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宅哥視界文化

    年少的時候,我們的思想處於成長期,我們脆弱,我們總是被動的接受很多事物。這個時候老師就很重要了,好的老師可能給你一生帶來受用,可如果那些道德都不知為何物的老師則帶來了反面的影響,最終有的靠自己走了出來,有的則是……

  • 2 # 馬丁林2

    所謂精神認知即我們大腦的認知結構或思維結構。而認知結構除了來自父母先天的遺傳基因資訊,主要來自基因與生俱來的自設計、自學習、自組織、自改造、自完善等等一系列為適應新環境和不確定未來的主觀能動性,即如何透過改變自身的認知結構或侷限而獲得最最佳化的選擇策略、博弈資本和競爭能力而改變個體之命運。

    上述個人綜合性能力之背後,即軟實力則來自讀書、學習、觀察、吸收、消化、反思、整合、提升等等一系列的“智力遊戲”之內化過程。透過自身三十多年的跨領域知識之學習與總結(來自哲學、宗教、科普、藝術、寫作、教育實踐等領域),個人認為老子所提倡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之“熵減原則”尤其適用當下的網路與資訊化時代之學習。老子前句“為學日益”指的是學習階段追求的是博學(益,增加,系統熵增),這一階段從我們目前小學到大學的全日制教育中幾乎可以獲得較為全面而系統化的知識,再加上網路的碎片化閱讀,我們每天隨手所得的資訊、諮訊或真假難辨的知識可謂海量,所以這一階段是“為學日益”;老子下句“為道日損”則是逆熵,即熵減(損,少之又少)或由博而專、而精、而系統化、而接近真知或智慧。透過批判性消化和吸收,越接近系統化和接近宇宙終極本體論解釋的真理體系,例如人類由漫長之協同進化過程而總結、驗證而且還在不斷被證偽、被顛覆、被完備的系統知識哲學、宗教、科學三大文明體系,我們所得到的資訊熵或智慧就越解析一切,也就越能以客觀規律或自然規律指導自身的社會實踐而獲得更大的成功。

    這些無論從歷史教訓、社會變革、無數的個人成功案例等等都可以得到驗證。在此,我僅引述本人一直關注的美國物理學家、加拿大圓周物理研究所創始人和圈量子引力創始人之一的李·斯莫林(其著作《時間重生》、《物理學的困惑》、《宇宙本源:通往量子引力的三條路徑》以及國內最新出版的《奇異宇宙與時間現實》我都讀過)在其《物理學的困惑》一書中提到“第三文化論壇”所提到的三個年度問題:

    “當思想改變你的思想,那就是哲學;當上帝改變你的思想,那就是信仰(宗教);當事實改變你的思想,那就是科學。”

    變是唯一不變的真理。認知結構或心態之改變絕對能帶來個體之命運改變。“我命由我不由天”,所以本人反對任何的決定論和宿命論。這是我十多年前開始至今系統學習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所得到的最深刻的哲學啟示。

    是的,你就是世界!世界因你的改變而改變!

    ——詩人馬丁林,2019-04-25上午於工作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甲醛釋放期長達15年之久,如何跑贏除醛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