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籠吊放過程中插入孔壁,吊放鋼筋籠之前,將鋼筋籠下端50cm範圍內的鋼筋圍繞軸線向中心收縮15~20cm即可。(二)、鋼筋籠上浮的原因1、鋼筋籠上浮主要原因是未加以固定。2、預防和處理措施(1)、在鋼筋籠上端焊接四根Φ22鋼筋,其頂端做成圓環,固定在護筒頂部或施工平臺上。(2)、用鋼筋焊成一個圓形鋼筋網,鋼筋網與鋼筋籠下端焊接,灌注混凝土後將鋼筋網壓住,可避免鋼筋籠上浮。灌注混凝土時速度不宜過快。六、鑽孔灌注混凝土出現的問題(一)、首批混凝土不能下至孔底1、首批混凝土不能下至孔底的原因(1)、下導管時,速度過快,將導管底部碰卷,砂球不能順利落下;(2)、砂球綁紮形狀不合適,加之導管未刷油,或導管壁上有混凝土殘渣未清除乾淨,磨擦過大,砂球不能順利落下;(3)、計量不準,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差或首批混凝土生產時間過長,導致混凝土離析。2、處理預防措施(1)、導管下端20cm範圍內圍繞導管外壁加焊一圈3mm厚鋼板,下導管時,應人工手扶導管使之對準孔中心,慢速度下放,以免導管下端猛烈碰撞孔壁或孔底,將管口碰卷、變形;(2)、下導管之前,應將導管內壁混凝土殘渣清除乾淨,刷上機油,並將已綁好的扎球探險入管內,用鐵絲拉動,以砂球能密貼導管且能自由拉動為原則;(3)、首批混凝土所需方量一般較大,直徑1.5m的鑽孔樁首批混凝土約3.0m3,為了縮短首批混凝土生產時間,最好在工地上準備2臺拌合機、2臺運輸小翻鬥,儘量縮短首批混凝土生產時間,以免混凝土離析。另外水下混凝土對坍落度的要求較大,拌料時應嚴格按施工配合比計量,將其坍落度控制在18~20cm之間。(4)拼接導管時要保證內壁光滑、順直、無區域性凹凸,並且沖洗乾淨,無髒物和無附著砼。拼接時,導管接頭一定要牢固嚴密,保證接頭不滲水,灌注水下砼時能夠承受導管內砼的壓力。有條件時,可進行水壓試驗。所加壓力參照下式進行計算:P=1.5×(VChC-VWhW) 1.5——安全係數VC——砼容重(本橋取2.5t/m3)HC——導管內砼柱最大高度(m)VW——孔內泥漿容重(t/m3)HW——孔口到導管口泥漿深度(m)水下砼灌注的關鍵是封底砼的灌注及導管埋深的控制,封底砼的方量應使首批灌注下去的砼能滿足導管初次埋置深度的需要。封底砼的方量可按照下式計算:V≥π(D2Hc+d2h1)/4 (二)、卡管1、卡管的原因卡管發生在首批混凝土灌注和以後灌注的兩個過程中,造成卡管的原因有:(1)、混凝土和易性差;(2)、清孔不徹底,導管插入過深。2、預防和處理措施(1)、若是首批混凝土發生卡管,經過努力仍不能使混凝土順利下落,應拔出導管,清除導管內殘存的混凝土,重新綁紮砂球、刷油、下導管;若在過程中發生卡管,可按清孔中所述方法,經努力無效後,按斷樁處理;(2)、由於清孔造成的卡管及處理措施在清孔時已說過,不再重複。(三)、頸縮頸縮多發生於灌樁接近結束時,由於從孔底上升的泥漿稠度加大,而導管不斷拆卸,管內混凝土的壓力相對減少,雖不致於發生卡管,但由於導管偏離孔中心,造成泥漿壓力分佈不均,如果頸縮在地下水位2~2.5m以下,則造成短樁。下載文件到電腦,查詢使用更方便2下載券 20人已下載下載還剩2頁未讀,繼續閱讀「天貓手機館」手機常見故障品質之選,全網..廣告檢視詳情
