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悠然小sai

    一般來說,四大文明是指兩河流域文明(美索不達亞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國文明等四大文明。四大文明相繼出現,並不是歸究於巧合,主要是受惠於生產力發展、資訊交流傳遞、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而產生的結果。距今約3萬年,智人開始廣泛分佈於亞歐大陸各地,距今約1萬年,人類進入了農業社會,開始了定居農耕生活。農耕文明需要肥沃平坦的土地,以及便利有效的灌溉系統。因而由河流經年累月沖積而成的沖積平原成為了人類各大文明發源的搖籃。中亞(現伊朗、伊拉克)兩河流域,由於地處亞洲與歐洲關鍵的交匯點,人員交流密集,技術革新更為容易產生,農業技術亦得到更廣泛推廣,於是在距今約9000至8000年前,兩河流域文明產生。埃及尼羅河流域距兩河流域不遠,受兩河流域文明輻射帶動的影響,距今約7000至6000年前,古埃及文明誕生。隨後,距今約6000年至5000年,古印度恆河流域產生了古印度文明,距今約5000至4000年前,中國黃河流域形成了至今仍影響世界的中國古代黃河流域文化!

  • 2 # 向北說歷史

    以地球紀年為尺度,不得不說,這太巧了!因為哪個文明只需早個十萬年,其他文明種族都只是野人罷~

    這個並不是什麼巧合。繼續以這種方式提問就不難理解,從外星人視角看,為什麼地球上不同地方工業化的時間都這麼相近,不得不說這太巧了!哪個文明只要早三百年發生工業革命不就可以碾壓其餘文明瞭嗎

    至少能看出兩

    一,工業革命實際上只發生過一次——文明可以傳播,而傳播速度可以很快,快到以地質時間尺度或後人的研究精度看,好像發生時間是同時或相近的。幾大文明起源地的文明“起源”,也不一定是彼此互相獨立的事件,有可能是同一個源頭向外傳播導致的。

    二,工業革命決不是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有條件產生的——文明的形成比題主想象的複雜,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文化積累,不可以一蹴而就。我們不能以目的論來看待文明起源過程,所以不太好估計從人類出現到文明出現“需要”多長時間。但可以反過來問:為什麼到那個時間文明才出現?

    如果倒推文明起源的必要條件,就會發現它們在全球範圍內的產生也可以說是“時間相近”的:

    1.農業產生:幾個主要的文明發源地的經濟基礎都是農業,而全世界的食物生產或者主要農作物、家畜的馴化,開始時間也都集中在更新世末全新世初距今1萬年前後這個範圍內。這種時間上的近似同步性,既可能與全球氣候變化造成的資源壓力有關,也顯然與狩獵採集者的初始條件有關——他們有比較晚近的共同祖先(或者說分化歷史不是很長),彼此術水平差異可以說微乎其微,在擴散到新大陸之後宜居土地都被佔據,此時再應對資源變化,可供選擇的策略有限。所以當時如果有幾個彼此獨立的群體,在合適條件下,不約而同地都朝食物生產的方向演化,逐漸放棄了狩獵採集的流動生活,這並不奇怪。農業起源的同步性也就限定了互相獨立的農業文明出現的時間,即地球上不可能有A文明出現比B文明早一萬年以上這種情況,所以不同文明在地質時間尺度上就相當一致了。

    2.現代人出現:其次,解剖學上完全現代的人在世界上不同地方出現的時間也非常接近,尤其是如果不考慮美洲的話,都是在距今5萬年前後。不論是非洲單一起源論還是多地區進化論,均認為智人一統天下的局面是自然選擇+基因流動的結果。這跟後來的農業起源乃至文明起源有什麼關係呢?更新世期間人類體質的多樣性要比現在大得多,不同人群間的差異甚至達到了可以劃分成不同(化石)物種的水平,假設解剖特徵和認知水平都有很大差異的不同人群都存於地球並延續至萬年前後的話,可以合理推斷只有智人這一支能夠“發明”農業並進一步向文明演化,而其他的人群,如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直立人等則不會。原因:從內部條件看,目前還是傾向於認為這些古老型人群在認知能力上與距今5萬年以來的現代人相比差距太大;從外部條件看,更新世-全新世之交的氣候變化程度,並沒有超出更新世中晚期以來冰期-間冰期(如MIS6和5之間)的變化範圍。所以古老型人群在面對萬年前後的資源壓力時大概率仍然是會沿用之前的適應方式,不大可能在狩獵採集之外另闢蹊徑,當然也就更沒有機會進入文明社會

    3.如果再往前推呢?

