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攻防敏控
-
2 # 冰雪長津湖
要說清軍入關的時候,確實是受到了廣大漢族人民的強烈反對,尤其是廣大漢族知識分子。這與清朝初年實行的幾大弊政有關,尤其最不得民心的就是這個剃髮令。引起了江南廣大人民的強烈反對。清朝朝廷也沒想到剃髮會惹這麼大禍,不收錢免費剃頭多好啊!清朝朝廷有命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所有男的必須把頭前面剃光,後面留個辮子。要是咱現在人認為,腦袋比什麼都重要啊!剃頭不花錢,何況那髮型多酷啊?但錯了,咱不能以現在的觀點看當時的歷史。當時的中國很信奉儒家思想文化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衣冠髮型這是一種文化,剃髮對不起祖宗。所以我寧肯不要腦袋,也要喝你清軍死磕。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血流成河啊。尤其是閻英元領導的江陰八十一日。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整個江陰城誓死不剃頭,全場男女老少共十萬人跟清軍死磕,堅守了八十一天。最後城破,無一人投降清軍。老人自殺,婦女孩子紛紛投河,年輕人戰鬥到最後一刻倒下。全城十萬男女老少,無一投降,只有五十一個人藏在寺廟的塔裡倖免於難,其餘無一生還。沒人汙衊它,清朝初年清軍確實罪行累累。
-
3 # 霹靂遊俠劉先舉
首先,我不認為清軍入關是中華之幸。
1644年滿清入關之後為了擊垮漢人反清的意志施行了“剃髮易服”的制度,要求漢人必須剃掉髮髻,僅留頭頂一縷編起來,可以穿過銅錢方孔的小辮子-鼠尾辮。這是不是大大顛覆了清宮劇粉們的三觀了?很多漢人不願接受這項屈辱的政策,滿清政府下令“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由於各地漢族民眾不斷抗爭,以至於發生了多次清軍大肆屠殺平民的時間,例如:嘉定三屠,揚州十日,慘烈的江陰八十一日,血洗四川等等。
江陰八十一日——城內死者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者七萬五千餘人,江陰遺民僅53人躲在寺觀塔上保全了性命;揚州失陷後,清兵屠戮劫掠,大肆屠殺手無縛雞之力的百姓,血入水碧赭,化為五色,塘為之平”、“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城中積屍如亂麻” ,幾乎全部慘遭屠殺,僅被和尚收殮的屍體就超80萬具,其殘暴程度不次於侵華日軍。
清朝對漢文化的破壞更是無從計算,編纂《四庫全書》時銷燬了對大清不利的書籍總數,據統計為一萬三千六百卷。焚書總數,15萬冊。銷燬版片總數170多種、8萬多塊。銷燬不少於1000萬份明代檔案,後來僅存3000份。最終,由於全國圖書都要進獻檢查,查繳禁書竟達三千多種,十五萬多部,總共焚燬的圖書超過七十萬部,禁燬書籍與四庫所收書籍一樣多。而且篡改的內容太多,至今已經無法清除。由於毀掉古籍,然後篡改成為最新版本,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已經無法清除哪些被篡改。
滿清的閉關鎖國導致中國錯過了工業革命,工業科技和國防實力大大落後於西方國家,致使中國從一個萬國來朝的天朝上國淪為被八國聯軍蹂躪的東亞病夫,慈禧太后的一句:我要向全世界宣戰!把中國推向戰爭的深淵,使中中國人民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外敵入侵,軍閥混戰!
清政府對百姓的思想統治更是可怖!清政府不允許百姓談論政治,用“文字獄”來鉗制百姓的思想,原本萬花齊放的漢文化從此走向沒落的深淵……
看到這些你是否還認為清軍入關是中華之幸?
