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史記》,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遺民,西遷過程中融合了月氏、Murano、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的白種人。冒頓單于繼位後,開始對外擴張。在大敗東胡王之後,隨即併吞了樓煩、白羊河南王(匈奴別部,居河套以南),並收復了蒙恬所奪的匈奴地及漢之朝那(今寧夏固原東南)、膚施(今陝西榆林東南)等郡縣。並對漢之燕、代等地進行侵掠。向西進擊月氏,老上單于繼位後,大敗並殺死了月氏王,迫使月氏向西域遷徙。北方及西北一帶的丁零、渾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後臣服於匈奴。前73年匈奴轉攻西域的烏孫以索要公主(即西漢嫁給烏孫王的解優公主),烏孫向漢求救,漢朝組織五路大軍十幾萬與烏孫聯兵進攻匈奴。前71年漢朝再次聯兵20幾萬合擊匈奴,大獲全勝,直搗右谷蠡王庭。同年冬,匈奴出動數萬騎兵擊烏孫以報怨,適逢天降大雨雪,生還者不足十分之一。是時丁零北攻,烏桓入東,烏孫擊西,匈奴元氣大傷,被迫向西遷徙以依靠西域,西域再次成為雙方以爭奪重點。雙方反覆激烈爭奪車師之際在91年北單于戰敗後,率殘部西逃至伊黎河流域的烏孫國,在其立足後,仍然出沒於天山南北,實施掠奪。公元前2世紀,月氏勢力強大,與蒙古高原東部的東胡從兩方面脅迫遊牧於蒙古高原中部的匈奴。匈奴頭曼單于約在公元前209年左右,把其子冒頓送至月氏為質,結果冒頓盜取月氏善馬逃回匈奴。冒頓即位為單于後,約在公元前205~前202年間舉兵進攻月氏,月氏敗。於公元前174年前後(漢文帝初年),派右賢王領兵西征,再次擊敗月氏,殺月氏王,以其頭骨製成飲器。據冒頓單于於公元前174年致漢文帝劉恆書中說:“故罰右賢王,使至西方求月氏擊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力強,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Murano、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北州以定。”月氏戰敗後,種類分散,其大部被迫逃至今伊犁河、楚河流域,打敗了原居於當地的塞種人,迫使“塞王遠遁”,留下的塞種部眾成為月氏人的臣僕。伊犁河流域原久為塞族所居住。《漢書‧張騫傳》:“月氏已為匈奴所破,西擊塞王。塞王南走遠徙,月氏居其地。”“塞”字在古代韻書中列為入聲,在中古時代以前的漢語中發音為“Sek”,學者們一般都認為,塞人應當就是西方史籍所記載的“Saka人”。月氏人大部西遷後,他們在河西地區的故地被匈奴渾邪王和休屠王部落佔領。塞族即古伊朗碑銘及希臘古文獻中所載Sacae(Saka)。月氏既擊走塞族,塞族便向西南遷徙,跨過錫爾河,到達河中地區的索格底亞那(Sogdiana)地方。 原已移住在天山北麓並服屬匈奴的烏孫,在其王昆莫的統領下,“西攻破大月氏”,迫使大月氏和塞族一樣離棄伊犁地區向西南遷徙,而烏孫便從此佔領了他們的地方。公元前177~前176年間,冒頓單于進攻月氏。月氏戰敗西遷至伊犁河流域。後老上單于與烏孫昆莫獵驕靡合力進攻遷往伊犁河流域的月氏,月氏不敵,南遷大夏境內,但也有少數人仍然留居當地。在塞種人與月氏大部南下以後,烏孫人便放棄了敦煌祁連間故土,遷至伊犁河流域與留下來的塞種人,月氏人一道遊牧。從此烏孫日益強大,逐漸擺脫了匈奴的控制。漢朝與烏孫步步進逼的情況下,匈奴聯合車師後國先向烏孫進攻。漢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因解憂公主與昆彌翁歸靡遣使上書,熱望漢朝出兵以救烏孫。漢發兵15萬騎,由五位將軍率領分道並出,並遣校尉常惠持節助烏孫作戰。至本始三年(公元前71)常惠與烏孫兵大敗匈奴,同年冬季,匈奴單于自率數萬騎兵進攻烏孫。遇到天降大雪,一日深丈餘,人、畜生還者不及十分之一。公元前70~前69年,丁零、烏桓、烏孫乘機由北、東、西三面進攻匈奴,匈奴人民死亡十分之三,畜產損失二分之一,從此大見衰弱,屬國瓦解。漢武帝派張騫聯合烏孫“斷匈奴右臂”的計劃經過整整半個世紀的經營,終獲成功。烏孫昆彌翁歸靡深感漢恩,擬立漢外孫元貴靡為嗣,並希望他也能娶一位漢公主為夫人。漢宣帝選定名為少主的一位公主往配元貴靡。
