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28481509464472

    1、理解果實成熟過程中的生理生化變化;

    2、掌物植物激素乙烯對果實成熟的影響;

    3、理解果實採後保鮮方法及其原理。

    實驗內容:

    1、果實的選擇及採購;

    採摘泛白期的蕃茄,選擇無傷的果實試驗。

    2、果實採後的實驗處理:

    乙烯利配成400mg/L的濃度3L,處理果實1min,處理後和未處理果實分別放在暗處觀察。

    3、果實儲藏過程中生理指標的觀察及測定:

    a 果實硬度的變化;

    b 果實顏色,外觀及口感的變化

    c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變化;

    乙烯對蕃茄的催熟作用

    觀察時間 顏色

    CK C2H4 硬度

    CK C2H4 口感

    CK C2H4 可溶性固形物

    CK C2H4 備註

    第一天 青色泛紅 青色泛紅 較硬 硬 酸 微酸 少 增多 稍紅

    第二天 粉中帶綠 粉色 較軟 較硬 微酸 酸甜 增多 較多 有泛白現象

    第三天 粉紅 全紅 很軟 較軟 酸甜 甜中帶酸 較多 多 果肉紅,仔粒綠

    第七天,分別測對照組和實驗組的白粒度

    CK C2H4

    第一天 2.5 2.5

    第七天 3.5 4.25

    實驗結果分析

    該實驗使用乙烯利催熟番茄果實,乙烯利在PH>4.1時可以分解,植物體內的PH一般都高於4.1,乙烯利溶液進入細胞後,就很快被分解,釋放出乙烯.乙烯可以促進開花,果實成熟和器官脫落等.

    實驗組的西紅柿在乙烯的作用下,顏色變化較快,口感較甜,可溶性固形物較多,但硬度較大.這是因為乙烯的催熟作用所致,但乙烯催熟的果實預自然成熟的果實在生理生化上有別.

    肉質果實在生長過程中,不斷積累有機物。這些有機物大部分是從營養器官運送來的,但也有一部分是果實本身製造的,因為幼果的果皮往往含有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當果實長到一定大小時,果肉貯存不少有機養料,但還未成熟,因此果實不甜、不香、硬、酸、澀,這些果實在成熟過程中,要經過複雜的生化轉變,才能使果實的色、香、味發生很大的變化。

    (一)果實變甜 在未成熟的果實中貯存許多澱粉,所以早期果實無甜味。到成熟後期,呼吸驟變出現後,澱粉轉為為可溶性糖。糖分就積累在果肉細胞的液泡中,澱粉含量越來越少,還原糖、蔗糖等可溶性糖含量迅速增多,使果實變甜。

    (二)酸味減少 未成熟的果實中,在果肉細胞的液泡中積累很多有機酸。例如,柑桔中有檸檬酸,蘋果中有蘋果酸,葡萄中有酒石酸,黑莓中有異檸檬酸等,所以有酸味。在成熟過程中,多數果實有機酸含量下降,因為有些有機酸轉變為糖,有些則由呼吸作用氧化成CO2和H2O,有些則被K+,Ca2+等所中和。所以,成熟果實中酸味下降,甜味增加。從圖12-9可看出,蘋果成熟期中澱粉轉化為糖

    (三)澀味消失 沒有成熟的柿子、李子等果實有澀味,這是由於細胞液內含有單寧。這些果實成熟時,單寧被過氧化物酶氧化成無澀味的過氧化物,或單寧凝結成不溶於水的膠狀物質,因此,澀味消失。

    (四)香味產生 果實成熟時產生一些具有香味的物質,這些物質主要是酯類,包括脂肪族的酯和芳香族的酯,另外,還有一些特殊的醛類等。例如,香蕉的特殊香味是乙酸戊酯,桔子中的香味是檸檬醛。

    (五)由硬變軟 果實成熟過程中由硬變軟,與果肉細胞壁中層的果膠質變為可溶性的果膠有關。試驗指出,隨著果實的變軟,果肉的可溶性果膠含量相應地增加。中層的果膠質變成果膠後,果肉細胞即相互分離,所以果肉變軟。此外,果肉細胞中的澱粉粒的消失(澱粉轉變為可溶性糖),也是果實變軟的一個原因。

    (六)色澤變豔 香蕉、蘋果、柑桔等果實在成熟時,果皮顏色由綠逐漸轉變為黃、紅或橙色。因為成熟時,果皮中的葉綠素被逐漸破壞喪失綠色,而葉綠體中原有的類胡蘿蔔素仍較多存在,呈現黃、橙、紅色,或者由於形成花色素而呈現紅色。光直接影響花色素苷的合成。這也說明,為什麼果實的向陽部分總是鮮豔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含矽材料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