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楚人一炬,化為焦土。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描寫的阿房宮那麼壯觀,那它到底真的假的,有沒有建過。

42
回覆列表
  • 1 # Marlon小沈

    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朝開始修築道路,經由九原一直修到雲陽,挖掉山峰填平河谷,筆直貫通。

    這時,始皇認為咸陽宮廷里人口太多,先王的宮廷窄小,又聽說周文王建都在豐城,武王建都在鎬城,豐、鎬兩城之間,是帝王的都城所在。於是就決定在渭水南上林苑內修建朝宮。先在阿房建前殿,東西長五百步,南北寬五十丈,宮中可以容納一萬人,下面可以樹立五丈高的大旗。宮殿四周都有空中通道與其他殿宇相連線,以供馳走,從宮殿之下一直修建延伸至終南山。在終南山的頂峰修建門闕作為宮殿大門的標誌。又修造天橋,從阿房跨過渭水,與咸陽連線起來,以象徵天上的北極星、閣道星跨過銀河抵達營室星。

    阿房宮最終沒有建成,原本計劃等竣工之後,再選擇一個美好的名字給它命名。因為這座宮殿是在阿房修築的,所以人們就稱它為“阿房宮”。

    項羽火燒阿房宮是否為真?根據《史記》分析

    在《史記》本紀_項羽本紀中就有關於此的記載。

    項羽引兵西進,屠殺咸陽軍民,殺了秦王子嬰。焚燒了秦朝的宮室,大火燃燒了三個月都沒有熄滅。項羽收取了秦宮的財寶,虜取了秦宮的婦女,後來都帶回關東。

    其中並未提及項羽火燒阿房宮。

    在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基本的問題:考古是如何證明古代建築的存在!其核心就是要找到文化的斷層,文化斷層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某地曾經有秦朝的建築,那麼一定有一些瓦片、磚頭是屬於秦朝的。即使項羽縱火,充其量也是燒燬了木質結構,這些磚瓦結構還是會遺存一部分下來。

    然而在對阿房宮前殿遺址的發掘中,李教授率領的團隊並沒有發現秦朝的文化層,最早的文化層也是屬於東漢而非秦朝。這個驚人的發現讓考古學家們大吃一驚,如此說來阿房宮豈非完全不存在?為了驗證這個結論,他們又在阿房宮前殿遺址的各個方向加大挖掘力度,最長的溝鑽探了62米長,4米多深,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連戰國時期的文化層都找出來了,就是沒有找到秦朝時期的。

    然而考古就是這樣的,隨著時代變遷,很多記載其實並不是100%準確,更何況號稱佔地300平方公里的阿房宮。儘管大量的工作結果都是在證偽阿房宮的存在,但仍需要考古學家們繼續做出大量的工作,才能對此做出結論。於是,他們繼續加大力度考察阿房宮的遺蹟。為了得出準確的結論,他們在西起灃河,東至皁河,南起昆明池,北至渭河,幅員135平方公里的廣袤區域內加大發掘力度,某些區域甚至做到了平均每20公分佈點一個洛陽鏟鑽探。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只找到了1個石器時代的建築和13個秦漢年間上林苑的建築,傳說的阿房宮的依然沒有線索。

    於是,考古學家們在發掘工作成果的基礎上,得出了“阿房宮並未建成”的結論。既然阿房宮尚未建成,那麼其被項羽焚燒的結論,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了

    總結

    所以我根據《史記》與李毓芳教授的考古研究成果,得出結論:阿房宮的確存在,但是卻並未建成。而杜牧說被項羽燒阿房宮,這個經過《史記》與李毓芳教授的考古研究成果也可以證實,並非項羽所燒。

    不過有人認為,杜牧是個文學家,他虛構出火燒阿房宮的事件,或許是為了達到以古諷今的目的。這個是否真實就無從考證了。

  • 2 # 憂國吃瓜

    阿房宮是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規劃的皇宮,規模巨集偉耗資巨大設計精巧氣勢恢巨集,雖然最終沒有完工,但從史料上看,設計規模和奢華程度,絕對算得上”天下第一宮”。

    公園前212年,也就是秦始皇稱帝的第九年,阿房宮開始建造,兩年後秦始皇出遊途中駕崩,工程被迫停工,建築工人都被秦始皇的兒子秦二世胡亥調往驪山,給秦始皇整修陵寢。

    一年後,秦始皇陵墓工程完成,阿房宮在停了17個月之後重新復工。但是這一年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天下大亂朝廷日子吃緊,再加上秦二世的威望遠不及他的父皇,因此李斯等朝廷重臣提出暫停阿房宮建設,哪裡想到二世的殘暴絲毫不亞於其父,把李斯等數名諫臣處死了。

