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國嫦娥4號月球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後,全球瞬時引起一陣騷動。前兩天繼中國採購空客300架客機的千億訂單,中法兩國在航天領域又展開了新的合作,未來中國發射的嫦娥6號月球探測器將搭載兩臺法國裝置,中法雙方並簽訂了計劃意向書。根據中國航天局公佈的關於嫦娥6號的計劃書可以看出,未來嫦娥6號計劃在月球南極進行取樣並返回。而此次中法再次合作顯示出了雙方的誠意。一:中國航天越來越強大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可謂是世界矚目,從神舟載人飛船出艙到天舟貨運飛船發射,從天宮實驗室到北斗導航系統初步建成,從嫦娥二號的首次月球著陸到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著陸,從長五長七新火箭的成功首飛,到中國產500噸火箭發動機渦輪泵聯動試驗成功等等都是在證明中國在近二十年時間裡的巨大進步與發展。同時航天技術的發展不光讓中國躋身世界航天大國地位,也讓航天技術日益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從手機通訊到北斗通訊,從手機上網到千家萬戶看上衛星轉播電視等等航天技術都在不斷的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回想過去十幾年中國航天發展,一幕幕激盪人心的回憶即是我們每個華人的驕傲,也是見證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有力佐證。二:歐洲航天的下坡路
反觀歐洲航天局當年在我們還沒有先進火箭的時候別人已經在用大推力先進火箭為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特別是在歐洲航天局多次用阿麗亞娜5火箭發射各種導航衛星、星際探測器時,我們看著巨大的火苗和超過20噸的近地運載力時,我們當時真希望我們什麼時候也能這樣的大火箭後,經過中國科學家幾十年如一日的艱苦奮鬥長征5號大火箭順利實現首飛。而法國不光是歐洲空客的總部和生產地,同時也是歐洲航天局最先進的阿麗亞娜5火箭的研發製造國家,並且還承擔了後續的發射和運營服務。但是伴隨著2022年後法國會逐漸退役現有的阿麗亞娜5火箭後,歐空局就只能用一枚專為低成本考慮的的阿麗亞娜6火箭來接棒了,但是後者基於低成本的考慮的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前者,再加上這幾年美國SpaceX獵鷹9火箭的低成本優勢搶佔了不少阿麗亞娜5火箭的發射訂單,所以歐空局這幾年在航天領域相比中國早已沒任何優勢了,而且伴隨發射訂單的逐漸減少,在阿麗亞娜5退役後,歐洲的航天發射任務將出現高階級的空白。而法國作為整個歐空局的核心力量,在看著自己不斷的走向下坡路時,伴隨著東方巨龍的升起,法國已然看到了希望,所以緊緊抓住這趟以及未來源源不斷從中國出發的太空車,即是機遇也是幸運,這其中無不彰顯著歐洲在航天事業上的節節敗退到歐空局各國已然開始自保。三:未來航天看中國
而且中國已經計劃在2022年前後建成屬於自己的空間站,並非常大氣的像全球所有有航天需求的國家開放,特別是在2024年國際空間站退役後,中國空間站將成唯一一個長期在軌執行的有人空間站;發射空間站還是中國近期的航天目標,未來隨著中國產500噸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的研製成功,中國將正式開展長征9號登月火箭的試製計劃,並計劃在10年後實現載人登月和未來實現登陸火星計劃。到那個時候中國將以行動來作為中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的歷史性轉變。
去年中國嫦娥4號月球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後,全球瞬時引起一陣騷動。前兩天繼中國採購空客300架客機的千億訂單,中法兩國在航天領域又展開了新的合作,未來中國發射的嫦娥6號月球探測器將搭載兩臺法國裝置,中法雙方並簽訂了計劃意向書。根據中國航天局公佈的關於嫦娥6號的計劃書可以看出,未來嫦娥6號計劃在月球南極進行取樣並返回。而此次中法再次合作顯示出了雙方的誠意。一:中國航天越來越強大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可謂是世界矚目,從神舟載人飛船出艙到天舟貨運飛船發射,從天宮實驗室到北斗導航系統初步建成,從嫦娥二號的首次月球著陸到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著陸,從長五長七新火箭的成功首飛,到中國產500噸火箭發動機渦輪泵聯動試驗成功等等都是在證明中國在近二十年時間裡的巨大進步與發展。同時航天技術的發展不光讓中國躋身世界航天大國地位,也讓航天技術日益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從手機通訊到北斗通訊,從手機上網到千家萬戶看上衛星轉播電視等等航天技術都在不斷的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回想過去十幾年中國航天發展,一幕幕激盪人心的回憶即是我們每個華人的驕傲,也是見證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有力佐證。二:歐洲航天的下坡路
反觀歐洲航天局當年在我們還沒有先進火箭的時候別人已經在用大推力先進火箭為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特別是在歐洲航天局多次用阿麗亞娜5火箭發射各種導航衛星、星際探測器時,我們看著巨大的火苗和超過20噸的近地運載力時,我們當時真希望我們什麼時候也能這樣的大火箭後,經過中國科學家幾十年如一日的艱苦奮鬥長征5號大火箭順利實現首飛。而法國不光是歐洲空客的總部和生產地,同時也是歐洲航天局最先進的阿麗亞娜5火箭的研發製造國家,並且還承擔了後續的發射和運營服務。但是伴隨著2022年後法國會逐漸退役現有的阿麗亞娜5火箭後,歐空局就只能用一枚專為低成本考慮的的阿麗亞娜6火箭來接棒了,但是後者基於低成本的考慮的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前者,再加上這幾年美國SpaceX獵鷹9火箭的低成本優勢搶佔了不少阿麗亞娜5火箭的發射訂單,所以歐空局這幾年在航天領域相比中國早已沒任何優勢了,而且伴隨發射訂單的逐漸減少,在阿麗亞娜5退役後,歐洲的航天發射任務將出現高階級的空白。而法國作為整個歐空局的核心力量,在看著自己不斷的走向下坡路時,伴隨著東方巨龍的升起,法國已然看到了希望,所以緊緊抓住這趟以及未來源源不斷從中國出發的太空車,即是機遇也是幸運,這其中無不彰顯著歐洲在航天事業上的節節敗退到歐空局各國已然開始自保。三:未來航天看中國
而且中國已經計劃在2022年前後建成屬於自己的空間站,並非常大氣的像全球所有有航天需求的國家開放,特別是在2024年國際空間站退役後,中國空間站將成唯一一個長期在軌執行的有人空間站;發射空間站還是中國近期的航天目標,未來隨著中國產500噸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的研製成功,中國將正式開展長征9號登月火箭的試製計劃,並計劃在10年後實現載人登月和未來實現登陸火星計劃。到那個時候中國將以行動來作為中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的歷史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