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熱下注,是中醫名詞術語,指的是溼熱流注於下焦。
2、溼性趨下,易襲陰位:溼邪為病多見下部的症狀,如水腫多以下肢較為明顯。此外,淋濁、帶下、洩痢等病證,多由溼邪下注所致。
【症狀特點】洩瀉腹痛,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褐,氣味臭穢,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黃。
【常用治法】清熱利溼
【調理藥物】
常用中成藥:葛根芩連片、膠囊、顆粒;香連片,水丸、濃縮丸。
【症狀特點】腹痛陣作,痛而拒按,便後腹痛暫緩,裡急後重,下痢赤白膿血。肛門灼熱,小便短赤。
【常用治法】清熱解毒化濁,調氣血導滯。
【調理藥物】芍藥湯(黃芩、黃連、大黃、檳榔、木香、當歸、肉桂、芍藥、甘草)。也可根據病情選用葛根芩連湯、木香檳榔丸、枳實導滯丸、白頭翁湯。
【症狀特點】小便頻急短澀,灼痛黃赤,小腹拘急脹痛,或伴腰痛,或寒熱往來,口乾口苦,噁心嘔吐,大便秘結。
【常用治法】清熱利溼通淋
【調理藥物】八正散(萹蓄、瞿麥、木通、車前子、滑石、山梔、大黃、甘草)
【症狀特點】小便點滴不通,或量少而短赤灼熱,小腹脹痛,口苦口粘,或口渴不欲飲(口渴不想喝水),或大便不暢。
【常用治法】清熱利溼,通利小便
【症狀特點】陰部瘙癢,或癢痛難忍,坐臥不安,帶下量多色黃如膿,或呈米泔樣,且有泡沫狀物,其氣臭穢,或陰部紅腫疼痛,兼見心煩少寐,胸悶不適,口苦而膩,食少尿黃等。
【常用治法】清熱利溼,兼以殺蟲
【調理藥物】萆薢滲溼湯(萆薢、薏苡仁、黃柏、赤茯苓、丹皮、澤瀉、通草、滑石)加蒼朮、茵陳、土茯苓、白蘚皮
【症狀特點】帶下量多,色黃如膿,或赤白相雜,質粘稠,味臭穢,陰中瘙癢,口苦咽乾,或有發熱,腹痛,腰痠乏力,小便短赤等
【常用治法】清熱解毒,除溼止帶
溼熱下注,臨床比較常見的有上述6類,可依據自身情況加以調理,病情嚴重的要及時就醫治療。
溼熱下注,是中醫名詞術語,指的是溼熱流注於下焦。
《內經》“傷於溼者,下先受之”。溼熱下注是怎麼一回事?主要表現有:小便短赤(尿量少顏色深)、身重疲乏、舌苔黃膩、胃納不佳等。常見病證有:溼熱痢疾、溼熱洩瀉、淋濁、癃閉、陰癢、白帶、下肢關節腫痛、溼腳氣感染等症。溼邪致病特點---1、溼性重濁:“重”,即沉重或重著之意。“濁”,即穢濁,多指分泌物穢濁不清。出現各種穢濁症狀,如面色如垢(沒洗臉狀態)、眼眵多、大便溏瀉、下痢粘液膿血、小便混濁、婦女白帶過多、溼疹浸淫流水等。2、溼性趨下,易襲陰位:溼邪為病多見下部的症狀,如水腫多以下肢較為明顯。此外,淋濁、帶下、洩痢等病證,多由溼邪下注所致。
溼熱下注該如果調理?溼熱下注,在臨床上比較多見,病證不同調理的方法和特點也不同,我們逐一認識。1、溼熱洩瀉:類似於現代醫學的腹瀉,可見於多種疾病中,如急慢性腸炎、腸結核、腸功能紊亂等。【症狀特點】洩瀉腹痛,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褐,氣味臭穢,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黃。
【常用治法】清熱利溼
【調理藥物】
常用中成藥:葛根芩連片、膠囊、顆粒;香連片,水丸、濃縮丸。
2、溼熱痢疾:現代醫學中的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以及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都可能出現類似症狀。【症狀特點】腹痛陣作,痛而拒按,便後腹痛暫緩,裡急後重,下痢赤白膿血。肛門灼熱,小便短赤。
【常用治法】清熱解毒化濁,調氣血導滯。
【調理藥物】芍藥湯(黃芩、黃連、大黃、檳榔、木香、當歸、肉桂、芍藥、甘草)。也可根據病情選用葛根芩連湯、木香檳榔丸、枳實導滯丸、白頭翁湯。
3、淋證(熱淋):現代醫學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繫結石、泌尿系腫瘤、乳糜尿都可出現此型別表現。【症狀特點】小便頻急短澀,灼痛黃赤,小腹拘急脹痛,或伴腰痛,或寒熱往來,口乾口苦,噁心嘔吐,大便秘結。
【常用治法】清熱利溼通淋
【調理藥物】八正散(萹蓄、瞿麥、木通、車前子、滑石、山梔、大黃、甘草)
4、癃閉:包括了現代醫學中各種原因引起的尿瀦留及無尿症。(神經性尿閉、膀胱括約肌痙攣、尿路結石、尿路腫瘤、尿道損傷、尿道狹窄、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等)【症狀特點】小便點滴不通,或量少而短赤灼熱,小腹脹痛,口苦口粘,或口渴不欲飲(口渴不想喝水),或大便不暢。
【常用治法】清熱利溼,通利小便
【調理藥物】八正散5、陰癢:現代醫學的“外陰瘙癢症”(滴蟲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老年性陰道炎等及藥物過敏、外陰的侵漬性刺激、糖尿病、貧血等全身性原因引起的瘙癢)【症狀特點】陰部瘙癢,或癢痛難忍,坐臥不安,帶下量多色黃如膿,或呈米泔樣,且有泡沫狀物,其氣臭穢,或陰部紅腫疼痛,兼見心煩少寐,胸悶不適,口苦而膩,食少尿黃等。
【常用治法】清熱利溼,兼以殺蟲
【調理藥物】萆薢滲溼湯(萆薢、薏苡仁、黃柏、赤茯苓、丹皮、澤瀉、通草、滑石)加蒼朮、茵陳、土茯苓、白蘚皮
6、白帶(溼熱帶下)【症狀特點】帶下量多,色黃如膿,或赤白相雜,質粘稠,味臭穢,陰中瘙癢,口苦咽乾,或有發熱,腹痛,腰痠乏力,小便短赤等
【常用治法】清熱解毒,除溼止帶
【調理藥物】止帶方(豬苓、車前子、茯苓、澤瀉、茵陳、赤芍、丹皮、黃柏、梔子、牛膝)溼熱下注,臨床比較常見的有上述6類,可依據自身情況加以調理,病情嚴重的要及時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