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年並沒有指具體的年代。甲子年指的是中國傳統曆法——農曆(漢歷)紀年的干支紀年中一個迴圈的第1年稱“甲子年”。對應各個公元年份,則年份數除以60餘4者,自當年正月初一至該年除夕止的歲次內均為“甲子年”。例如公曆的1924年,1984年,2044年等等。甲子為干支之一,順序為第一個。前一位是癸亥,後一位是乙丑。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甲屬陽之木,地支之子屬陽之水,是水生木相生。 中國傳統曆法的干支紀年中一個迴圈的第一年稱“甲子年”。擴充套件資料中國歷史上使用甲子用於紀年,始於漢代。秦漢之前和漢初,人們使用歲星紀年,所謂歲在焉逢攝提格、端蒙單閼、遊兆執徐之類的,其焉逢、端蒙、遊兆等為歲陽,攝提格、單閼、執徐等為歲陰,在漢武帝改歷,實行太初曆時,仍使用的太歲紀年,因此有“太初元年,歲名焉逢攝提格”。從漢武帝后,已開始有使用甲子來紀歲,但這一時期存在歲星與甲子轉換的混亂,有的加一超辰,有的加多超辰,有的沒加,比如直接用歲陽、歲陰將太初元年轉換為甲子紀年,則為甲寅。但此時期存在將太初元年的甲子紀年標為丙子的,也有標為丁丑的等。直到漢章帝元和二年二月,皇帝頒佈新曆,用《四分曆》,固定下來太初元年,歲在丁丑,漢興元年,歲在乙未。由此正式使用甲子(干支)紀年方式,廢止歲星紀年。而官方正式確定下來的採用甲子紀年的這一年的干支為乙酉歲,所以其遇到的第一個甲子年則在漢安帝延光三年甲子歲。由此可知:中國歷史上官方正式確認的,第一個甲子年是漢安帝延光三年甲子歲(公曆124年)。
甲子年並沒有指具體的年代。甲子年指的是中國傳統曆法——農曆(漢歷)紀年的干支紀年中一個迴圈的第1年稱“甲子年”。對應各個公元年份,則年份數除以60餘4者,自當年正月初一至該年除夕止的歲次內均為“甲子年”。例如公曆的1924年,1984年,2044年等等。甲子為干支之一,順序為第一個。前一位是癸亥,後一位是乙丑。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甲屬陽之木,地支之子屬陽之水,是水生木相生。 中國傳統曆法的干支紀年中一個迴圈的第一年稱“甲子年”。擴充套件資料中國歷史上使用甲子用於紀年,始於漢代。秦漢之前和漢初,人們使用歲星紀年,所謂歲在焉逢攝提格、端蒙單閼、遊兆執徐之類的,其焉逢、端蒙、遊兆等為歲陽,攝提格、單閼、執徐等為歲陰,在漢武帝改歷,實行太初曆時,仍使用的太歲紀年,因此有“太初元年,歲名焉逢攝提格”。從漢武帝后,已開始有使用甲子來紀歲,但這一時期存在歲星與甲子轉換的混亂,有的加一超辰,有的加多超辰,有的沒加,比如直接用歲陽、歲陰將太初元年轉換為甲子紀年,則為甲寅。但此時期存在將太初元年的甲子紀年標為丙子的,也有標為丁丑的等。直到漢章帝元和二年二月,皇帝頒佈新曆,用《四分曆》,固定下來太初元年,歲在丁丑,漢興元年,歲在乙未。由此正式使用甲子(干支)紀年方式,廢止歲星紀年。而官方正式確定下來的採用甲子紀年的這一年的干支為乙酉歲,所以其遇到的第一個甲子年則在漢安帝延光三年甲子歲。由此可知:中國歷史上官方正式確認的,第一個甲子年是漢安帝延光三年甲子歲(公曆1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