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遜父子,分獲1906年、193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父親J. J. 湯姆遜(1856~1940)1906年度獨享諾貝爾物理學獎 兒子喬治·湯姆遜(1892~1975)1937年度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J. J. 湯姆遜因在氣體放電的理論和實驗研究中所作出的傑出貢獻獲獎,他稱x射線使氣體導電的現象為“電離”,並透過電離現象的研究證實了陰極射線是很小的帶電粒子。他發現這種粒子的荷質比約為法拉第發現的最輕原子的荷質比的2000倍,從而首先提供了電子存在的直接證據。電子的發現,打破了“原子是物質結構最小單位”的觀念,揭示了電的本質。同時,電子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基本粒子,它的發現使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因此發現電子的湯姆遜被後人譽為“最先開啟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學大門的科學家”。喬治·湯姆遜因實驗上發現電子在晶體中的干涉現象,與戴維遜分享了1937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作為英國最受愛戴的物理學家J.J.湯姆遜爵士的獨生子,喬治一從他劍橋出生便受到極大的關注。以後他就在那裡的珀塞中學和大學讀書。後來他跟著父親研究物理學,和父親一樣,他也獲得了諾貝爾獎和爵士封號,也曾擔任劍橋學院院長,而且父子倆都是在84歲高齡去世的。 在J. J. 湯姆遜的成長過程當中,父親產生了十分重大的作用。父親從自己的切身經歷當中深刻體會到與學校無緣的痛苦以及知識對於人生的重要性,所以下定決心要在兒子身上彌補自己的終生遺憾,父親沒有條件上學。從小就靠走街串巷地賣報紙為自己謀生餬口,後來長大一些,就開始在街上擺了個書攤,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才逐漸改變窘迫的狀況,成為一位有名的書商。為了彌補自己的遺憾,更為了兒子能有好的前途和未來。老湯姆遜從兒子小時候開始,就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之中,讓他明白學習知識的重要性,教育兒子學會利用一切機會和條件來學習知識,還努力培養小湯姆遜學習的興趣和習慣。更不惜重金為兒子聘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來指導他的學習。 而J. J. 湯姆遜日後對於兒子喬治的培養,便從自己的父親那裡得到很多啟發。他一邊嚴格督促兒子,不斷地提出新的要求,防止孩子已取得進步就驕傲起來。如果喬治感覺學習累了,他就陪著兒子彈鋼琴,讓兒子得到鬆弛和調節以後,再鼓勵兒子繼續堅持學習。就是在父親這樣認真的幫助和監督下,喬治從小就受到嚴格的學習訓練,不僅掌握了牢固的基礎知識,還養成了認真刻苦、孜孜以求的學習態度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從來不把學習當作是一件辛苦的負擔,而是鍛鍊大腦的過程,從中能夠得到無限的樂趣,這一切都為喬治後來取得累累碩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父親的堅定支援下,喬治在良好的基礎知識學習當中得到了良好的科學素養,再加上先天的資質聰穎,他很早的時候就表現出傑出的才能。14歲的時候就考入了著名的曼徹斯特大學,20歲的時候就被免試保送到英才輩出的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深造。 30歲時,喬治就被任命為阿伯丁大學的自然哲學教授。1927年,他和裡德(A.Reid)第一次觀察到當電子束在真空中透過薄金屬箔時產生的圓環條紋。儘管他們的實驗不是為此目的而做的,但喬治發現了箔中電子的干涉現象(戴維遜和革末觀察到的是被鎳晶體反射的電子的干涉現象),為德布羅意把波系與運動粒子聯絡起來的理論提供了一個證據。 1924年,喬治與阿伯丁大學校長的女兒布坎南結婚,他們生有兩兒兩女。到了1930年,喬治到了倫敦大學,在此之前,該大學已有一個小組在研究慢中子反應。後來,湯姆遜被任命為蒙德委員會主席,以研究裂變現象在戰爭中可能的應用。他一直支援美國建立一個世界性原子能權威機構的計劃,他也贊成在適當控制下,盡最大可能進行國際協作,以便為和平的目的發展原子能事業。他把杜魯門總統1947年關於向其他國家開放放射性同位素的決議,說成是“上一代為生物學和醫學進步作出的最大貢獻之一”。
