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人物盤點
-
2 # 墨琨居
韓信被稱為“兵仙”楚漢爭霸中拜為漢軍大將軍,統領漢軍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順利奪取關東之地,水淹廢丘致使章邯兵敗自殺。
如果說在這之前漢王劉邦對沒有指揮經驗的韓信抱有懷疑態度,那奪取關東一戰韓信正式確立了漢軍中軍事核心的地位。
隨後韓信帶領軍隊依次平定魏、趙、燕、齊。在平定諸侯國過程中全部為韓信使用計策兵不血刃進行平定,而且都是以少勝多。
在齊國韓信水淹前來剿滅漢軍的楚國大將龍且二十萬精銳之師,並將龍且將軍斬殺,項羽元氣大傷。
幾個諸侯國被平定後漢軍已經形成了對項羽的戰略包圍,項羽這時候大勢已去,滅亡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漢四年,韓信接過三十萬漢軍指揮權與項羽十萬楚軍在垓下進行決戰。
經過韓信的運籌帷幄,最終將一代“戰神”項羽指揮的軍隊包圍。
最終,項羽兵敗如山倒,自刎於烏江。最終只留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千古絕句。
項羽以武力震懾天下,最終卻被武力滅亡,韓信自出兵以來便是項羽滅亡的開始。
所以對項羽來說與韓信同處一個時代,是他的悲哀!
-
3 # 崔掌櫃_濟南仲宮大陽摩托
兩人相剋。
項羽武力值爆棚,自恃神勇常常以少勝多,如鉅鹿之戰,滎陽之戰,還會做出破釜沉舟之舉。
韓信用兵多多宜善,人稱兵仙,是個天才,他根本不用讀《孫子兵法》,據勢用兵,腳踏實地,也會做出背水一戰的創舉。擅長十面埋伏陣,一下就滅了項羽。
時下那些投機取巧者,持錢權自命不凡高傲無人者就如項羽,不可能笑到最後。而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者才是王道。
國之競爭也如此,且記,勝出者都是敦厚的實力為基礎的,所謂劍走偏峰,出奇制勝,四兩撥千斤沒有實力,是行不通的。
-
4 # 歷史的書蟲
這個問題問的不是很恰當。之後的既生瑜何生亮的說法是建立在雙方對等的基礎上的。周瑜,諸葛亮,雙方將相的位置,處於對等位置。項羽,跟劉邦處於同一位置,高了韓信一個大檔,劉邦作為一大集團的一把手,最根本的能力是用人,把有能力的人安排到相應的位置上去。劉邦在用人上相當相當的牛,後來的曹操可以跟他有一比。項羽是大將之才,卻無政治水平,戰略眼光又差,除了親自領兵打仗別無長物。韓信是軍事天才,在軍事上他倆也不對等。即便沒有韓信,劉邦一定會找出其他的軍事將領跟項羽對壘。只不過,劉邦的統一之路可能會延後幾年。
-
5 # 紅色馬路
項羽,雖然在垓下之戰中大敗於劉邦和韓信,但是也不能用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言論來評價項羽。畢竟項羽能稱為“西楚霸王”也是經過身經百戰打出來的,沒有一定能力怎麼能能推翻秦朝。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是韓信指揮的第一戰,他明修棧道,吸引敵人的注意力,卻領兵轉折北上順陳倉小道入秦川,渡渭河於陳倉古渡口,對敵人發動突然襲擊,順利攻下陳倉,
垓下之戰,漢軍六十萬對楚軍十萬,是以多打少。如果同等兵力面對項羽,韓信能否贏就很難說了,這只是一種比如。能群毆誰願意單挑這就是兵法。最終垓下之戰韓信勝了。
1、鉅鹿之戰,項羽以5萬楚軍對戰40萬秦軍名將章邯、王離,以少勝多,一戰成名。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2、彭城之戰,是楚漢戰爭中的一場大戰役。彭城一戰,劉邦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楚軍在項羽英明果斷的指揮下,在半日之內以3萬楚軍兵力就擊潰劉邦56萬漢軍之眾。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3、垓下之戰,也項羽自起兵以來輸的第一場戰役,也是項羽一生中最後的一場戰役。
垓下之戰,是楚漢相爭中決定性的戰役,它既是楚漢相爭的終結點,又是漢王朝繁榮強盛的起點,更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點,它結束了秦末混戰的局面,統一了中國,奠定了漢王朝四百年基業。
-
6 # 木廣清
好像韓信也打不過項羽吧?有啥可悲哀的?殺死項羽的又不是韓信,劉邦贏在人心所向,這點到死項羽都沒弄明白。
當然韓信死的也很可惜,不過“狡兔死,良弓藏”他不是獨一個,反到覺得跟項羽一個時代韓信應該覺得悲哀!項羽都死了兩千多年了,我們還記得“王不過霸”的勇武,還把“霸王別姬”當做最悽美的愛情,就連司馬遷在《史記》裡也是破格把他列在本紀裡,可以說項羽一輩子真的值了,自刎烏江是個悲劇但是劉邦最後還是以高規格厚葬了他,他的後代也一併優待。一個只會武力的莽漢子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幸運了,反倒是韓信還有很多才能沒能及時發揮,就被害死。
回覆列表
項羽悲哀嗎? 生前,項羽打遍全國無一敵手,生後劉邦以魯國公之禮安葬並且給了項羽家人很優厚的待遇。他深愛的女人陪他而死,巔峰時期的權力直逼秦皇。落幕兩千年仍被封為戰神,如果一個普通人能走到這個份上,絕對是不能算悲哀的,可能我們對項羽更多的是惋惜。
其實與其說和韓信處於同一時代是項羽的悲哀,不如說和項羽處於同一時代是韓信的幸運。項羽在權力達到頂峰時,犯下了一個又一個的致命錯誤,給了韓信很大發揮空間,如果換成章邯或者歷史上的任何一位名帥,都不可能會犯下像項羽這樣這麼嚴重的錯誤。項羽在逼楚懷王讓位獨掌大權後竟然又重新分封七國,強行逆轉歷史車輪,然後直接導致國家又陷入混戰中,他在和全世界為敵的戰爭中,陷入了一個又一個的漩渦。
這個漩渦逐漸拖垮了這位戰神,但戰神始終是戰神,就算如此,如果最後一戰打贏了,他仍然有繼續犯錯的機會,也同樣存在著逆轉乾坤的可能性,但是他敗了。多年征戰讓這位戰神疲憊不堪,他不懂,為什麼他這麼強(垓下之戰前征戰無數,未嘗一敗)卻仍然主宰不了乾坤,很多人說項羽渡江仍然可以東山再起,但這位戰神累了,他已經決定和劉邦講和,他,已經疲憊不堪,所以選擇告別了這個世界。
縱觀項羽一生,只能說遺憾,談不上悲哀。就算沒有韓信,他同樣會死,或者死於政治,或者死於暗殺。他最大的遺憾並不是死於和韓信的對壘中,而是真正成長之後,卻沒有心氣再去面對這個世界。他可能東山再起嗎? 毫無疑問,肯定是有這個可能性的,他一生都在用接近不可能的戰鬥來創造奇蹟,他可以憑著一場一場的奇蹟再度回到賭桌,但是歷史的車輪會讓他繼續走下去嗎? 答案是不會的。
歷史始終是人性的博弈,而項羽的繼續存活,已經成為了社會上所有人性的對立面。所以被韓信這位稱得上對手的兵仙擊敗,算項羽的幸運,也算韓信的幸運。一個成為兵仙名載千年,一個成為戰神青史留名。人生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