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蝶舞253886925
-
2 # 二姐的婚姻生活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王磐(約1470-1530),明代詩人、畫家。字鴻漸,高郵(今江蘇高郵)人。精通音律,以創作散曲著稱。
《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全詩的大意是:園子裡那綠色蔬菜上的露珠,等到太陽一出就曬乾了;溫暖的春天給萬物帶來了恩惠,使它們充滿了生機,可常常擔憂秋天的到來,因為一到秋天,草木枯黃,百花凋零,萬物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所有的河流都向東流入大海,什麼時候才能流回來呢?青少年時期不努力學習,到老了傷心後悔也沒有什麼用了。前四句透過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歸海說明美好時光短暫而易逝,且一去不復返,後一句直抒胸臆,勸誡人們珍惜時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嘆息。
樂府詩是最能代表漢代詩歌成就的一種體裁。它常採用賦、比、興、互文、 反覆歌詠的修飾手法及鋪陳、對比、烘托等技巧狀物抒情,這首《長歌行》便代表了這種特色。作者借百川歸海、一去不回來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勉世人要珍惜光陰,有所作為。全詩從青葵起興,聯想到四季變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應當抓緊時間奮發努力的結論,其比興手法是很明顯的。
“長歌”適宜表達深沉的感情,這一首娓娓道來,有描述,有抒情,有嘆惋,也有勸勉,使整首詩含蘊細膩,餘意無窮。既繼承了“歌以詠志”的傳統,又極富形式上的美感,便於反覆吟誦。
從原詩文中能清楚地明白一至四句是寫“葵”在春天裡一天中的起伏變化。說明寫這首詩的真實作者本人的觀察細微且描述生動,似虛卻實。為什麼選擇“葵”菜呢?
作者的細心暫且放一邊,說說他(她)為什麼選擇了(葵)菜?園中的菜很多,偏喜歡它,這又是為什麼呢?這就是作者的獨具匠心、傾心打造的一幅人生畫:時間不等人,四季該分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有人說這首詩中的“葵”,不是“向日葵”,它是指“葵”菜就對了。因為“向日葵”是外來品種,而“葵”菜是中國古代人常食用的野生品種。
《本草綱目》:“四五月種可留子;六七月種者為秋葵;八九月種者為冬葵,經年收採;正月複種者為春葵,然宿根至春亦生。”可以說,此“葵”菜,是百菜之王。其生長過程中經歷過春夏秋冬,如人經年一般,似曾相識,也可對比。然而,人生比不過它,它適應性且能老根重發、留子生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