    按主流理論現代人起源於非洲,解剖特徵上可識別的智人的這一支系最早大概可以追溯至距今30-20萬年,從那時起到距今5-4萬年之間,智人主要是在非洲大陸內部演化(例外是黎凡特地區10萬年前後也出現了早期現代人,可能東亞也是)。這一時期非洲也還有智人之外的人群存在,如H.naledi和 H. heidelbergensis 。如果智人確實是很早出現並經歷了10萬年以上的演化過程(如從Jebel Irhoud、Florisbad到Omo Kibish和Herto再到解剖學上完全現代的人,至少也有十幾萬年了),為什麼就沒能比其他古人類群體“早個十萬年”出現農業甚至文明呢?

    這個說來話長,一點個人看法:

    問題:為何世界七大文明起源地的文明起源時間都這麼相近?

    以地球紀年為尺度,不得不說,這太巧了!因為哪個文明只需早個十萬年,其他文明種族都只是野人罷~

    這個並不是什麼巧合。繼續以這種方式提問就不難理解,從外星人視角看,為什麼地球上不同地方工業化的時間都這麼相近,不得不說這太巧了!哪個文明只要早三百年發生工業革命不就可以碾壓其餘文明瞭嗎

    至少能看出兩點

    一,工業革命實際上只發生過一次——文明可以傳播,而傳播速度可以很快,快到以地質時間尺度或後人的研究精度看,好像發生時間是同時或相近的。幾大文明起源地的文明“起源”,也不一定是彼此互相獨立的事件,有可能是同一個源頭向外傳播導致的。

    二,工業革命決不是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有條件產生的——文明的形成比題主想象的複雜,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文化積累,不可以一蹴而就。我們不能以目的論來看待文明起源過程,所以不太好估計從人類出現到文明出現“需要”多長時間。但可以反過來問:為什麼到那個時間文明才出現?

    如果倒推文明起源的必要條件,就會發現它們在全球範圍內的產生也可以說是“時間相近”的:

    1.農業產生:幾個主要的文明發源地的經濟基礎都是農業,而全世界的食物生產或者主要農作物、家畜的馴化,開始時間也都集中在更新世末全新世初距今1萬年前後這個範圍內。這種時間上的近似同步性,既可能與全球氣候變化造成的資源壓力有關,也顯然與狩獵採集者的初始條件有關——他們有比較晚近的共同祖先(或者說分化歷史不是很長),彼此術水平差異可以說微乎其微,在擴散到新大陸之後宜居土地都被佔據,此時再應對資源變化,可供選擇的策略有限。所以當時如果有幾個彼此獨立的群體,在合適條件下,不約而同地都朝食物生產的方向演化,逐漸放棄了狩獵採集的流動生活,這並不奇怪。農業起源的同步性也就限定了互相獨立的農業文明出現的時間,即地球上不可能有A文明出現比B文明早一萬年以上這種情況,所以不同文明在地質時間尺度上就相當一致了。

    2.現代人出現:其次,解剖學上完全現代的人在世界上不同地方出現的時間也非常接近,尤其是如果不考慮美洲的話,都是在距今5萬年前後。不論是非洲單一起源論還是多地區進化論,均認為智人一統天下的局面是自然選擇+基因流動的結果。這跟後來的農業起源乃至文明起源有什麼關係呢?更新世期間人類體質上的多樣性要比現在大得多,不同人群間的差異甚至達到了可以劃分成不同

