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體不同 1、小行星是太陽系內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2、矮行星或稱“侏儒行星”,體積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圍繞恆星運轉,質量足以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近於圓球)形狀,沒有清空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同時不是衛星。
二、特徵不同 1、小行星 經過對所有隕星的分析,其中 92.8%的成分是二氧化矽(岩石),5.7%是鐵和鎳,剩餘部分是這三種物質的混合物。
含石量大的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1356564隕星稱為石隕石,佔隕星總量的93.3%;含鐵量大的隕星稱為隕鐵,佔隕星總量的5.4%;成分是岩石與鐵鎳合金的混合的隕星被稱為石鐵隕石,佔隕星總量的1.3%。
因為隕石與地球岩石非常相似,所以較難辨別。
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大概可能會有50萬。
最大的小行星直徑也只有1000 公里左右,微型小行星則只有鵝卵石一般大小。
2、矮行星 矮行星它們的特點是外幔和表面由冰凍的水和氣體元素組成的一些低熔點的化合物組成,有的其中混雜著的一些由重元素化合物組成的岩石質的礦物質,厚度占星體半徑的比例相對較大。
但所佔星體相對質量卻不大,內部可能有一個岩石質佔主要物質組成部分的核心,占星體質量的絕大部分,星體體積和總質量不大,平均密度較小,一些大行星的衛星也具有這種類似冰矮星的結構,像木衛二、三、四,土衛一、六等。
對於行星級的冰矮星來講,最大的是冥王星,直徑2370±20公里,最小的卡戎,直徑約800公里左右。
像穀神星這樣的距太陽較近的行星,表面的冰物質主要是水,而冥王星和卡戎的表面冰物質主要是水和熔點更低的甲烷、氮、一氧化碳等物質。
過去曾將這些矮行星算作小行星中的一類,直到2006年才將它們從一般小行星中分離出來,劃作單獨的一類,稱為矮行星,並把冥王星和冥衛一歸入其中。
三、種類不同 1、小行星 C-小行星:這種小行星佔所有小行星的75%,因此是數量最多的小行星。
C-小行星的表面含碳,反照率非常低,只有0.05左右。
一般認為C-小行星的構成與碳質球粒隕石(一種石隕石)的構成一樣。
一般C-小行星多分佈於小行星帶的外層。
S-小行星:這種小行星佔所有小行星的17%,是數量第二多的小行星。
S-小行星一般分佈於小行星帶的內層。
S-小行星的反照率比較高,在0.15到0.25之間。
它們的構成與普通球粒隕石類似。
這類隕石一般由矽化物組成。
M-小行星:剩下的小行星中大多數屬於這一類。
這些小行星可能是過去比較大的小行星的金屬核。
它們的反照率與S-小行星的類似。
它們的構成可能與鎳-鐵隕石類似。
E-小行星:這類小行星的表面主要由頑火輝石構成,它們的反照率比較高,一般在0.4以上。
它們的構成可能與頑火輝石球粒隕石(另一類石隕石)相似。
V-小行星:這類非常稀有的小行星的組成與S-小行星差不多,不同是它們含有比較多的輝石。
天文學家懷疑這類小行星是從灶神星的上層矽化物中分離出來的。
灶神星的表面有一個非常大的環形山,可能在它形成的過程中V-小行星誕生了。
2、矮行星 符合類冥天體一類只適合於外海王星天體中軌道週期、傾斜、和扁率像冥王星的天體。
矮行星可能屬於也可能不屬於這一類,但所有這些的都是矮行星。
除了冥王星之外,屬於這一類的天體仍都不明確,冥王星最大的衛星卡戎如果歸類為矮行星時,可能會另成一類。
鬩神星和列在上面候選矮行星之列,軌道週期都在下限附近,但軌道傾斜度和扁率都有各自的特性,然而這些不都是等於或大於冥王星的天體。
誇歐爾的扁率和軌道傾斜則與類冥天體不盡符合。
