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薩利文
-
2 # 旭日晨光329
採用臭氧/TEOS化學技術,透過沉積應變誘導薄膜,顯著提高二維平面邏輯器件中電晶體的驅動電流,延長儲存器件中資料的保留時間,在不增加積體電路複雜度和成本的情況下,顯著提升電晶體效能。
採用臭氧/TEOS化學技術,透過沉積應變誘導薄膜,顯著提高二維平面邏輯器件中電晶體的驅動電流,延長儲存器件中資料的保留時間,在不增加積體電路複雜度和成本的情況下,顯著提升電晶體效能。
豎琴(英:harp,意:Arpa,德:Harfe),是一種大型彈撥樂器。它主要有一垂直的前柱、一斜立的長條形音箱和位於上方的彎曲的琴頸,形成一三角形琴架,琴絃自上而下與前柱平行地繃於琴頸與音箱上,琴身是木製結構。豎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撥絃樂器,據埃及古圖記載,此種樂器出現於公元前三、四千年。早期的豎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階排列的弦,所奏調性有限。現代豎琴是由法國鋼琴製造家S·埃拉爾於1810年設計出來的,有四十七條不同長度的弦,七個踏板可改變絃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調性。
豎琴有許多獨奏曲。為單踏板豎琴寫曲的主要作曲家有格龍姆福爾茨(J. B. Grumpholtz)、杜塞克(J. L. Dusseck)和路易·斯波爾(Louis Spor)。19世紀時的獨奏曲多數是為業餘愛好者在家庭的客所裡演奏的,但也有傑出的作曲家如:E.佩裡什·阿爾瓦爾斯(E. Parish Alvars, 1808-1849)。他把許多新技術用於雙踏板豎琴演奏的樂曲中。這對發展豎琴的演奏產生了很大影響。他發表了80多首豎琴曲,其中包括有兩首協奏曲與為兩架豎琴寫的小協求全責備曲等。德彪西、拉威爾等作曲家亦寫了不少豎琴獨奏曲。
豎琴,它主要有一垂直的前柱、一斜立的長條形音箱和位於上方的彎曲的琴頸,形成一三角形琴架,琴絃自上而下與前柱平行地繃於琴頸與音箱上,琴身是木製結構。據埃及古圖記載,此種樂器出現於公元前三、四千年。當時的形狀猶如一個有弦之弓,傳說這是受射箭時箭發弦鳴的啟發而發明的。至中世紀有記載說古代豎琴就是里拉琴(Lyre,一種最古老的用緞帶吊在身上或套在左手演奏的彈撥樂器)。形體大的豎琴當時被稱為奇塔拉琴(Cithara)。經過許多年的逐次改良,才形成現代豎琴。 現代豎琴都是落地式的,形狀巨大,音域與鋼琴相仿。此種樂器能改進成今天的模式,主要應歸功於19世紀的制琴家S.厄拉爾德,他把原先的單踏板豎琴改成雙踏板豎琴,這一改進大大擴充套件了豎琴的演奏能力,此後又有人在這種雙踏板豎琴的基礎上改制成半音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