鋼筋籠吊放過程中插入孔壁,吊放鋼筋籠之前,將鋼筋籠下端50cm範圍內的鋼筋圍繞軸線向中心收縮15~20cm即可。(二)、鋼筋籠上浮的原因1、鋼筋籠上浮主要原因是未加以固定。2、預防和處理措施(1)、在鋼筋籠上端焊接四根Φ22鋼筋,其頂端做成圓環,固定在護筒頂部或施工平臺上。(2)、用鋼筋焊成一個圓形鋼筋網,鋼筋網與鋼筋籠下端焊接,灌注混凝土後將鋼筋網壓住,可避免鋼筋籠上浮。灌注混凝土時速度不宜過快。六、鑽孔灌注混凝土出現的問題(一)、首批混凝土不能下至孔底1、首批混凝土不能下至孔底的原因(1)、下導管時,速度過快,將導管底部碰卷,砂球不能順利落下;(2)、砂球綁紮形狀不合適,加之導管未刷油,或導管壁上有混凝土殘渣未清除乾淨,磨擦過大,砂球不能順利落下;(3)、計量不準,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差或首批混凝土生產時間過長,導致混凝土離析。2、處理預防措施(1)、導管下端20cm範圍內圍繞導管外壁加焊一圈3mm厚鋼板,下導管時,應人工手扶導管使之對準孔中心,慢速度下放,以免導管下端猛烈碰撞孔壁或孔底,將管口碰卷、變形;(2)、下導管之前,應將導管內壁混凝土殘渣清除乾淨,刷上機油,並將已綁好的扎球探險入管內,用鐵絲拉動,以砂球能密貼導管且能自由拉動為原則;(3)、首批混凝土所需方量一般較大,直徑1.5m的鑽孔樁首批混凝土約3.0m3,為了縮短首批混凝土生產時間,最好在工地上準備2臺拌合機、2臺運輸小翻鬥,儘量縮短首批混凝土生產時間,以免混凝土離析。另外水下混凝土對坍落度的要求較大,拌料時應嚴格按施工配合比計量,將其坍落度控制在18~20cm之間。(4)拼接導管時要保證內壁光滑、順直、無區域性凹凸,並且沖洗乾淨,無髒物和無附著砼。拼接時,導管接頭一定要牢固嚴密,保證接頭不滲水,灌注水下砼時能夠承受導管內砼的壓力。有條件時,可進行水壓試驗。所加壓力參照下式進行計算:P=1.5×(VChC-VWhW) 1.5——安全係數VC——砼容重(本橋取2.5t/m3)HC——導管內砼柱最大高度(m)VW——孔內泥漿容重(t/m3)HW——孔口到導管口泥漿深度(m)水下砼灌注的關鍵是封底砼的灌注及導管埋深的控制,封底砼的方量應使首批灌注下去的砼能滿足導管初次埋置深度的需要。封底砼的方量可按照下式計算:V≥π(D2Hc+d2h1)/4 (二)、卡管1、卡管的原因卡管發生在首批混凝土灌注和以後灌注的兩個過程中,造成卡管的原因有:(1)、混凝土和易性差;(2)、清孔不徹底,導管插入過深。2、預防和處理措施(1)、若是首批混凝土發生卡管,經過努力仍不能使混凝土順利下落,應拔出導管,清除導管內殘存的混凝土,重新綁紮砂球、刷油、下導管;若在過程中發生卡管,可按清孔中所述方法,經努力無效後,按斷樁處理;(2)、由於清孔造成的卡管及處理措施在清孔時已說過,不再重複。(三)、頸縮頸縮多發生於灌樁接近結束時,由於從孔底上升的泥漿稠度加大,而導管不斷拆卸,管內混凝土的壓力相對減少,雖不致於發生卡管,但由於導管偏離孔中心,造成泥漿壓力分佈不均,如果頸縮在地下水位2~2.5m以下,則造成短樁。下載文件到電腦,查詢使用更方便2下載券 20人已下載下載還剩2頁未讀,繼續閱讀「天貓手機館」手機常見故障品質之選,全網..廣告檢視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