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漂泊2078817

    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生觀新課程理念的學生觀在實施新課程中,學生是核心,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師需要主動地、自覺地拋棄傳統的師生觀,而建立一種積極地、有效地新型師生關係,具體說來,應該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把學生當做學生。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我們將學生看作是學習的機器,對於學生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要求,但從來不考慮學生的要求,是將學生看作機器,而不是看作為一個人。因而,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首先要將學生看作學生,看作為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人。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以及培養自己的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學生要以學為主,這種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而不是教師的強行灌輸。只有“把學生當做學生”,我們才能更好地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義不容辭地對學生施以“引導”、“指導”、“誘導”、“輔導”、“教導”乃至“訓導”才有可能“導”出新課程的成功。   二、把學生當作朋友。  教師要敢於打破“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不再強調“學生必須服從教師”,而要堅持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把學生當作朋友,意味著要和學生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人生觀、世界觀,要對學生平等和信任。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和學生交朋友,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之在平等的地位、民主的氛圍中自覺自願地、樂此不疲地參與教育過程以及教育活動。   三、把學生當做老師。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的更新已經是日新月異。現在的教師,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識擁有者”;現在的學生,也不再是“期望的知識接受器”,其中有些學生某些方面的知識(包括計算機、現代科技等方面)已超過了部分教師,由於目前獲取知識的渠道之多,即使在教師所執教的本學科上,也有不少資訊——學生已經掌握了,而教師卻還毫不知曉。這沒什麼關係,“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問題在於:我們教師應該虛懷若谷,不恥下問,心悅誠服地把學生當做老師,向他們學習自己所不知的東西,並以此舉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學習的主人。   四、把學生當做同學。  新課程、新教材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全新的面貌,一切都得從頭開始。學生固然需要教師的教學與引導,但教師也同樣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培訓與指導(其實,一些教師平時所依據的《教學參考書》、《教案設計》等等,均如同一位“不說話的老師”)。這在某種意義上,便讓教師與學生具有了相同之處。因此,我們教師可把學生當做同學,主動地與學生密切合作,共同探究,給學生創造一種寬鬆和諧的對話環境,教師與學生在一起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在彼此交流、互相溝通及坦誠的碰撞中,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學習上的好夥伴”。   第五,把學生當作兒童。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明確指出:“兒童是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對其適用之法律規定成年年齡低於18歲”。從聯合國的定義來看,我們的學生都應該屬於兒童的範圍。作為兒童的學生應該有自己的童心,有作為兒童的特有的性格和愛好。作為教師就應該將學生看作兒童,對於兒童的要求應該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   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作為教師應該不斷更新觀念,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學生,從而和學生在新課程下一起成長和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籃球哪個位置最難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