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44747964999

      鮮魚,是我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東西.(如果)兩樣東西不能一齊得到,(只好)放棄鮮魚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義不能夠同時得到,(只好)犧牲生命來保住正義.生命本是我喜歡的,(可我)喜歡的東西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幹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厭惡的,(可我)厭惡的東西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所以(遇到)災禍也不躲避呀.如果人們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採用的呢?如果人們厭惡的沒有比死亡更厲害的,那麼,一切可以避開禍患的事情,哪有不採用的呢?靠某種不義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卻不肯採用.靠某種不義的門道就可以避免禍患,有的人卻不肯去幹.這樣看來,喜歡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東西,不僅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精神,每個人都有這種精神,不過有道德的人能夠最終不喪失掉罷了.

    文章第一段分三層

    第一層(從開頭到“捨生而取義者也”):提出本文的論點.

    作者先講一個生活常理,即在魚和熊掌不可以同時得到的情況下,一般要“舍魚而取熊掌”,以這個生活常理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義無法同時兼顧的情況下應該“捨生而取義”的結論,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層(從“生,亦我所欲也”到“是故所惡有甚於死者”):對論點進行具體的分析與闡釋.第一層中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引出論點,雖然很巧妙,但比喻畢竟不是嚴密的論證,第二層就直接對論點進行較深入的分析與闡釋了.

    作者先從正面來講:雖然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是,因為我所喜愛的東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雖然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是,我所厭惡的東西還有甚於死亡的,因此即使是死亡之患,我有時也不避開它.這裡所說的“甚於生者”就是指“義”;

    所說的“甚於死者”就是“不義”.於是,為了“義”,可以“捨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義”的事.

    接著,作者又從反面來申述觀點: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麼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們厭惡的東西沒有超過死的,那麼,凡是可以躲避死亡之患的辦法,有什麼不可以用的呢?這裡隱含的意思是,一旦將愛惜生命和懼怕死亡發展到極端,那麼在生命受到考驗的時候,人的行為就會失去準則,做出讓人不齒的事情來,最終,人的價值和尊嚴喪失殆盡.因為暗含了這樣的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這兩句話,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第三層(“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作者進一步指出,其實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賢者”才能做到“捨生取義”,是因為“賢者”能夠保有“本心”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劍魂buff強化放什麼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