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中闕
-
2 # 黃土情愫
在當代詩人中,我獨鍾愛於顧城的詩歌。有人說他是童話詩人,有人說他的詩朦朧晦澀,有人說他的詩視野狹小,不夠博大精深,更有人說,他的詩但凡識字的人都能體會。但在我的心中,他是一個,有一顆永不衰老的童心的天才詩人。如何讀懂他的詩,感知那種童話般的奇美。
一,抓住主題。以為他的詩,每一個意象都像詩弦上跳動著的一個音符。
二,觸控詩心。觸控他那顆永不衰老的質樸純潔的童心。
-
3 # 612732198405120344
用自己內心深處最感觀的心情和心態去解讀理每一篇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詩詞歌賦當然前提條件是自己要有一定的知識文化和對自己生活中的經歷有所觸覺或者有某些人生境界的感悟
-
4 # 俏花燈
顧城生活在信仰與懷疑之中, 他的外表遙遠、招搖,心靈卻始終很透明,所以,他的詩也是透明的。他在自己的幻想中塑造了一個理想的王國,他像一個永遠無法長大的孩子,天真無邪,用童真靜觀四周,活在自己的孩子世界,純真而自然。因此心智成熟的成年人要麼讀得很懂,要麼一點都讀不懂。
-
5 # 行路難24
我讀過的顧城的詩不多,但是詩人都有迷一樣的氣質。因為他們與常人看世界的眼睛不同,如果沒有出離具象的特質是無法看出現實生活背後的魂魄的。這種視角就像自己的心離開軀體審視自己。
對於顧城的悲劇的結局卻不是詩人這個身份所應有的宿命(儘管這種類似的命運一再在詩人身上重現),作為常人口中的詩人如果自己把自己當做詩人則忽略了或者說藐視了命運中值得敬畏的那個東西。
詩人首先是人。
關於讀懂,對於他的有些作品需要去了解他創作時的生活背景。他的作品過於自我,公共視角太少,而作為文學成就應該主要表現在他對漢語的語意意象的豐富和揭示。
-
6 # 3438450521337沙澧馬
看看顧城,也讓我想起了詩人海子,他們兩個的人生和詩歌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都是謎一樣的詩人,有相似的經歷和結局。其詩歌大多是朦朧詩,有特殊的寫作背景,意象的多義性和模糊性,增加了解讀的難度,特別是顧城的詩作,在理解上更要有透視眼光,在模糊和朦朧中去尋找某種新意。要想讀懂他的詩歌,最好從下面幾個方面做好。一、要結合寫作背景。詩人寫詩是有靈感的,一般都有觸媒或引發點。知道了這個,就可以順藤摸瓜,去琢磨詩人所選擇的意象及意義。這樣去做,一般對詩的理解基本準確。比如他的詩《一代人》,有文革經歷背景的人就很好理解。二、要善於聯想想象,多角度揣摩意象和詩的意境。朦朧詩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意象的多義性,也就是說不同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理解得通而且順暢就行,不必強求同一。這樣的特點就要求讀詩解詩人要富有想象,多角度推測意象的含義,這樣所謂的朦朧詩就好理解了。例如顧城的《遠和近》《奠》這兩首詩,其中的“遠”“近”“我”“你”“蠟燭”等詞或意象都可多向理解,多有自己的想象填補詩的空白。三、把握整體詩美,抓警句,不求句句通,字字理解。比如《小巷》,你大致上就把它理解為一個封閉的環境,牆又厚,鑰匙又是舊的,在裡面不自由,出不來或進不去,表達的是詩人對自由、個性,美好的追求就可以了,不必每一個詞都要弄懂。四、要準確把握詩歌的特殊藝術手法。如果解讀朦朧詩,你連什麼是象徵、隱喻、通感等都不懂或不知道,那就很難去理解詩歌的內涵。因此,要好好學習詩藝,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水平。
總之,讀懂顧城等詩人的朦朧詩,除了以上談的幾點外,還要多讀一些類似的作品,增強語感。詩讀百遍,其義自現。
-
7 # 紐西蘭幾維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那場利斧下的慘劇,荒蕪了二十多年的偏僻院落。
不久前,終於來到了顧城在激流島的故居。故居位於一片偏僻的山上,下了大路,還要開一段崎嶇不平只能過一輛車的山路,一直擔心迎面遇到車該怎麼處理。故居在124號,122和126的門牌和信箱都有,124號的門牌已經沒有了。院前的警示牌更像是一個提示牌,不要再驚擾安息的詩人。儘管荒蕪的小路並沒有封死,儘管我聽多位朋友講過,院子裡顧城的舊車已經鏽成了一堆爛鐵,半紅半黃油漆的舊房子也已搖搖欲墜。我還是決定牌前止步,靜靜地離開這個承載了中國文壇太多故事的荒涼院落。
激流島,美麗與狂野並存,現代和原始交織。這麼一個天堂般的小島,卻沒能留住顧城。
回覆列表
《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
《小巷》:“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沒有窗,我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牆。”
顧城,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也被稱作“童話詩人”。他對於現實的不滿和控訴是通過逃避現實,讓自己永遠處身與童年的美好回憶之中來表達和實現的,他的詩作大多充滿著童真的幻想和對於衝破黑暗的嚮往。
但是對於顧城本人的評價是充滿著矛盾和爭議的,他被認為是一個悲劇人物,他渴望著並且呼喚著通過黑暗尋找光明,可是他自己卻不能正視自己內心的黑暗,無法衝破自己內心的屏障。顧城的悲劇也正源於此,無法看破自己,永遠沉浸在幻想之中的人是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