    前207年,權臣趙高作亂,挾持秦二世並逼迫他自殺,阿房宮也就徹底停工了,直到秦朝滅亡。

    史料記載,阿房宮被項羽一把火燒掉了,事實上未必準確。因為另有《漢書》及後世包括北宋時期的史料顯示,阿房宮雖然是個闌尾工程,但破壁殘垣一直保留到宋代,才被”夷毀”。至於這個”夷毀”是誰幹的,至今爭議頗大。

    歷史是不能改寫的,假如阿房宮當時建成了,就算不能保留到今天,但保留到唐宋是毫無問題的,如果是那樣,皇家宮殿式建築群的排名就會改寫,從建築檔次上看,阿房宮遠遠高於漢高祖劉邦修建的未央宮。

    中國古代建築成就輝煌,秦漢是第一個高峰,唐宋是第二個高峰,到了明清時期,純粹的木質建築就非常少見了。

  • 3 # 仰世卿紓

    阿房宮建了嗎?杜牧說被項羽燒了是真的嗎?

    現在讓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秦始皇建造的阿房宮,又被項羽一把火燒掉。中學歷史和語文課本上都有這個記載。

    阿房宮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早在1961年,阿房宮就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吾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乃營作朝宮上林苑中。”“築咸陽宮,因北陵營殿,端門四達,以則紫宮,象帝居”(《三輔黃圖》)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東巡途中駕崩,九月葬於驪山。秦始皇去世時,阿房宮才建2年多時間,尚未修成,秦二世胡亥將所有刑徒都調去修驪山陵。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秦始皇陵主體工程基本完工,為實現先帝的願遺,秦二世從陵墓工程中調出部分人力繼續修築阿房宮。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起義爆發,秦帝國危在旦夕時。阿房宮工程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施工下去了。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趙高作亂,將二世劫持在望夷宮,逼迫二世自殺。二世既死,阿房宮最終完全停工,直到秦帝國滅亡,阿房宮只留下一個“阿房”的名字。

    說項羽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最早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這是杜牧的名篇《阿房宮賦》中的名句,因為選入中學課本,所以一語定論。成了項羽一把火燒了阿房宮的證據。

    《史記》上似乎也說得明確:“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寢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然而,這段火燒阿房宮的歷史,兩千年後有了新的結論。

    2002年10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建了秦阿房宮考古工作隊,對阿房宮“前殿”遺址進行考古勘探和發掘。

    在一年的時間裡,考古人員偵查的面積已經超過了20萬平方米,就連發掘的面積都到達了1000平方米,但是他們發現的被火燒過的土卻只有幾塊。

    而項羽火燒阿房宮的相關描述,卻說的是火燒了三個月,這也是在史料中記載的,那麼按理說紅燒土應該大量存在,而且還應該有大量的草木灰,可是考古人員卻沒有發現。但是考古人員卻在秦的咸陽宮中發現了大量的火燒遺蹟。

    據瞭解,阿房宮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個就是阿房宮的前殿,在史記中也有所記載,還有一個就是天台的建築群,但是因為這裡被破壞的程度相當嚴重,考古人員對他進行了大量的探測工作,但是並沒有多大的發現。

    當時考古人員的心中就有了一個答案,那就是項羽根本沒有燒過阿房宮,只是項羽火燒阿房宮這個故事已經流傳了2000年,被無數的文人墨客所引用,在考古界更是一個約定俗成的事情,所以當時他們沒有一個人敢將事實說出來。

    不管怎樣項羽著實是被冤枉了一把了,就連史記上也只說到阿房宮未成,而並沒有提到項羽火燒阿房一事。

  • 4 # 聚U趣

    提起秦始皇四大工程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宮”的阿房宮,我們一定會想到一把火燒了阿房宮的項羽。兩千多年過去了,如今的阿房宮只剩下遺址,即使是這樣,也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

    阿房宮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西郊、咸陽市東南的阿房村一帶,到兩市的距離都約為15公里。遺址範圍東至皁河西岸,西至西安市長安區紀陽寨,南至西安市未央區和平村、東凹裡,北至西安市未央區車張村、後圍寨一帶,總面積約15平方公里。

    阿房宮的巨集大壯麗、富麗堂皇在唐代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中被描繪得淋漓盡致、躍然紙上,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估計有很多人為阿房宮而惋惜,若不是被項羽燒掉,留存到現在的話,又是一個世界奇蹟。但是,項羽真的燒了阿房宮嗎?

