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搞電路的,強電弱電都有涉及。
插排不允許串接,最主要的還是怕過載,次要原因是接觸電阻。大多數人對過載沒有概念,而串接之後就更沒有概念了。
/*************************************************************************************/
電路過載就相當於汽車超載,當電路中的電流超過了導線或者其它零件的額定範圍時,就意味著電路發生了過載。
同一個插座上,所有插頭連線的負載都是並聯關係。他們獲得的電壓相同,但電流不一定相等,初中物理課我們就已經學過,並聯電路中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因此流過插座的總電流,就是各個插頭電流相加的結果。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插排載流量有兩種,10A的最常見,16A的次之。對於10A插排,要想安全使用,就要保證插在上面的所有插頭的電流加起來不會超過10A。
那串接之後會發生什麼呢?
串接之後,前後兩級插排上的負載依然是並聯關係,後一級插排上所有插頭電流之和等於後一級插排的總電流,而前一級插排上所有負載電流之和再加上後一級插排上所有負載電流之和等於前一級插排的總電流,這樣無形中增大了前一級插排的通流壓力。舉一個實際的例子看看:
這是市場上常見的某品牌插排,共有8組插孔,其額定電流按10A計算;假設我們使用的負載是白熾燈,單個功率為220W,每個白熾燈一個單獨的兩腳插頭連線插座。
白熾燈可以近似看做是純電阻負載,所以工作電流就是I=P/U=220÷220=1A,選這個數就是為了好算~
現在只有這一個插排,那最多隻能同時連線8個這樣的白熾燈,每個白熾燈工作電流1A,則這個插排的總電流是1A×8=8A,對於額定電流10A的插排,這並沒有什麼不妥。
隨後,我又找到了一個同樣的插排,把它插在之前這個插排上級聯使用,然後再繼續接白熾燈。由於之前的插排上已經被後一級插排佔用了一組插孔,所以前一級上只能再插7個插頭,後一級則可以插滿8個白熾燈。
此時,後一級插排總電流為1A×8=8A,前一級插排總電流為1A×7+(1A×8)=15A,已經過載。
你可能會問:如果我買了一個本身就有15組插孔的插座,這麼插上總電流不也是15A嗎?串接並沒有實際上增大電流呀?
我想說的是,如果這個插排本身就有15組插孔,同時接入15個負載使用者自己不考慮一下嗎?而串接之後兩級插排可能距離很遠,使用者很可能就意識不到了。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導線載流量。
常見的電源插排,其電源線大多是0.75mm²,少數高階的是1mm²;而牆體內預埋的單股硬線,一般最低也是1mm²,通常都能達到1.5~2.5mm²,有些情況下甚至是4mm²。導線的安全載流量與導體截面積是相關的,截面積越大導線越粗,安全載流量也就越大。插排的電源線本身就很細,串接後電流變大了導線也變長了,風險顯然是增大了。
接觸電阻又是什麼情況呢?插座與插頭之間是接觸連線的,在電路中,這是一種相對不可靠的連線方式。一般情況下,兩個導體透過表面接觸方式連線,其接觸位置的電阻都會比其它位置大,並且插頭因為經常插拔等原因,久而久之插頭與插座之間可能無法可靠接觸,接觸部位表面也會氧化,這樣都會增大接觸電阻。而電阻的增大意味著什麼呢?在流過相同大小電流的情況下,發熱功率與電阻成正比(P=I²R),電阻越大發熱就越明顯,而在輸電過程中,發熱基本上都是有害的,一來造成了電能損失,二來發熱量太大溫度太高有起火危險。
插排串接之後,對於後一級插排,它的負載與電源之間多了2個接觸連線的結構(火線、零線),同樣增大了安全風險。
本人是搞電路的,強電弱電都有涉及。
插排不允許串接,最主要的還是怕過載,次要原因是接觸電阻。大多數人對過載沒有概念,而串接之後就更沒有概念了。
/*************************************************************************************/
電路過載就相當於汽車超載,當電路中的電流超過了導線或者其它零件的額定範圍時,就意味著電路發生了過載。
同一個插座上,所有插頭連線的負載都是並聯關係。他們獲得的電壓相同,但電流不一定相等,初中物理課我們就已經學過,並聯電路中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因此流過插座的總電流,就是各個插頭電流相加的結果。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插排載流量有兩種,10A的最常見,16A的次之。對於10A插排,要想安全使用,就要保證插在上面的所有插頭的電流加起來不會超過10A。
那串接之後會發生什麼呢?
串接之後,前後兩級插排上的負載依然是並聯關係,後一級插排上所有插頭電流之和等於後一級插排的總電流,而前一級插排上所有負載電流之和再加上後一級插排上所有負載電流之和等於前一級插排的總電流,這樣無形中增大了前一級插排的通流壓力。舉一個實際的例子看看:
這是市場上常見的某品牌插排,共有8組插孔,其額定電流按10A計算;假設我們使用的負載是白熾燈,單個功率為220W,每個白熾燈一個單獨的兩腳插頭連線插座。
白熾燈可以近似看做是純電阻負載,所以工作電流就是I=P/U=220÷220=1A,選這個數就是為了好算~
現在只有這一個插排,那最多隻能同時連線8個這樣的白熾燈,每個白熾燈工作電流1A,則這個插排的總電流是1A×8=8A,對於額定電流10A的插排,這並沒有什麼不妥。
隨後,我又找到了一個同樣的插排,把它插在之前這個插排上級聯使用,然後再繼續接白熾燈。由於之前的插排上已經被後一級插排佔用了一組插孔,所以前一級上只能再插7個插頭,後一級則可以插滿8個白熾燈。
此時,後一級插排總電流為1A×8=8A,前一級插排總電流為1A×7+(1A×8)=15A,已經過載。
你可能會問:如果我買了一個本身就有15組插孔的插座,這麼插上總電流不也是15A嗎?串接並沒有實際上增大電流呀?
我想說的是,如果這個插排本身就有15組插孔,同時接入15個負載使用者自己不考慮一下嗎?而串接之後兩級插排可能距離很遠,使用者很可能就意識不到了。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導線載流量。
常見的電源插排,其電源線大多是0.75mm²,少數高階的是1mm²;而牆體內預埋的單股硬線,一般最低也是1mm²,通常都能達到1.5~2.5mm²,有些情況下甚至是4mm²。導線的安全載流量與導體截面積是相關的,截面積越大導線越粗,安全載流量也就越大。插排的電源線本身就很細,串接後電流變大了導線也變長了,風險顯然是增大了。
/*************************************************************************************/
接觸電阻又是什麼情況呢?插座與插頭之間是接觸連線的,在電路中,這是一種相對不可靠的連線方式。一般情況下,兩個導體透過表面接觸方式連線,其接觸位置的電阻都會比其它位置大,並且插頭因為經常插拔等原因,久而久之插頭與插座之間可能無法可靠接觸,接觸部位表面也會氧化,這樣都會增大接觸電阻。而電阻的增大意味著什麼呢?在流過相同大小電流的情況下,發熱功率與電阻成正比(P=I²R),電阻越大發熱就越明顯,而在輸電過程中,發熱基本上都是有害的,一來造成了電能損失,二來發熱量太大溫度太高有起火危險。
插排串接之後,對於後一級插排,它的負載與電源之間多了2個接觸連線的結構(火線、零線),同樣增大了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