-
4 # xiaocao449
清朝統治者延續明朝閉關鎖國的政策,阻斷民間與西方世界的廣泛交流,使中國的經濟發展、科技水平遠遠落後於歐美國家,是造成中國近現代落後捱打局面的直接責任人。
罪魁禍首是延續2000餘年腐朽落後的封建制度,是滿清,將漢人創造的這套政治制度,推向了復加的頂點。
孔子講“學而優則仕”,明清兩朝正是抓住讀書人渴望通過科舉改變命運的心理,推行以程朱理學為標準的八股文取士。
大部分的社會精英都被引導去鑽研經史子集,皓首窮經只為謀個一官半職光耀門楣,對科學技術極為冷淡,甚至斥之為玩物喪志的奇技淫巧。
清中期著名文人龔自珍就曾發出感慨“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控訴對禁錮讀書人思想的科舉制度。鴉片戰爭爆發後,親眼目睹洋人堅船利炮在東南沿海如入無人之境的魏源,編撰《海國圖志》,第一次以學習者的角度審視西方的先進科技,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因此,單從西方殖民者入侵時期,在中華大地上執政的是滿清還是某個漢族政權,來判斷是否可以避免落後捱打的局面,其想法是有些偏執的。只要封建制度仍然延續,中國依然是個落後的農業國家,那麼在資本主義工業化強國的衝擊下節節敗退,就是難以改變的現實。
如果清朝對明朝版圖的繼承與擴張,就會發現正是在清朝手中,中國的領土獲得了數一數二的戰略空間。
清軍入關後,向擴張和鞏固了傳統中原王朝的戰略縱深。
東北關外女真控制區及漠北、漠南蒙古部落區域;
漠西蒙古和天山南北迴疆地帶;西南彝族聚居區。
清朝入關前,經過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兩代人四十多年的開疆擴土,滿清已經控制外興安嶺至山海關的整個遼東、漠北漠南蒙古和北韓半島。滿清對傳統女真聚居區,漠南、漠北蒙古的直接控制,延續的還是老一套羈縻政策,讓整個女真民族保持著各守地盤、各自為政的狀態,但實際上明朝對建州、海西、野人三大女真部落,終究缺乏足夠的控制力。清朝則不同,關外白山黑水本就是龍興之地的女真故土,對該地的控制力較任何中原王朝都強。
至於漠南、漠北蒙古諸部落,明朝從建立到滅亡的兩百多年間,壓根兒就沒直接管理!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在中原和江南的統治,卻並未終結元廷的國祚,以元順帝為代表的蒙古勢力退回草原,以北元的形式延續著政權。經過藍玉、朱棣等後續軍事打擊,將北元打回了部落林立的分裂狀態,從未杜絕蒙古騎兵對明帝國的軍事威脅。
倒是在滿清手裡,通過滿蒙聯姻的國策,漠南、漠北蒙古諸部落被牢牢拴在了大清帝國的戰車上。
在漢唐時期,漠西蒙古和天山南北迴疆地帶,被稱為是“西域”,以甘肅最西邊的嘉峪關為界限,時而併入中原王朝版圖,時而脫離統治。
朱元璋曾在嘉峪關外設定以哈密為首的6大衛所,作為帝國在天山地區的軍事存在,但到了明朝中期,明軍勢力逐漸收縮回嘉峪關一線,意味著明帝國放棄了對大西北的統治,直到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用了100來年時間才徹底平定漠西準格爾汗國,重新恢復對西北地區的直接統治。乾隆剿滅大小和卓、道光彌平張格爾之亂、左宗棠打敗入侵新疆的阿古柏,均是建立在清朝中期對新疆地區統治打下的穩固基礎。
明朝時期,由朱元璋義子沐英建沐王府鎮守雲南,延續雲南、貴州、川南等彝族聚居地區的是土司制度這,些土司除了有高度的自治權外,還擁有著數量不少的獨立武裝。
借鑑如今緬甸國內武裝派系林立、對抗政府的情形,要不是當年雍正治下的清政府推行“改土歸流”的國策,廢除半自治的土司,改用朝廷委派的官員直接管理。
自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相繼丟失香港、澳門、臺灣等領土主權。北面就更別提了,有沙皇俄國這麼個對土地極度貪婪的北極熊,相繼颳去東北、西北兩個方向的大片國土,後來又在民國時期策動外蒙古獨立,的確丟失了很多立國初期祖先浴血奮戰積攢的國土,但從某種角度上看,正是滿清在戰略空間方面的最大化擴張,才為明帝國版圖下漢地18省的核心地盤,築起了一道防波堤,就沒有中國的現在,如果當時不統一,中國將是一盤散沙,在近現代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後勢必分崩離析。
明朝和西洋武裝商人的武裝衝突就是鴉片戰爭的預演,當然明朝表現的很糟糕,利瑪竇和拉達逗曾經說過,五千名歐洲軍人就可以征服明朝,或者他們想要征服的省份,六艘卡拉克船和六艘槳帆船就可以控制中國沿海!
