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實灬諾
-
2 # 煙雨斜陽5853693210
父母的節約,就是在為子女減輕負擔。如果父母不節約,收入且又不高的家庭,無形中給子女增加了負擔。
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個幸福和諧家庭必備的條件。
父母太過節約,只能給父母多買些吃的東西,少給錢。
勞累了一輩子的父母,就是省吃儉用才。留給子女一個殷實的家庭。處處為子女著想。平時感冒都不願意上醫院治療,能拖則拖,能挺則挺。
朋友說到父母,也是感激和無奈。
朋友的父母,已經是七十歲的老人,雖然身體不是很好,但依然在自家田地上耕種。住在農村老人,憑藉家中有幾畝田地,依然能夠自給自足,不用子女負擔什麼。
老人雖然現在不種稻谷,改為種為生薑、魔芋、黃豆等經濟作物 。依然對生活充滿著美好和希望。閒暇之餘種些季節性蘿蔔青菜自己吃以外。還會醃鹹菜晒菜乾給子女的吃。
前些日子,朋友給父母買了一部1500多塊錢的手機,父母總是說不用買那麼貴,浪費錢財。買一個幾百的能打電話接電話就行。
的確,在農村的老人都是在用二三百塊錢的老人機,也不上網,目的就是為了聯絡子女,很多手機功能也用不上,確實有點浪費。其實,是節約。
朋友說,平時,或者過年過節給父母的紅包錢,都會被父母以各種藉口和理由退回來。現在,只能儘可能地去陪伴父母,陪父母聊聊天吃頓飯。
-
3 # 獨木難支shen
以前家裡窮,現在生活富裕一些,父母節約慣了,有時候有些東西變質了,也捨不得扔掉,為了他們的身體健康,只能偷偷扔掉。
-
4 # 廣東青雲哥vlog
有時候只是父母的一種習慣,只要你心裡有愛,一切都不是個問題。
以上視訊是我的觀點和說法:
-
5 # 開心就好165941149
父母是5O年6O年代過來的人,那個年代窮,勤儉節約習慣了,也是好習慣,反對浪費,節約光榮,當今這個習慣應發揚。
節儉是傳統美德,應該學習,儘量順著老人的意思,適當變通。
習慣成自然我們父母那代人,基本上都很勤儉節約,因為他們都是過苦日子過來的,他們吃過太多我們無法想象的苦。
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節約的習慣,這是多年養成的習慣。
習慣成自然,他們非但自己節約,也看不得我們浪費。這只是人的一種習慣性行為。
節約不好嗎?節約是美德,節約是老人傳承給我們的好習慣。
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對於剩菜剩飯,老人可能捨不得丟掉,以為下一頓熱一熱還可以吃。
而有些食物放過之後就容易變質,吃過之後對身體不好。
而有些老人會用他們的經驗來反駁:你們小時候也經常吃,還不是把你們養活大了?
我的母親也很節儉,平常吃不完的東西也是捨不得倒掉,想留著下次吃。
對於可以留的自然留著,對於有些東西我知道不可留,但是我表面上會答應留下,然後再偷偷倒掉。
等媽媽什麼時候問起來,我就說我已經吃掉了……
然後平常時不時的找一些新聞給媽媽看,例如某人吃了某樣剩下的飯菜,造成食物中毒,讓媽媽意識到有些東西是真的留不得。
辦法總比困難多。
對於太節約的父母,不要正面指責,可以適當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