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巴黎巷尾秋風南冥

    王敦是東晉司徒王導從史。東晉建立,他官至鎮東大將軍,開府、都督江揚荊湘交廣六州軍事,執掌軍事重權,漸有篡位野心。他鎮守武昌,位處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上游,對東晉政權構成威脅。晉元帝命劉隗、戴淵各率兵萬人,分屯合肥、泗口(今江蘇清江西南),監視王敦。永昌元年(322)一月,王敦以誅劉隗為名起兵武昌。元帝急調戴淵、劉隗回師保衛建康。劉隗、刁協趁機勸元帝殺盡王氏,元帝不同意。司空王導得知王敦起兵,慌忙率領堂弟中領軍王邃、左衛將軍王廙、侍中王侃、王彬及宗族子侄二十餘人,每天清晨入朝待罪。因周?的申救,元帝使人送還王導朝服,並召見了他。王導慨嘆地說:“逆臣賊子,哪朝沒有。想不到今日出在我們王家!”元帝拉著王導的手,說:“茂弘,我正要讓你代為執掌政令,你這是什麼話!”當即命王導為前鋒大都督。並傳下詔令:“王導以大義滅親,可把我作安東將軍時的節拿來給他。”元帝把節交給王導,意味著對他的信賴,但王導未能阻止王敦沿江直下。王敦攻破建康城,殺刁協、戴淵及尚書左僕射周?。劉隗逃奔後趙。王敦早有政治野心,當長安失陷,南北士族紛紛向司馬睿勸進之際,就想獨攬朝政,但又擔心司馬睿年長而不好擺佈,曾想另立一個皇帝,王導沒有聽從。及攻破建康,王敦責備說:“不聽我的話,幾乎滅族。”王導仍然不理睬,王敦沒辦法。敦既得志,擁兵不朝,生殺在手,“四方貢獻多入己府,將相嶽牧悉出其門”。元帝又急又氣,不久憂憤而死。

      明帝即位,王導受遺詔輔政。王敦為了實現篡權野心,把軍鎮移到離建康不遠的姑孰,屯兵於湖,自領揚州牧,日夜與錢鳳策劃、密謀再次起兵。王導得到訊息,立即報告明帝預作準備。正在這時,王敦突然患了重病,王導聞訊,即率兄弟子侄為王敦發喪。眾人以為王敦已死,個個精神振奮,鬥志倍增。王敦病勢越來越重,但仍不死心,遂於太寧二年(324)六月,以兄王含為元帥,命錢鳳等人率水陸五萬直撲京師,二次舉兵作亂。叛軍進抵江寧南岸,王導致書王含,信中寫道:

      近承大將軍困篤綿綿,或雲已有不諱,悲怛之情,不能自勝。尋知錢鳳大嚴,欲肆奸逆,朝士忿憤,莫不扼腕。……

      兄之此舉,謂可得如大將軍昔年之事乎?昔年佞臣亂朝,人懷不寧,如導之徒,心思外濟。大將軍來屯於湖,漸失人心,君子危怖,百姓勞弊。……先帝中興,遺愛在人。聖主聰明,德洽朝野,思與賢哲弘濟艱難。不北面而執臣節,乃私相樹建,肆行威福,凡在人臣,誰不憤嘆!

      導門戶小大受國厚恩,兄弟顯寵,可謂隆矣。導雖不武,情在寧國。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但恨大將軍桓文之勳不遂,而兄一旦為逆節之臣,負先人平素之志,既沒之日,何顏見諸父於黃泉,謁先帝於地下邪?故省來告,為兄羞之,且悲且慚。願速建大計,惟取錢鳳一人,使天下獲安,家國有福,故是竹素之事,豈惟免禍而已。

      夫福如反手,用之即是。導所統六軍,石頭萬五千人,宮內後苑二萬人,護軍屯金城六千人,劉遐已至,徵北昨已濟江萬五千人。以天子之威,文武畢力,豈可當乎?事猶可迫,兄早思之。大兵已奮,導以為灼炟也。

      王含接書,並不作答。

      明帝親率六軍迎戰,斬錢鳳、沈充,敗王含,王敦病死,叛亂很快被平息。朝廷論功行賞,封王導始興郡公,食邑三千戶,賜絹九千匹,進位太保。又加以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特殊禮遇,王導推辭不接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挑選高品質不鏽鋼淋浴軟管?不鏽鋼淋浴軟管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