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渡宮與鹿港的『天后宮』、北港的『朝天宮』並稱為臺灣三大媽祖宮。 關渡宮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淡水河、基隆河匯流之濱,依山傍水,前有紅樹林及水鳥保護區,可供休閒賞鳥,宮後靈山設有公園乙座,是一座以佛教為禮,以道教為用之宗教聖地,關渡宮為臺灣三大媽祖廟之一,來自各地參拜之人潮絡繹不絕;關渡宮與鹿港的『天后宮』、北港的『朝天宮』並稱為臺灣三大媽祖宮。在清順治十八年西元1661年由開山石興和尚以茅草創立,因為位於靈山山頂,原名稱靈山廟,嘉慶17年三次修建為現址,題匾『關渡祖宮』又於日本大正11年,西元1921年重修,易名為關渡宮,迄今已有三百四十年曆史,為臺灣北部最早之媽祖宮。 鹿港鎮隸屬彰化縣,是本省一個著名的文化古鎮。鹿港自清乾隆年間正式開港後即成為臺灣要口,商務發達,乾、嘉、道年間盛極一時,在當時與臺南,艋舺(萬華)同為本省三大都市,因此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俗諺。 鹿港天后宮建立於明永曆元年 民前二百廿一年,系臺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鹿港天后宮湄洲媽祖,不但神靈顯赫,香火鼎盛,更因廟宇年代久遠規模宏偉,而聞名遐邇,由鹿港天后宮分靈分香出祖的大廟宇有北港朝天宮、麥寮拱範宮、朴子配天宮、彰化天后宮、大肚永和宮、土庫順天宮、臺西安海宮、埔里恆吉宮、枋橋頭天門宮、北斗奠安宮、溪洲後天宮、新店後儀宮、基隆後天宮、中崙慈賢宮、澳洲墨爾本、美國柯羅拉多洲、日本長崎平戶市媽祖文物儲存會等共達貳仟餘座,信徒遍佈於臺灣各角落,終年香客絡繹不絕,每逢農曆一月至三月間的進香旺季,更是人潮洶湧,水洩不通。 北港朝天宮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媽祖廟。清康熙三十三年(西元1694年)臨濟宗等三十四代高憎樹壁自福建湄州恭奉媽祖神尊渡海來臺,駐蹕笨港,開基立廟。先以茅庵暫祀,雍正八年(西元1730年)醵金重建,以瓦易茅,奠下日後規模之基礎。 道光年間住持瑞合募款重修,福建水師提督王德祿感受媽祖庇佑,獻「海天靈貺」匾及法鼓、梵鍾各乙個以表崇敬。又奏請道光皇帝得誥封賜匾,「天上聖母」始見官方文書,朝天宮亦因而成為全臺媽祖信仰中心。 咸豐四年,嘉義縣訓導蔡如璋適世襲子爵特授江安十縣儲糧道王朝綸返臺勸米,乃共議重修各殿。 光緒二十年十月北港街內大火,朝天宮除拜殿一小部份被焚,其於安然無恙;光緒三十一年嘉義地區大第震,北港街受創嚴重,朝天宮大殿亦受損不小,區長蔡然標乃謀於地方紳士重建,並得北港支廳長安武昌夫之的大荔支援,捐款來自全臺各地,芳名刻在四圍石欄杆上者,包含板橋林本源家族、臺北大稻程、海山堡大嵙崁街、新竹新竹街、高雄州潮州郡打鐵莊、阿猴聽港西下里內埔莊等。 民國十年三月,朝天宮成立管理委員會,北港區長蔡然標任管理者。 民國四十五年,管理委員會因感宮庭狹隘,乃在宮前覓地新建一座樓臺,明曰:宗聖。樓臺高七丈,共三層樓,分別供香客休息、各種展示及梨園演戲等。 民國六十二年配合政府政策,改為財團法人,由王吟貴任董事長。朝天宮三百年來屢經擴建,宮宇巍峨,莊嚴富麗。每年的媽祖誕辰及弘法遶境祈安活動均吸引全臺各地信徒參與。