一、天體不同 1、小行星是太陽系內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2、矮行星或稱“侏儒行星”,體積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圍繞恆星運轉,質量足以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近於圓球)形狀,沒有清空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同時不是衛星。
二、特徵不同 1、小行星 經過對所有隕星的分析,其中 92.8%的成分是二氧化矽(岩石),5.7%是鐵和鎳,剩餘部分是這三種物質的混合物。
含石量大的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1356564隕星稱為石隕石,佔隕星總量的93.3%;含鐵量大的隕星稱為隕鐵,佔隕星總量的5.4%;成分是岩石與鐵鎳合金的混合的隕星被稱為石鐵隕石,佔隕星總量的1.3%。
因為隕石與地球岩石非常相似,所以較難辨別。
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大概可能會有50萬。
最大的小行星直徑也只有1000 公里左右,微型小行星則只有鵝卵石一般大小。
2、矮行星 矮行星它們的特點是外幔和表面由冰凍的水和氣體元素組成的一些低熔點的化合物組成,有的其中混雜著的一些由重元素化合物組成的岩石質的礦物質,厚度占星體半徑的比例相對較大。
但所佔星體相對質量卻不大,內部可能有一個岩石質佔主要物質組成部分的核心,占星體質量的絕大部分,星體體積和總質量不大,平均密度較小,一些大行星的衛星也具有這種類似冰矮星的結構,像木衛二、三、四,土衛一、六等。
對於行星級的冰矮星來講,最大的是冥王星,直徑2370±20公里,最小的卡戎,直徑約800公里左右。
像穀神星這樣的距太陽較近的行星,表面的冰物質主要是水,而冥王星和卡戎的表面冰物質主要是水和熔點更低的甲烷、氮、一氧化碳等物質。
過去曾將這些矮行星算作小行星中的一類,直到2006年才將它們從一般小行星中分離出來,劃作單獨的一類,稱為矮行星,並把冥王星和冥衛一歸入其中。
三、種類不同 1、小行星 C-小行星:這種小行星佔所有小行星的75%,因此是數量最多的小行星。
C-小行星的表面含碳,反照率非常低,只有0.05左右。
一般認為C-小行星的構成與碳質球粒隕石(一種石隕石)的構成一樣。
一般C-小行星多分佈於小行星帶的外層。
S-小行星:這種小行星佔所有小行星的17%,是數量第二多的小行星。
S-小行星一般分佈於小行星帶的內層。
S-小行星的反照率比較高,在0.15到0.25之間。
它們的構成與普通球粒隕石類似。
這類隕石一般由矽化物組成。
M-小行星:剩下的小行星中大多數屬於這一類。
這些小行星可能是過去比較大的小行星的金屬核。
它們的反照率與S-小行星的類似。
它們的構成可能與鎳-鐵隕石類似。
E-小行星:這類小行星的表面主要由頑火輝石構成,它們的反照率比較高,一般在0.4以上。
它們的構成可能與頑火輝石球粒隕石(另一類石隕石)相似。
V-小行星:這類非常稀有的小行星的組成與S-小行星差不多,不同是它們含有比較多的輝石。
天文學家懷疑這類小行星是從灶神星的上層矽化物中分離出來的。
灶神星的表面有一個非常大的環形山,可能在它形成的過程中V-小行星誕生了。
2、矮行星 符合類冥天體一類只適合於外海王星天體中軌道週期、傾斜、和扁率像冥王星的天體。
矮行星可能屬於也可能不屬於這一類,但所有這些的都是矮行星。
除了冥王星之外,屬於這一類的天體仍都不明確,冥王星最大的衛星卡戎如果歸類為矮行星時,可能會另成一類。
鬩神星和列在上面候選矮行星之列,軌道週期都在下限附近,但軌道傾斜度和扁率都有各自的特性,然而這些不都是等於或大於冥王星的天體。
誇歐爾的扁率和軌道傾斜則與類冥天體不盡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