    戰國後期,秦國國力強盛,從公元前230年滅韓到公元前221年滅齊,10年左右的時間內以雷霆之勢攻滅六國,一統天下。為了控制諸侯,保證勝利果實,將各國宗室數十萬遷至都城咸陽。又過了幾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湧入咸陽,都城就顯得有些過於擁擠了。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決定在豐鎬之間建造更大的朝宮,即後來的阿房宮。

    為修阿房宮,召集70餘萬勞役,開工建設。不過還沒等建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就在東巡途中駕崩了。事發突然,阿房宮建造工程被迫停工,勞役都被拉去驪山趕修秦陵。秦陵修好以後,繼位的秦二世胡亥繼續修建阿房宮,結果剛過幾個月就碰到陳勝吳廣起義,天下一片亂糟糟,部分勞役也被拉上戰場去充當生力軍了。到秦二世被殺,阿房宮修建工程就徹底停工了,阿房宮也就成了爛尾工程。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 阿房宮這個名字只是個臨時的,意思是靠近山阿的宮殿。若建好會改名,沒有改名則印證了阿房宮沒有建好。而且《史記》中也沒有項羽燒阿房宮的記載,既然沒建好,怎麼燒?司馬遷所處的時代和秦朝滅亡相隔時間並不長,也就幾十年光景,相關記載可信度是比較高的。

    另外,現代對阿房宮遺址進行了詳細的考古探查,遺址所在地的秦代土層中並沒有發現秦漢時期的磚瓦、瓦當等與宮殿建築相關的東西,對土層用現代科技進行分析,也沒有發現火燒後留下的紅燒土的痕跡。更多細節可參考考古工作隊發表在《考古學報》2005年第2期的文章《阿房宮前殿遺址的考古勘探與發掘》。進一步證實阿房宮沒有建好,不過就是打了地基和修了三面牆而已,而且阿房宮根本就沒被燒過。

    《史記》中記載項羽燒的應該是咸陽宮:” 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這和考古隊在秦咸陽宮舊址發現大量火燒遺蹟的結果相符合。說項羽燒了阿房宮,確實是冤枉他了。

    杜牧發揮超常的想象力,極力渲染阿房宮的輝煌壯麗,運用了藝術手法,這樣形成的反差才夠強烈,達到勸諫的目的。至於說阿房宮被項羽燒掉這種說法,杜牧或許也是道聽途說而來,並未做過考證。

    還記得元代張養浩的那篇《山坡羊·驪山懷古》嗎?“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同為文人,他也許也是受到了杜牧《阿房宮賦》的影響。

    阿房宮沒有建成,但是《阿房宮賦》名揚天下,結果項羽就徹底背上燒燬阿房宮的黑鍋,一直背了一千多年。

  • 5 # 水吉子

    阿房宮是不是真的建成了?是不是真實存在過?我們可以從以下文人、歷家專家、考古學家的言論中出結論。

    一、文人杜牧的《阿房宮賦》中的文字“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我們能從他的文字中感受到阿房宮的巨大和金碧輝煌。

    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宮是許多文學作品記載當中最為雄偉的宮殿建築了。無論是前三代還是後來直到清末的2000多年間,再也沒有任何古代的建築可以和阿房宮相較高低了。

    根據《史記》記載:“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燒三月不滅”。由於秦始皇的驕橫頑固和殘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函谷關被劉邦攻破;項羽放了一把大火,那豪華的阿房宮就變成了一片焦土。阿房宮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們是中國首次統一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識。

    三、考古學家說:根據《史記》記載來估算,阿房宮總面積為15平方公里,這是一項根本不可能完全的任務。

    考古學家在咸陽研究時,曾發現大火過後的一些痕跡。如果當宮殿被大火燒燬後,宮殿的白牆和瓦片會呈現紅色,木樁也會留下灰燼。但專家們從遺址的殘留物中反覆試驗只發現了夯土,並沒有發現被火燒的痕跡。只發現碳化木屑,這個試驗結果,只能說明阿房宮並沒有被燒燬,更不可能自然而然消失。最後,將猜測一個一個排除,得出的答案是,秦人用4年時間修建阿房宮,並未建成,只是修了個地基。所以,專家們才發現阿房宮的遺址。