我們偉大的祖國,總於強大起來了,相信我們中國一定能戰勝一切走在世界的前方,會在歷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中國加油!
-
5 # 暗暗Closed
其實也沒啥幸運和不幸運的,歐洲人去美國是美國之幸?那印第安人可未必這麼想。客觀上說,清軍入關和李自成或者吳三桂統一,沒啥區別,都會有大量的戰爭和屠殺,都會篡改前朝書籍,都會有盛世,然後轉衰。
-
6 # 靈石蘊珠寶
這個問題有些難度啊
當年,也不能說當年了,就前幾年吧,2000年之後的事情,最近也有人提。說是中國就該被殖民,被殖民了才能發展。提這個觀點的人,還以香港為例,香港被殖民百年,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執香港護照可以通行天下……
你看看,香港發展的如此之好,為啥還要抹黑英國殖民者呢?
你看看,賣鴉片如此之好,為啥要詆譭抹黑呢?
呵呵,可以罵人麼?我@#¥%¥##@@#¥
清軍入關,中華脊樑斷了三百年,直到抗美援朝一戰,才重鑄國魂,彭總說
西方殖民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線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中華威武!
-
7 # 閒人一支菸
這兩種觀點都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如果他是一個真正的歷史學家,他就不會隨意的對歷史進行判斷,他只會從歷史找到那些對後人有利的有教育意義的部分來啟迪後人。
清軍入關,是那個特定歷史環境中產物,對中華民族來說,幾乎不存在幸與不幸,它的到來,不過延續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的程序。
說清軍入關,是中華之幸的人,不過是說大清王朝拓展了中國的版圖,這種人的觀點就有些小家子胸懷了,實際上這些人忘記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凝聚力,忘記了中華民族這種優越的文化對其他民族文化那股強烈的吸引力,即使清軍不入關,她也是將自己視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包括蒙古,歷史上的安南地區,都把自己作為大中華帝國的一部分,也正是這種文化優越性,讓大清王朝的統治者們忽視了其他文化的存在,把應該自豪的變成了高傲,視一切民族為蠻夷,視一切非中國製造為奇技淫巧,忘記了中國文化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學而時習之。
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大清帝國驕傲,沒有後來的百年屈辱歷史,一直保持著這種強盛的文化魅力,中國今天的屬國可能還要多。
所以,後人總結中國近代百年屈辱的歷史時,又走向了另一個反面,把所有的屈辱歷史又都歸結於大清王朝的無能。
但他們又似乎忘記了,中國歷史上的發展規律,一個朝代發展到一定的時候,都有一種盛極而衰的過程,然後又再一次興盛,這是一個無法阻擋的歷史程序,而大清王朝的悲劇在於,當她處於盛極而衰的時候,正好面對了西方列強的興盛,西方工業化極速發展,讓她們不斷的尋找新的市場,拓展新的殖民地以供她們搜刮,這個時候,她們忽然就發現了這個開始有些病了的帝國,於是一個在病中打盹的民族,即使她那麼巨大,也無法抗拒那麼多強壯貪婪的強盜。
如果你能夠看到這裡,說明你已經開始理解了,這就是近代中國的悲劇。
-
8 # 返璞歸真733
明是封建王朝,清也是封建王朝,他們奴役人民的本質是相同的,只是明朝的統治集團巳走向腐朽沒落,清朝是一個新興起的統治集團而已。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就是一個封建王朝通過戰爭,或者是用其他手段代替另外一個封建王朝的歷史。
從不同角度去看這個問題,得出的結論肯定不同。我就從人口增長這個角度去論證一下這段歷史。減少人口的因素是戰爭和社會動盪、自然災害和饑荒、瘟疫和重稅賦。反之,社會穩定,沒有災荒、瘟疫、輕稅賦、老百姓吃穿不愁,人口就會增加。據史料記載,元朝末年全中國人口約八千多萬,明朝末年全中國人口是1億左右。清朝末年全中國人口是4億左右。由此可見,明朝人口增長緩慢,清朝人口增迅速。清朝入關後對促進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國家統一,民族團結起到了積極作用。
清兵入關後很快結束明末的社會動盪,康熙推行減稅賦,休養生息政策,特別是雍正改人頭稅為攤丁入畝的稅賦制度,增加地主稅賦,減輕了窮人的負擔,對發展生產,促進人口增長功不可沒。
為什麼總還有人抺黑清朝呢?我以為有兩大原因:
1.可能有人認為明朝是大漢王朝,清朝是外族入侵,對清朝不認可。我們知道秦朝時期的國土僅限於中原地區,後來,有的地區被我們武力征服,有的民族入侵後被我們同化了。比如元朝的蒙古族,金朝的女真族。滿族也是一樣,入關後就逐漸融入到56個民族的大家庭了。
-
9 # 池漢66
印度人的思維,長期被奴隸的民族,統治者給了點恩賜,很快就感受到了被奴隸的幸福。
清軍入關,屠殺揚州、四川等地漢族約六百萬之多,何以說是中華民族之幸呢。
誠然清軍入關之後最後融入中華民族之中,但也不能就說那是民族之幸!