湯姆遜父子,分獲1906年、193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父親J. J. 湯姆遜(1856~1940)1906年度獨享諾貝爾物理學獎 兒子喬治·湯姆遜(1892~1975)1937年度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J. J. 湯姆遜因在氣體放電的理論和實驗研究中所作出的傑出貢獻獲獎,他稱x射線使氣體導電的現象為“電離”,並透過電離現象的研究證實了陰極射線是很小的帶電粒子。他發現這種粒子的荷質比約為法拉第發現的最輕原子的荷質比的2000倍,從而首先提供了電子存在的直接證據。電子的發現,打破了“原子是物質結構最小單位”的觀念,揭示了電的本質。同時,電子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基本粒子,它的發現使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因此發現電子的湯姆遜被後人譽為“最先開啟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學大門的科學家”。喬治·湯姆遜因實驗上發現電子在晶體中的干涉現象,與戴維遜分享了1937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作為英國最受愛戴的物理學家J.J.湯姆遜爵士的獨生子,喬治一從他劍橋出生便受到極大的關注。以後他就在那裡的珀塞中學和大學讀書。後來他跟著父親研究物理學,和父親一樣,他也獲得了諾貝爾獎和爵士封號,也曾擔任劍橋學院院長,而且父子倆都是在84歲高齡去世的。 在J. J. 湯姆遜的成長過程當中,父親產生了十分重大的作用。父親從自己的切身經歷當中深刻體會到與學校無緣的痛苦以及知識對於人生的重要性,所以下定決心要在兒子身上彌補自己的終生遺憾,父親沒有條件上學。從小就靠走街串巷地賣報紙為自己謀生餬口,後來長大一些,就開始在街上擺了個書攤,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才逐漸改變窘迫的狀況,成為一位有名的書商。為了彌補自己的遺憾,更為了兒子能有好的前途和未來。老湯姆遜從兒子小時候開始,就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之中,讓他明白學習知識的重要性,教育兒子學會利用一切機會和條件來學習知識,還努力培養小湯姆遜學習的興趣和習慣。更不惜重金為兒子聘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來指導他的學習。 而J. J. 湯姆遜日後對於兒子喬治的培養,便從自己的父親那裡得到很多啟發。他一邊嚴格督促兒子,不斷地提出新的要求,防止孩子已取得進步就驕傲起來。如果喬治感覺學習累了,他就陪著兒子彈鋼琴,讓兒子得到鬆弛和調節以後,再鼓勵兒子繼續堅持學習。就是在父親這樣認真的幫助和監督下,喬治從小就受到嚴格的學習訓練,不僅掌握了牢固的基礎知識,還養成了認真刻苦、孜孜以求的學習態度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從來不把學習當作是一件辛苦的負擔,而是鍛鍊大腦的過程,從中能夠得到無限的樂趣,這一切都為喬治後來取得累累碩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父親的堅定支援下,喬治在良好的基礎知識學習當中得到了良好的科學素養,再加上先天的資質聰穎,他很早的時候就表現出傑出的才能。14歲的時候就考入了著名的曼徹斯特大學,20歲的時候就被免試保送到英才輩出的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深造。 30歲時,喬治就被任命為阿伯丁大學的自然哲學教授。1927年,他和裡德(A.Reid)第一次觀察到當電子束在真空中透過薄金屬箔時產生的圓環條紋。儘管他們的實驗不是為此目的而做的,但喬治發現了箔中電子的干涉現象(戴維遜和革末觀察到的是被鎳晶體反射的電子的干涉現象),為德布羅意把波系與運動粒子聯絡起來的理論提供了一個證據。 1924年,喬治與阿伯丁大學校長的女兒布坎南結婚,他們生有兩兒兩女。到了1930年,喬治到了倫敦大學,在此之前,該大學已有一個小組在研究慢中子反應。後來,湯姆遜被任命為蒙德委員會主席,以研究裂變現象在戰爭中可能的應用。他一直支援美國建立一個世界性原子能權威機構的計劃,他也贊成在適當控制下,盡最大可能進行國際協作,以便為和平的目的發展原子能事業。他把杜魯門總統1947年關於向其他國家開放放射性同位素的決議,說成是“上一代為生物學和醫學進步作出的最大貢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