    西安阿房宮是秦王朝修建的巨大宮殿,遺址在今西安西郊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阿房宮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宮殿建築群,如果當時修成的話,那肯定是規模巨集大,雄偉壯觀。

  • 6 # 蘭靈笑笑生

    剛好剛才答了一個和這題類似的。

    杜牧在阿房宮賦裡寫到:“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如此華麗的辭藻,描繪阿房宮的富麗堂皇,就好像杜牧真的穿越到秦時看到這一景象一樣。

    由於杜牧這篇過於精彩有名的文章,所以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座曾經完成了並且如此富麗堂皇的宮殿。以至於“楚人一炬,化為焦土”留給後人無盡的惋惜嘆息。如此人間勝景,如此龐大的宮殿,耗費那麼多人力物力財力建成的“天下第一宮”,竟然被項羽一把火給燒了。

    司馬遷在《秦始皇本紀》,《六國年表》,《李斯列傳》,《淮南衡山列傳》這幾篇提到了18次阿房宮。司馬遷對於阿房宮的記載,並且專門說“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但是提到那麼多次阿房宮,卻沒有說到過新名字。也就是說無論從《史記》的直接還是簡接都表明了阿房宮是直到秦朝滅亡了也沒有建成。所以阿房宮就是一個爛尾工程。(據現代考古發現,也驗證了司馬遷記載的屬實)

    但是後來秦朝滅亡了,阿房宮也就完全停工了。

    雖然阿房宮爛尾了,但是建成的部分應該是還存留了很長時間的。起碼項羽離開之後還是有的。《漢書》中有記載,漢武帝建元三年,舉籍阿城以南,周至以東,宜春以西……以為上林苑,屬之南山。所以這阿城至少漢朝時候還有。那麼項羽火燒阿房宮,楚人一炬,化為焦土,就是純屬虛構了。

    而杜牧的《阿房宮賦》更是一種文學想象,是借古諷今,本意是希望當時的唐朝統治者能夠愛護百姓。“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第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歷史真相在杜牧那就不在考慮範圍內了。阿房宮真正的歷史真相還是在司馬遷的《史記》中。

  • 7 # 寶哥德隆

    巍峨的阿房宮在歷史上到底存在不存在?項羽燒得是不是阿房宮?這是個歷史迷團。我認為阿房宮的確存在,雖未完工,但也己初具規模,只可惜讓項羽給燒了,項羽就是個歷史罪人,為什麼這麼說?下面給大家細細分解。

    首先,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公元前212年因為咸陽人多,就徵召天下千

    萬民夫營作朝宮上林苑中,上林苑就是阿房宮所在地,修建了兩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駕崩,秦二世將阿房宮工程暫停調民夫去驪山造皇陵,一年後皇陵造完,秦二世派人繼續修築阿房宮,直到公元前207年,趙高作亂,二世自殺,阿房宮最終完全停工,直到秦朝滅亡。看來阿房宮前後修建不下於五年,以秦帝父子二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風格來看阿房宮雖未完全建成,但己初具規模,雖沒有象杜枚描寫的露壓三百餘里,五步一樓,十步一閣那樣,但其部分附屬建築已接近完工。據漢書東方朔傳記載公元前138年漢武帝還屯兵於阿房宮附近阿城一帶,說明那裡還有建築可以居住。

    其次,現代考古資料也可以加以佐證。據資料顯示,20世紀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宮殿前舊址曾挖出雲紋瓦當、板瓦、殘磚、石柱等遺物,還有牆垣遺蹟,這封頂的房瓦都有了,這足以顯示阿房宮很多宮殿已經封頂。

    再者,據報導2006年3月12日,考古工作者對阿房宮前殿遺址大面積勘探調查發現遺址建築倒塌堆積層內板瓦、筒瓦、瓦當、牆皮殘土都有被火燒燬的痕跡,這些現象都說明該建築遺址曾經遭遇過很大的火災,這一點足以證明項羽確實將咸陽秦宮燒了精光,史記記載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這是歷史事實,項羽就是燒燬阿房宮的歷史罪人,‘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杜枚這句話所言是實 。

    雄偉壯觀的阿房宮己經成為歷史,我們再也看不到他的真實面目,好在我們現在已把阿房宮遺址列為國家重點文物,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奇蹟和著名遺址,如今也有計劃復原古蹟,希望這一計劃能儘早實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位博士談談讀博期間有沒有想過放棄的時刻,然後又是怎麼堅持到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