在清朝的歷史上最值得標榜的是康乾盛世,那也只是閉關鎖國之下的自大而已,與當時的世界舞臺,格格不入,耽誤了大好的中華民族發展機遇。
中華民族,泱泱大國,從漢朝開始,就引領世界潮流。從大漢時期的張騫出使西域,到唐朝的大唐盛世之下的世界中心。從南宋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到大明王朝之下的巡遊世界。無不彰顯著中華民族的自信與強大。
那時的大漢民族,“凡日月所照皆為漢臣,江河所至皆為漢土”,有世界主人的味道。
區區康乾盛世,在西方列強眼中,最多也就是個沉睡的雄獅,而這個雄獅稱號來自於清朝之前強大的歷史。
清朝時期的重農抑商、閉關鎖國讓數千年中華文明幾乎喪失殆盡,民族自信沉入海底。從此,洋人、洋貨、洋槍、洋炮、洋洋得意。被屈辱的民族決然將清王朝趕下歷史的舞臺,開始尋找民族的出路,尋找民族的自信。
民族之幸從何談起呢!
-
10 # 方圓論壇
當年滿清入關也談不上什麼幸不幸的吧。只不過是政權交替更迭而已。有利也有弊,並不能一概而論。好的一點就是,滿清入關加速了當時國家的再度一統。畢竟從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滅亡明朝後,事實上當時的中國正處於無主的狀態,李自成雖然滅亡了明朝,但他畢竟沒有正是取代了明朝。李自成的大順只是當時國內的眾多勢力當中的一支。除了李自成大順政權外,還有滿清的後金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以及各地地主勢力和明朝的殘餘南明政權。可以說當時的中國就是一個眾多勢力割據稱霸的時期,按照常理來說,這些勢力互相之間會相互吞併,最終剩下唯一一個政權,他會取代明朝成為中國新的主人。顯然滿清做到了這一點。
為什麼要說滿清加速了國家的統一呢?因為當時的滿清政權,也就是後金政權,他們有明確的目標,那就是入主中原取代明朝。他們的所作所為也都是為此而努力的。但李自成的大順軍和張獻忠的大西軍,以及其他地主軍隊則不同,他們本就是農民起義,他們起義的目的是推翻明朝,推翻明朝之後該做什麼,該怎麼做,他們都滿腦袋問號。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李自成在滅亡明朝後立刻開始掠奪燒殺搶掠,而張獻忠和其他地主軍隊則完全就是為了搶劫掠奪而造反的。他們根本沒有遠大的目標和計劃。如果美國滿清這個局外人,那麼明朝滅亡之後,中國很可能會經歷一段時間較長的大混亂時期。而滿清入關則加速了這一時期,加快了全國的統一。
當然了,有利則有弊。滿清入關雖然加速了國家的統一。但也是的中原神器再次易主外族。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更關鍵的是,滿清也不是吃素的。在1644年滿清入關後,其所有戰爭以屠殺製造的死傷數量大約為,江浙兩省150萬、江西290萬、福建280萬、山西40萬、湖南70萬、廣東120萬,以上七省共死亡約950萬人。再加上因為剃髮問題造成的屠殺,滿清製造的死傷人數大約有1000多萬人。如此大量的屠殺對於中原百姓來說自然算不上什麼幸事吧。而且以傳統觀念來看,中原是被異族佔領了,否則反清復明恢復漢人江山這個口號也不會伴隨清朝的整個統治週期。
-
11 # 回憶裡中人
只能說大家對於一個問題的認識都不一樣,這實在是沒有很好的辦法調和。
現在爭論的關注點在於清朝為中國領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一點必須承認。