    (2)即使是完全現代的狩獵採集者,在面對資源壓力時,處於最高優先順序的選擇還是向人口密度更低的地方流動(在不增加流動性和尋食時間、不改善技術的情況下就能獲取更多食物),而不是擴大食譜或強化,因為後者還是要額外付出很多成本。這樣就導致在人口密度達到土地承載力的臨界點之前,狩獵採集者會一直嘗試維持當下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尋求其他發展路徑。如果是這樣的話,農業起源至少需要兩步,先是狩獵採集者“填滿”非洲(畢竟這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大陸,出口無外乎西南亞和南歐,後者還需要航海),到達臨界點之後再擴散到全球,全球都塞滿人而且氣候變化時,某些地方的生計方式才不得不變。准此,做一個極簡模擬,假設非洲面積減小一些,與其他大陸間的地理障礙更大一些(如四面都是大西洋),可以預期狩獵採集者在擴散中會更快地填滿無人區,更早面臨資源壓力,就有可能比現實中更早產生農業。即便如此,基於前述理由(1),以及有效群體規模不能太小(導致理想中的孤立非洲面積也須有一個下限),這就使得農業以及文明出現時間不能無限制地提前,比如十萬年的程度還是太誇張了。

  • 3 # Figo832

    也不能說是巧合,古人不管是從非洲走出來的. 還是各地自我發展的,之間一定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有交流的。當族群的數量發展到足夠大的時候,就能集中力量去辦大事,包括國家結構,法律法規,財富等等,古埃及在尼羅河先達到了這樣的高度,當人數變多時,就需要管理,財富分配,戰爭等等,我一直認為是鯀治水不力,包括鯀以前的人,導致人數不夠多,延緩了中國的進度,,傳說是這樣的,鯀治水不力,被殺,(這一定是犯了很大的錯誤),他兒子禹制水成功,大禹的兒子就建立了夏朝,,

  • 4 # 雲行筆記

    這個問題有意思,在回答之前我想先介紹下農業文明的產生,那便是先有了農業,再有了文明。

    一、農業的產生

    我們今天說的四大文明是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國,它們是世界上,準確的說是亞洲地區最早出現的四個農業文明地區。它們有著驚人的相似處,都處在中緯度地區,都在大河附近。

    中緯度地區或可以理解為,農業誕生的原因。

    你去想低緯度亞熱帶、熱帶地區植被豐茂,物產豐富,你可腦補下現在雲南和海南農貿市場裡,五顏六色的水果。以採摘為生的智人,只要能佔有一片相當的林地,就能過得豐衣足食,你可腦補下剛果叢林裡的大猩猩,他們自不用費心費力地去進行農業種植。當然,即便在非洲也會有在豐盈地區競爭不下去的部族,他們被排擠出叢林,在叢林邊緣開墾開始非洲的農業種植活動。

    而高緯度地區,光照不足,低生產效率時期的固定畝產,不足以養活種植者,因而他們只能靠擴大遊獵採摘面積,來養活自己,還好那裡苦寒,願意去那裡生活的人不多,因而逐漸行成了後來的遊牧文明。

    由此在看中緯度地區,他們單靠採摘不足以養活自己或壯大部族,但如果馴化作物進行耕種,卻可以彌補採摘的不足,甚至隨著作物馴化程度的加深,耕種管理一代一代的加強,畝產的逐步提高,作物收穫豐盈,最終完全可以替代古老的採摘活動,古代農業也便由此,慢慢在中緯度地區開展起來。

    二、文明的產生

    下邊在說下,大河與農業文明的關係,四大文明都守著大河,這是不爭的事實。其實說來也簡單,農業需要灌溉,需要充足的水源,大河便是這樣灌溉條件的一個保證。但你真要去到黃河邊上,就會發現,農田邊上的黃河水是不能直接用來灌溉的,因為,鄰近地點的河水,往往在更深的河谷裡。你要引水灌溉,就得從上游來水,或修建提水工具,那不是一家的事情,需要一個部落團結,修建簡單的水利工程,村落由此產生。

    放眼中國公元前30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大都在山谷和丘陵地帶,為什麼?我認為其一是灌溉引水方便,其二能夠躲避洪水。但這樣的地方,由於種植面積的緣故,養活的人口是有限的,在人口逐漸增多的情況下,一部分人就得下到平原。

