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46164132225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或許是因為愛情過於美麗,令人嚮往,致使人們在談起《詩經》時多冠以“情詩”的名頭。其實,這不到4萬字的《詩經》中,不僅有愛情,還有勞動、戰爭和徭役等,其中體現的最為深刻的莫過於其濃重的教化意義,這點可從《詩經》中的成語修辭窺見一斑。周代重視禮儀教化,因此在《詩經》中也必然會體現出道德規範與社會禮儀,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因而,以史為鏡可正衣冠,若以《詩經》為鏡則可正“三觀”,拾得最為淳樸的感悟。

  • 2 # 糖串子是佳人呀

      《詩經》深深地塑造了我們——塑造了我們的語言,塑造了我們的情感,塑造了我們的價值觀。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就拿《國風·周南·關雎》來說,裡面有多少耳熟能詳的成語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求之、求之不得、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琴瑟之好、鐘鼓之樂,一共短短的五段詩,十句話,就凝練出了八個成語,這是何等精彩的語言!其實,我們的表達方式受《詩經》的影響更多。《詩經》最重要的表達方式就是賦、比、興。什麼叫賦?賦就是鋪陳、排比。《詩經·豳風·七月》所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這樣鋪陳一年十二個月的工作,就是賦。什麼叫比?比就是比喻。《詩經·魏風·碩鼠》所謂“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把貪得無厭的剝削者比喻成貪吃的大老鼠,這就是比。什麼叫興?興就是興起。《詩經·周南·桃夭》所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用桃花爛漫開放引出新娘盛年出嫁,這就是興。賦、比、興的傳統深刻地影響到了後世的詩詞歌賦。

      什麼情感呢?溫柔敦厚。在孔子以後漫長的年代裡,《詩經》作為儒家的六經之一,本來就是教材。教什麼呢?憤而不戾,怨而不怒,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舉兩個例子吧。什麼叫樂而不淫?《關雎》最典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娶妻得淑女,當然是快樂的。但是,這快樂不是狂呼痛飲,而是“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這是一種多麼含蓄剋制的美德。什麼叫哀而不傷?看《關雎》也知道了。“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君子的單相思有沒有哀愁?當然是有的,但這哀愁不是痛哭流涕,而是“優哉遊哉,輾轉反側”,因此仍然是含蓄剋制的。哀也是節制的,樂也是節制的。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不放縱、不過頭,意味著自始至終的剋制。剋制就是禮。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節制自己的情緒、慾望,讓自己的行為符合規範,也就是“禮”的要求,那麼天下就能和樂太平,就能達到“仁”的境界。這就是《詩經》教給我們的情感態度。

      所謂價值觀,也就是對好與壞、善與惡、美與醜的基本判斷。好女子是什麼樣子?《詩經·衛風·碩人》認為,不僅要“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還要“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也就是說,不僅要有美貌,更要有靈魂,這才是窈窕淑女。好男子是什麼樣子?《詩經·衛風·淇奧》說得好:“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骨切、象磋、玉琢、石磨,這打磨針對學問,也針對修養,經得起打磨才是君子。好朋友是什麼樣子?《詩經·秦風·無衣》說得好:“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朋友有通財之義,而且,朋友必須三觀相投,這樣的定義,在今天不也仍然有效嗎?

      我們沒有理由不愛《詩經》。因為《詩經》是歌,歌唱著華人的婚喪嫁娶,喜怒哀樂。還因為《詩經》也是經,造就著華人委婉優雅的人格、樸素簡約的審美和愛憎分明的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虎舌蘭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