清政府對於西藏的統治和對於東北地區的統治,是歷代最為系統而全面的。對於新疆的統治也要更加的穩固和成體系,這是歷代所不能及的。然而如果我們不是一個唯領土論的歷史愛好者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滿清二百多年的統治,在精神文化上對於中華民族而言打擊實在是大。李鴻章曾言時代正經歷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而這個大變局被我們完美的錯過了。以前的中國自以為是世界的中央,自以為天朝上國,也確實是這樣的。我們從來都看不起什麼洋夷,從來也不會在外交上處於卑躬屈膝的地步,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感受過什麼叫做弱小。大皇帝們向來都是享受天下共主的待遇,一直作為四海八荒的仲裁者。什麼是事情我們想管就管,不想搭理就任其發展。領土我們只享有自己的固有面積,再多的領土我們也不會表現出強烈的慾望!我們這個民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一向喜歡去從人的教育上去著手,從文化軟實力上去表現國家的魅力!文治與武功永遠是並駕齊驅的兩個盛世標杆,而前者往往更加重要!
曾經我們也有過軍事上的輝煌,也有過萬里臣服、萬國朝拜的盛景。但我們這個社會與民族總是喜歡用教化來實施管理,用文化來吸引外族。如果說在軍事上,中華帝國曾經多次處於低谷,被少數民族給欺凌踐踏。但是在文化軟實力上,我們從未吃過任何敗仗。向來都是外來勢力在文化上自慚形穢,向來都是我們永遠站在文化領域的制高點不斷改造外來勢力,不斷融合進入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我們始終相信,在儒家文化的加持下我們一定代表著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我們也一直保持著這種優勢,從來沒有被超越!
然而一切都在十八世紀這個劇烈動盪的年代,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轉變。新興資本主義裹挾著新興的民主共和思想,在科學技術的加持下向人類文明的頂峰發起了攀登,而我們的文明卻漸漸黯然失色,逐漸淪為與野蠻人一般的等級。面對洋大人,我們不得不謙卑恭順,因為我們在懷疑自己,懷疑自己所堅守的到底對不對,懷疑我們所選擇道路是否是正確的。其實我們也曾有過無限的可能和機會,其實儒家文化在十六世紀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覺醒和新一輪的自我革新!
在心學大師王陽明的革新下,儒家文化正在尋找從程朱理學中突破的道路,人人可做聖賢的思想正在激起文化界的覺醒和知識分子的激盪討論。晚明時期的中國社會的思想狂潮足以說明在這個古老的社會中,也許很快就要誕生一種全新的符合中華文化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可是這一切需要時間,這一切需要過渡,這一切需要醞釀。試問如果蒙古鐵騎當年跨過了萊茵河,在他們無限制屠殺的狂野政策下,西歐社會會經歷什麼樣的鼎革?而文藝復興崛起的土壤還會出現嗎?資本主義的萌芽會不會遭到攔腰斬斷呢?
我們這個古老的社會可悲之處就在於沒有擁有保護先進文明可以繼續傳承發展下去的天然土壤和優越生存環境,這就註定了我們這個民族在發展的過程中會經歷更加曲折的道路,這也就註定在我們通往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會有那麼多的坎坷和艱辛!
好在我們今天,正在堅定而又自信的繼續走這條道路。
我們悠久的歷史以前一直被當成包袱,一直被人抨擊是封建餘毒始終難以完全消滅根本原因!