    現在的河南、山東的平原地區,是中國主要的產糧區域,那為什麼五千年前,黃帝時代的新石器文化遺址卻不多呢。大洪水,你去想象一下,彙集上游山區大量來水的黃河,出現在的鄭州桃花峪衝入河南平原的壯景。在沒有堤壩的束縛下,黃河會扇子面般掃描衝擊平原,那估計不出幾十年就得掃描一次你在豫東平原耕種的土地和村莊。你在腦補一下,蔣介石1938年扒開花園口,造成的黃泛區,引發了1942年的河南饑荒。這種地方土壤自然肥沃,但大洪水的災難,卻像一把懸在頭上的劍,兩三代人就得掉下來一回。

    由此可見,公元前1600年前,大禹治水的重要性,那是遠比我們想象的偉大的多,首先,他治理了的黃河,引導黃河流入大海,我們可以理解為築堤疏通,自此百姓就可在平原上安居樂業了,一個豫東平原,那就比陝西、山西山溝裡的平原總和都要大得多。其次,他團結了黃河沿線得部落,有如現在跨省協調的黃委會的存在,只是他有更高的行政管轄和軍事統領的權威,華夏文明,最早的國家由此產生。

    而其他三個文明,它們國家產生的過程,也大體相仿,它們都起源於大的河流,並在治理河流過程中,團結更多沿岸部族,整合出最高統治權,最終建立國家的。

    上邊簡述了農業和文明的產生,下邊再說說四大農業文明產地間的關聯。

    我們現在考古發現的,這個世界上最早的農業種植,應該在公元前10000年左右,那個時間在現在的西亞中東一帶就開始了大麥、黑麥、小麥、燕麥的種植。而這個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也在這個地區,它們是公元前5800年行成於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

    單從現代世界地形圖上來看,從西亞向北非傳播農業種植技術還是應很便利的,因而古埃及文明的行成,沒晚多少年,在公元前5500年就行成建立了。相對來講古印度與兩河流域,隔著伊朗高原,傳播更要遙遠艱難些,所以他們獲得和學習農業技術的時間也晚了許多,達羅毗荼人建立的古印度文明在公元前2500年,晚了蘇美爾人兩千多年,而他們種植的主要作物也是大麥小麥。

    如此就剩下我們這裡黃河流域的華夏文明瞭,那麼我們早期的農業種植與西亞早期農業種植有關聯嗎?由於時間太古老,這些我們的成文史是沒有記載的。

    但我覺得這樣的關聯是有的,不要以為青藏高原就是我們文明地理隔絕的絕對屏障,它可能會滯緩人類前進的腳步,但卻從未阻斷過人類前進的步伐。

    首先從人類學分佈的角度來看,我們就是智人從西亞遷徙而來的,其中一個途徑是走北方的蒙古草原而來,另一個途徑是從南方的中南半島而來,他們在如今的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相遇、碰撞、衝突、融合,締造了我們今天的華夏民。

    這樣的輸送,不會是一蹴而就的,而應是一個波次,一個波次潮水般湧動著前往的。大家都知道公元前1750年,東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滅掉了達羅毗荼人的文化。而李濟先生考證,殷商武丁時期,曾與商族交戰三年並被打敗的鬼方部落,有可能就是東侵的雅利安人一部。

    大家在去想,古埃及人將一天分為12份,中國一天也正好12個時辰,這會是巧合嗎?這或許在說明一種文化內在的交流與延續,在很早之前就存在了。

    而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農作物種植區之一,黃河中游公元前7000年種植黍、粟,長江下游公元前6000年種植了水稻,儘管種植品種不同,但它們都要比西亞晚3-4000年。

    3-4000年足夠長的了,我們今天到大禹治水的那個年代,都不到4000年。這麼長的時間,是否足夠我們浮想聯翩了,你去想一些部族從如今的絲綢之路或更北的草原之路,攜帶西亞的農業技術,山陝地區早期並不適合小麥的種植,他們便馴化出適合本地生長的作物來。

    而麥字,在很古老的甲骨文中就出現了,它的原意就是“來”的意思,從哪來?你應該懂得。

    其實從公元前4000年到前1600年之間的時間跨度,還是蠻大的,但四大文明古國,確實可以算作農業文明的第一代成果,你說這是巧合嗎?或許其中是有必然的。

    一點淺見,有不當之處,還請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元霸的師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