按《史記》,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遺民,西遷過程中融合了月氏、Murano、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的白種人。冒頓單于繼位後,開始對外擴張。在大敗東胡王之後,隨即併吞了樓煩、白羊河南王(匈奴別部,居河套以南),並收復了蒙恬所奪的匈奴地及漢之朝那(今寧夏固原東南)、膚施(今陝西榆林東南)等郡縣。並對漢之燕、代等地進行侵掠。向西進擊月氏,老上單于繼位後,大敗並殺死了月氏王,迫使月氏向西域遷徙。北方及西北一帶的丁零、渾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後臣服於匈奴。前73年匈奴轉攻西域的烏孫以索要公主(即西漢嫁給烏孫王的解優公主),烏孫向漢求救,漢朝組織五路大軍十幾萬與烏孫聯兵進攻匈奴。前71年漢朝再次聯兵20幾萬合擊匈奴,大獲全勝,直搗右谷蠡王庭。同年冬,匈奴出動數萬騎兵擊烏孫以報怨,適逢天降大雨雪,生還者不足十分之一。是時丁零北攻,烏桓入東,烏孫擊西,匈奴元氣大傷,被迫向西遷徙以依靠西域,西域再次成為雙方以爭奪重點。雙方反覆激烈爭奪車師之際在91年北單于戰敗後,率殘部西逃至伊黎河流域的烏孫國,在其立足後,仍然出沒於天山南北,實施掠奪。公元前2世紀,月氏勢力強大,與蒙古高原東部的東胡從兩方面脅迫遊牧於蒙古高原中部的匈奴。匈奴頭曼單于約在公元前209年左右,把其子冒頓送至月氏為質,結果冒頓盜取月氏善馬逃回匈奴。冒頓即位為單于後,約在公元前205~前202年間舉兵進攻月氏,月氏敗。於公元前174年前後(漢文帝初年),派右賢王領兵西征,再次擊敗月氏,殺月氏王,以其頭骨製成飲器。據冒頓單于於公元前174年致漢文帝劉恆書中說:“故罰右賢王,使至西方求月氏擊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力強,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Murano、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北州以定。”月氏戰敗後,種類分散,其大部被迫逃至今伊犁河、楚河流域,打敗了原居於當地的塞種人,迫使“塞王遠遁”,留下的塞種部眾成為月氏人的臣僕。伊犁河流域原久為塞族所居住。《漢書‧張騫傳》:“月氏已為匈奴所破,西擊塞王。塞王南走遠徙,月氏居其地。”“塞”字在古代韻書中列為入聲,在中古時代以前的漢語中發音為“Sek”,學者們一般都認為,塞人應當就是西方史籍所記載的“Saka人”。月氏人大部西遷後,他們在河西地區的故地被匈奴渾邪王和休屠王部落佔領。塞族即古伊朗碑銘及希臘古文獻中所載Sacae(Saka)。月氏既擊走塞族,塞族便向西南遷徙,跨過錫爾河,到達河中地區的索格底亞那(Sogdiana)地方。 原已移住在天山北麓並服屬匈奴的烏孫,在其王昆莫的統領下,“西攻破大月氏”,迫使大月氏和塞族一樣離棄伊犁地區向西南遷徙,而烏孫便從此佔領了他們的地方。公元前177~前176年間,冒頓單于進攻月氏。月氏戰敗西遷至伊犁河流域。後老上單于與烏孫昆莫獵驕靡合力進攻遷往伊犁河流域的月氏,月氏不敵,南遷大夏境內,但也有少數人仍然留居當地。在塞種人與月氏大部南下以後,烏孫人便放棄了敦煌祁連間故土,遷至伊犁河流域與留下來的塞種人,月氏人一道遊牧。從此烏孫日益強大,逐漸擺脫了匈奴的控制。漢朝與烏孫步步進逼的情況下,匈奴聯合車師後國先向烏孫進攻。漢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因解憂公主與昆彌翁歸靡遣使上書,熱望漢朝出兵以救烏孫。漢發兵15萬騎,由五位將軍率領分道並出,並遣校尉常惠持節助烏孫作戰。至本始三年(公元前71)常惠與烏孫兵大敗匈奴,同年冬季,匈奴單于自率數萬騎兵進攻烏孫。遇到天降大雪,一日深丈餘,人、畜生還者不及十分之一。公元前70~前69年,丁零、烏桓、烏孫乘機由北、東、西三面進攻匈奴,匈奴人民死亡十分之三,畜產損失二分之一,從此大見衰弱,屬國瓦解。漢武帝派張騫聯合烏孫“斷匈奴右臂”的計劃經過整整半個世紀的經營,終獲成功。烏孫昆彌翁歸靡深感漢恩,擬立漢外孫元貴靡為嗣,並希望他也能娶一位漢公主為夫人。漢宣帝選定名為少主的一位公主往配元貴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