可是筆者想說:我們經歷過盛世,遭遇過衰敗。享受過天朝上國,忍受過欺凌恥辱。曾站在人類文明巔峰,也跌入陰暗無比的深淵。中華五千年,盛衰經歷不勝列舉,對於從前我們從未忘記,對於以後我們無比自信。試問美利堅,立國短短二百餘年,可曾知道民族絕望的時刻是什麼樣子,可曾經歷過亡國滅種的威脅,可曾想過自己跌下神壇的那一天的場景。短短百年之盛世,也敢大言不慚的認為自己永遠可以站在巔峰之上嗎?試圖以己一國之力,強力維持現有世界格局不變,不願與任何民族共享人類文明發展的核心權利,企圖永遠把持著文化發展的前進方向。如此不知進退,不知何為國家盛衰之輪迴大勢,必將會被歷史所教訓,必會承受民族發展之挫折。
歷史的洪流滾滾而去,時代的車輪永遠不會止步不前。未來的文明也絕不會僅僅是西方的一家獨大,完全可以相信中華民族會給人類文明一個全新的前進方向。
-
12 # 另類文史
清朝不需要抹黑,他自己已經夠黑的了。嘉定三屠,剃髮易服,揚州十日,文字獄,鴉片戰爭後的各種割地賠款,加上慈禧太后“量中華之物力皆與國之歡心”的老實話,這些劣跡足以證明,清政府不配引領中華民族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修《明史》,從順治帝開始,一直到乾隆二十五年,歷經四個皇帝,一百多年後才將《明史》付梓面世,期間經過各種篡改史料,尤其是乾隆時期甚至將袁崇煥和崇禎帝的密信搞的蹤影全無,目的就是為了抹黑明朝皇帝(尤其是崇禎帝),美化袁崇煥等名將,營造出一種大明江山是皇帝無能自己拱手送給清朝,而非清朝自己奪取的。
題主所稱的“清軍入關乃中華之幸”來源於蟎蟲閻崇年的一己之見而已。閻崇年祖上是鑲藍旗出身,他自己也是北京滿學會會長,他在多種場合說自己“和努爾哈赤神交五十年”,講課的時候一口一個“康熙爺”,各種滋味,堪稱意味深長。
須知中中國人能吃飽飯是紅薯和玉米引進後的事情。其中紅薯是明朝引進的,而且單靠紅薯和玉米也不足以讓人不捱餓,我們必須明白,中中國人之所以能吃飽飯,宋朝時期引進的越南占城稻居功至偉,單靠紅薯和玉米,北方或許能多吃一點東西,可南方人呢?
最後,有人說清朝時期版圖擴大了多少多少,可是我們是否算過,明朝時期許多藩屬國的爭議領土,比之於被清政府喪失的領土,那可是天壤之別!
言盡於此,告辭!
-
13 # 無想山
清軍入關是中華的不幸。清軍入關確實結束了多年的明清之間的戰爭,民間徭役稅收比明朝降低了很多,人口也迅速增加。但清朝從始至終都在防備漢人造反,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直到晚清太平天國起義,滿清八旗扶不上牆,不得不使用漢人將領。
清朝一直考慮的都是滿人的利益,對於漢人一方面是壓迫,一方面是防備。清朝的立國之本是“騎射為長”,“弓馬取天下”。在他們看來,軍隊放棄騎射,改用火器,是數典忘祖之舉。所以清朝有木蘭圍場等秋圍獵場,但對於明軍善用的火器只是少量配備,直到鴉片戰爭時清軍倉庫還放著明朝的火器。
因為清朝統治期間的和平,人口迅速增長,勞動力充足,工業革命的基礎是技術革新,技術革新的目的是節約人力,同時提高效率,其實節約人力本身就是提高效率。這下好了,一切以節省勞動力為前提的技術革新,都被廉價的勞動力所取代了,清朝也就失去了內生自主性技術革新的動力。
-
14 # 藍田車伕
看到這樣的提問,個人覺得這是個偽命題。
首先,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甚至個人被侵略,都是可悲的,同樣也是受傷害最大的,不知提問者怎麼會有這麼幼稚的想法。
其次,侵略者在別的國家裡燒,殺,婬,掠,殘無人寰,阻礙了別國經濟的正常發展,影響了平民百姓的安居樂業,還談什麼"幸"之可言。
按照提問者的邏輯思維,我們來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強盜來到提問者家裡,住在你家,吃在你家,但是強盜給你錢,供你使用。(這些錢讓你過的日子比以前還富裕),提問者你願意嗎?提問者會不會感覺很"幸運"。答案是否定的。
清軍入關,帶給中華民族的是莫大的災難。男人留著長鞭子,女人被要求裹足,必須是三寸金蓮,這種愚蠢的,壓迫人性的封建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幸"嗎?統冶者為了自己的私利,對內苛捐雜稅,對外割地賠償,民不聊生,這是所謂的"幸"嗎?清政府的軟弱無能,被侵略者發起的鴉片戰爭,難道也是"幸"嗎?……
所以,歷史是任何人都不能改變的,也是不可假設的。如果要假設的話,希望不必再提這種無聊幼稚的提問了,拜託!
