,於是就成為了內骨骼生物,最終得到了他們所追求的東西——智慧。

    另外一些生物,就屬於“體力派”,在進化節點處選擇了要一個更加強悍的外骨骼,放棄了大腦,放棄了智慧。外骨骼很強大,但是成長有限,於是大腦的成長也很有限,這也算求仁得仁。

    為什麼生物進化中會出現這種分化?就是看生物在進化節點時的生存環境了。

    生物是以利於生存和種族繁衍為目的而進化的。生物進化,代表生物能夠更好的適應生存空間內的環境。

    所以我們說,環境決定了內骨骼生物和外骨骼生物的區別。都想要在自己的生存空間中大放異彩,都想活得舒服,只不過生物們沒想到,這個世界從誕生以來就不是公平的。雖然都是出於同樣的目的而做出進化方向的選擇,卻沒料到所處的環境並不公平。看似公平的選擇,卻是不公平的開端,而使後世的生物地位天差地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燙傷之後,被燙處出現了一個包,該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