關渡宮與鹿港的『天后宮』、北港的『朝天宮』並稱為臺灣三大媽祖宮。 關渡宮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淡水河、基隆河匯流之濱,依山傍水,前有紅樹林及水鳥保護區,可供休閒賞鳥,宮後靈山設有公園乙座,是一座以佛教為禮,以道教為用之宗教聖地,關渡宮為臺灣三大媽祖廟之一,來自各地參拜之人潮絡繹不絕;關渡宮與鹿港的『天后宮』、北港的『朝天宮』並稱為臺灣三大媽祖宮。在清順治十八年西元1661年由開山石興和尚以茅草創立,因為位於靈山山頂,原名稱靈山廟,嘉慶17年三次修建為現址,題匾『關渡祖宮』又於日本大正11年,西元1921年重修,易名為關渡宮,迄今已有三百四十年曆史,為臺灣北部最早之媽祖宮。 鹿港鎮隸屬彰化縣,是本省一個著名的文化古鎮。鹿港自清乾隆年間正式開港後即成為臺灣要口,商務發達,乾、嘉、道年間盛極一時,在當時與臺南,艋舺(萬華)同為本省三大都市,因此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俗諺。 鹿港天后宮建立於明永曆元年 民前二百廿一年,系臺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鹿港天后宮湄洲媽祖,不但神靈顯赫,香火鼎盛,更因廟宇年代久遠規模宏偉,而聞名遐邇,由鹿港天后宮分靈分香出祖的大廟宇有北港朝天宮、麥寮拱範宮、朴子配天宮、彰化天后宮、大肚永和宮、土庫順天宮、臺西安海宮、埔里恆吉宮、枋橋頭天門宮、北斗奠安宮、溪洲後天宮、新店後儀宮、基隆後天宮、中崙慈賢宮、澳洲墨爾本、美國柯羅拉多洲、日本長崎平戶市媽祖文物儲存會等共達貳仟餘座,信徒遍佈於臺灣各角落,終年香客絡繹不絕,每逢農曆一月至三月間的進香旺季,更是人潮洶湧,水洩不通。 北港朝天宮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媽祖廟。清康熙三十三年(西元1694年)臨濟宗等三十四代高憎樹壁自福建湄州恭奉媽祖神尊渡海來臺,駐蹕笨港,開基立廟。先以茅庵暫祀,雍正八年(西元1730年)醵金重建,以瓦易茅,奠下日後規模之基礎。 道光年間住持瑞合募款重修,福建水師提督王德祿感受媽祖庇佑,獻「海天靈貺」匾及法鼓、梵鍾各乙個以表崇敬。又奏請道光皇帝得誥封賜匾,「天上聖母」始見官方文書,朝天宮亦因而成為全臺媽祖信仰中心。 咸豐四年,嘉義縣訓導蔡如璋適世襲子爵特授江安十縣儲糧道王朝綸返臺勸米,乃共議重修各殿。 光緒二十年十月北港街內大火,朝天宮除拜殿一小部份被焚,其於安然無恙;光緒三十一年嘉義地區大第震,北港街受創嚴重,朝天宮大殿亦受損不小,區長蔡然標乃謀於地方紳士重建,並得北港支廳長安武昌夫之的大荔支援,捐款來自全臺各地,芳名刻在四圍石欄杆上者,包含板橋林本源家族、臺北大稻程、海山堡大嵙崁街、新竹新竹街、高雄州潮州郡打鐵莊、阿猴聽港西下里內埔莊等。 民國十年三月,朝天宮成立管理委員會,北港區長蔡然標任管理者。 民國四十五年,管理委員會因感宮庭狹隘,乃在宮前覓地新建一座樓臺,明曰:宗聖。樓臺高七丈,共三層樓,分別供香客休息、各種展示及梨園演戲等。 民國六十二年配合政府政策,改為財團法人,由王吟貴任董事長。朝天宮三百年來屢經擴建,宮宇巍峨,莊嚴富麗。每年的媽祖誕辰及弘法遶境祈安活動均吸引全臺各地信徒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