-
15 # 沉睡的天堂
是不幸中的萬幸,關於這件事的爭議一直非常大,有人說是不幸的,也有人說是幸運的,但是清朝入關或者不入關和中華文明沒有太大的關係。
滿清是中國文明的最大破壞者,只給中國帶來了屈辱和倒退。蒙古人雖然征服了漢王朝,但是中國文化並沒有消失在世界歷史上。那是因為漢族沒有滅絕,文化沒有消亡。
我們對文化的認識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可以說是世代相傳。而清朝的進入或不進入,對中國想要面對的現代世界的傾向沒有太大的影響。16世紀以後,東西方的差距越來越大,這是不可否認的現實。從而造成了中國近代史的一系列悲劇,是中國必然面臨的問題,是歷史發展的需要。
因此說清朝入關保全了中華文明,這種說法過於片面了,對於清朝來講,幸運不幸運都是自己的選擇,這和中華文明沒有關係,也不存在直接的影響因素。
關於清朝,在中國的歷史中只是偶然的存在。中國的文明不會因為他的外表而消亡,也不會因為他的存在而儲存,清朝的存在對於我們來講只能說是歷史的一部分。
總體來講,雖然清查入關和中華文明沒有關係,但如果清軍不入關,領土將來不會擴大。今天的中國領土還沒有起步。沒有本土和邊疆的統一和少數民族的統一。由於所抵的地方足夠大,歐洲大國沒有可以吞嚥和消化的食慾,只能以殖民地為基地進行商品投放,算是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
16 # 七彩紫禁城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幾大古代文明中唯一不曾斷裂、延續至今的文明。無論是經學、史學、文學、宗教、藝術,還是曆法、建築,各種文化蔚為大觀,互相影響,共同發展。
至清代,中國最終形成為一個疆域空前遼闊、高度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也成為幾十個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的共同體。
清朝疆域,西起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帕米爾高原,東到大海,北抵外興安嶺至鄂霍次克海,南至南沙群島,陸地總面積達1300多萬平方公里。
清朝的版圖是完全控制在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也就是說,清朝有效統治、管理了轄下版圖。“康乾盛世”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
故宮、頤和園、天壇、承德避暑山莊、瀋陽故宮、清關外三陵、清東陵、清西陵等等,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人類瑰寶。
清朝沒有焚燬明朝皇宮紫禁城,而是加以利用,並通過各代的修繕、區域性改造,呈現給世人如今具有明清兩朝特色的故宮。
清朝的瓷器種類、創新工藝在乾隆時期到達巔峰,這不但體現了國力之雄厚,更是中國藝術的巔峰。
編修文化典籍。把散藏在民間的手本、稿本、孤本、抄本通過層層官吏收集起來,經過篩選,彙集成《四庫全書》:《經》、《史》、《子》、《集》,共收錄3462種圖書,共計 79338卷(相當於《永樂大典》的3.5倍,36000餘冊,約八億字,保留、傳承了中國文化。
抹黑清朝,源於民族意識,所以會有“韃虜誤我中華”、“異族入侵,禍害中原”的說法。30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被後世評價為魁柄獨持、駕馭群臣的帝王楷模;而每天休息 4小時的雍正皇帝,卻被說成是為清王朝強力續命的罪魁禍首。這就不難理解了。
客觀對待歷史,以史為鑑,全國各族攜手共創幸福未來!
