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7654不是數字

    紫砂壺起源於明代正德年間。

    目前書籍最早關於紫砂的文獻記載是明代正德年間一位叫供春的書童跟金沙寺的僧人學習澄煉紫砂泥燒陶,而現存實物表明,活躍於萬曆年間的時大彬是紫砂壺工藝的奠基人,紫砂工藝從那時起才發展起來。

    南京明代太監吳經墓出土的紫砂壺是目前可確定時代最早的一件,下葬時為明正德年間,無論製作工藝還是燒造工藝均相對粗糙原始,是紫砂工藝最早期的作品。

    而對宜興窯址的發掘表明,紫砂陶器有一個從穿心銚、罐等大器向紫砂壺等小器演變的過程,工藝也同步由粗變精,出土紫砂器的時代不早於明代中晚期。正是因為當時的飲茶方式從製作抹茶、煎茶轉為直接沖泡葉茶,才催生了泡茶的紫砂壺的誕生。

    1、自宋代延至明正德(約十世紀至十六世紀),為紫砂陶初創時期

      1976年,宜興羊角山古窯遺址出土了大量紫砂陶殘器。經南京大學歷史系和南京博物院鑑定,這座紫砂古窯址的年代為北宋。1966年南京出土的吳經墓(明嘉靖12年墓葬)紫砂提樑壺一件,其紫砂造型,製作技法與羊角山宋窯殘器的拼復件對比,完全一脈相承。宋代詩人歐陽修、梅堯臣等的詩作中,也都有關於紫砂茶具的詩句,明正德年間,見諸文獻的記載的傑出陶工有金沙寺僧和供春。 

    2、明嘉靖至萬曆年間,是宜興紫砂的成熟時期

      先有董翰,趙梁,元暢,時鵬"四大家",繼有時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家"。其中以時大彬最負盛名。其制壺技法一改早期的製法,完全改用槌片、圍圈、打身筒的成型法和泥片鑲接成型法,是紫砂技藝上的一個飛躍。

    3、明末至清代,為紫砂工藝的繁榮時期

      明末至清雍乾年(十七世紀晚期至十八世紀初期),紫砂工藝向裝飾紋樣,花樣圖案造型發展。明末項聖思所作"桃杯"(現存南京博物院),製作技巧精細,形象完善,結構纖密,可謂砂器瑰寶。這一階段最突出的代表為康熙晚期的陳鳴遠,作品以技巧和創意見稱。十九世紀早期紫砂風格有很大轉變,關鍵人物是仕子學者陳鴻壽(號曼生),他對紫砂陶藝的貢獻,是第一次把篆刻作為一種裝飾手段施於壺上。清道光,咸豐年間,傑出的紫砂名手邵大亨,作品選泥精練,造型深邃,技藝高超,開一代纖巧糜繁之風,贏得盛譽。

    4、近代和現代,宜興紫砂到達鼎盛時期

      從泥料質地到工藝流程,從紫砂科研到流派創新都有新的發展,名手有黃玉麟、裴石民、朱可心、顧景舟、蔣蓉、汪寅仙等。其中顧景舟的作品線條流暢溫順,氣勢渾厚磅礴,勘稱"壺藝泰斗"。歷代紫砂名人,利用宜興得天獨厚的紫砂陶土,用靈巧的雙手和聰明才智,賦之予藝術和靈感,創作出富有民族、文化特色和藝術生命的紫砂陶藝珍品。近年來,著名書畫藝術家劉海粟、李可染、唐雲、程十發、韓美林等也都為紫砂作品自撰銘文,題詩作畫,並自創新款,使紫砂的藝術境界和文化層次有了新的昇華。

  • 2 # joy

    是在明朝開始的。通常的說法,紫砂壺的創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時的龔春(供春)。所以紫砂壺在明代中晚期才被髮明並被大量製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上路口轉彎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