-
17 # 雨落一方
清軍入關是中華之幸,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可有些人就是樂此不疲去假設一些問題,而且又舉出一些例證。
最具典型的是拿香港、澳門的發展來論證上述觀點。
說什麼香港、澳門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當初的被侵略,簡直荒謬至極!
當時的中國處於被歧視的環境中,而香港、澳門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恰好充當了中介作用。
由此,才有了香港、澳門幾十年的發展空間。加之國民黨撤退時,把那裡當作中轉站之一,一定程度也促進了發展。
清人從入關到辛亥革命退位,統治了華夏民族整整296年。
這近三百年的統治,華夏民族無論從肉體上還是精神上,都飽受催殘。
在文化認同上發生了質變。
這一變化是隨著滿清自身的變化而變化的。
一,統治初期
在清軍入關後征服廣大中南部地區中,這一過程充滿血腥。
大同屠城,殺人十餘萬,削城五尺,盡皆廢墟。
楊州十日,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幾世繁華的揚州城是時“堆屍貯積,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為五色,塘為之平”。
僅和尚超度收屍達80萬具。
嘉定三屠,死者十餘萬。那裡有反抗那裡就有屠殺。
類以情形還有多次!
二,統治中期
經過幾十年的高壓政策,武裝反抗很少了。代之而來的是文字獄的興起。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一句詩,數條命。即使所謂的康乾盛世,又是何等的文化不自信!
也難怪衣冠南渡的士子們打心裡瞧不起他們!
大興文字獄是滿清對漢統的又一打壓統治手段,也是自身文化衰弱的反應。
三,統治未期
百年屈辱的近代史開始了,白銀開道,息事寧人。
海邊駕起幾臺大炮,就能讓清庭送出整船白銀。彈丸小國都能在中華大地耀武揚威,割地賠款成了家長便飯。
當年馳騁疆場屠殺漢人的八旗子弟,如今只能手舉煙槍,拘摟著身子,葡蔔在洋人腳下乞食!
縱觀滿清近三百年的統治,對中華文化一直以打壓為主,少許懷柔政策也是為統治服務。
不能消滅,只好利用。洋洋四庫全書收錄了許多文獻,可捨棄的又有多少?!
尤其是晚清,可以說令中華民族元氣盡喪,只剩媚骨。
回覆列表
清朝和明朝比,清朝是地,明朝是天!
明朝的百姓、官員、皇帝,都是積極向上有個性的人,都是想要飛上天空的主人翁去自由翱翔!
清朝的百姓、官員、皇帝,都是殭屍一樣渾渾噩噩,都是想被棺材板蓋住埋到地底下的一群奴才!
大明平民萬虎,世界上第一個利用火箭助推升上太空的人,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以他命名!大明官員海瑞,震動朝野的《治安疏》徹底將皇帝擊倒,皇帝嘉靖一病不起,憂鬱而死!大明皇帝朱厚照,會葡萄牙語,為了理想自封威武大將軍,並身先士卒。會梵語,自稱大慶法王,西天覺道圓明自在大定慧佛!大明,百姓想上天,藉助工具也要上天!大明,官員想上天,將天子活活氣死後自己卻壽終正寢成為道德楷模!大明,皇帝也想上天,不但精通天上語言,還要直接成佛成仙,看來人間已經留不住他們了!
大清的皇帝是主子,官員是奴才,百姓那就更卑微了,卑微到了不值一提!大清的皇帝對自己的陵寢非常重視,是整個國家的頭等大事。活著的時候就想到了要到地下去生活!清朝的官員卑躬屈膝,以奴才自居,討好皇室,氣節全無,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很可能就被踢進棺材板埋入地下了!清朝的百姓那就更慘了,乾隆下個江南,無論多大歲數的老人,都要提前跪在地上頭拱地,迎接著鬼王!百姓都是骨瘦如柴,猶如地獄的餓鬼界!大清,皇帝愛地宮,將生前喜歡的東西都要帶入地宮!官員愛銀子,都是見不得光的、陰暗的地銀!百姓想死的有全屍,能夠屍骨完整的入土,所以八十歲了也要頭拱地的跪一天,不敢有絲毫的好受和尊嚴!
大明,所有的人都想飛天,所以大明與日月同輝!大清,所有的人都想入地,所以大清與塵埃做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