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mz44037062

    1、管延安

    管延安,男,1977年6月19日出生,漢族,山東濰坊人,初中文化,群眾。1995年參加工作(農民工)。

    18歲管延安就開始跟著師傅學習鉗工;“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是他對自己的要求;有空的時候就看書學習,是他最大的工餘愛好。

    二十多年的勤學苦練和對工作的專注,心靈手巧的他不但精通鏨、削、鑽、鉸、攻、套、鉚、磨、矯正、彎形等各門鉗工工藝,而且對電器安裝除錯、裝置維修也是得心應手。

    先後參與了世界三大救生艇企業之一——青島北海船廠、國內最大集裝箱中轉港——前灣港等大型工程建設。

    先後榮獲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勞務之星”和“明星員工”稱號,因其精湛的操作技藝被譽為中國“深海鉗工”第一人。

    2、周東紅

    周東紅,男,1967年1月生,中共預備黨員,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職工。周東紅從1988年起獲1次生產能手、15次先進生產者、3次文明標兵;2次優秀員工;

    2007年獲宣城市第二屆“傑出職工”榮譽;2009年榮獲縣級勞動模範,2012年榮獲省級勞動模範,2015年4月榮獲全國勞動模範。

    2016年3月,榮獲第二屆全國質量獎提名獎;2016年4月,榮獲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聯合授予的“最美職工”稱號。

    三十多年來,周東紅不僅自己的技藝越來越精湛,還帶出了30多名徒弟。將“宣紙傳統制作技藝”這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3、胡雙錢

    胡雙錢,男,漢族,生於1960年7月,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數控機加車間鉗工組組長。人稱為“航空‘手藝人。

    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質量金獎等榮譽稱號。

    胡雙錢從小就喜歡飛機。小時候,為了看飛機,他不惜從家步行兩個多小時到大場機場附近,躲在跑道邊的農田裡看飛機起落。炎炎夏日,他常常被水溝邊的蚊蟲叮得滿身是包。

    胡雙錢技校畢業後進入上飛公司。一進門,學鈑鉚工的他就被分配到專業不對口的機加車間鉗工工段。一些人走掉了,可老實憨厚的胡雙錢選擇了留下。憑著“只要能造飛機,自己堅決服從組織分配”的一股勁,他開始了自己的鉗工生涯。

    30年裡,無數艱難時刻他都挺過去了,唯獨“運十”飛機的命運成了他一輩子都無法釋懷的心結。

    看到國家又重拾大飛機的夢想,他選擇了一種特殊的方式延續再幹30年的豪情——把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更多胸懷大飛機夢的年輕人。

    4、寧允展

    寧允展,男,1972年出生,中共黨員,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車輛鉗工高階技師,中國南車技能專家。

    寧允展出身工匠家庭。在身為工匠的父親的耳濡目染中,寧允展從小就喜歡手藝。

    1991年,19歲的寧允展從鐵路技校畢業,進入當時的四方機車車輛廠(南車四方股份公司前身),從事車輛鉗工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2019年4月,榮獲“最美職工”。12月,榮獲交通運輸部授予的“全國交通技術能手”稱號,頒發“全國交通技術能手”證書。

    5、顧秋亮

    顧秋亮,男,江蘇無錫人,生於1955年,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開發部職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首席裝配鉗工技師。

    顧秋亮同志從1972年起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工作,在鉗工安裝及科研試驗工作方面已經工作了四十多年,先後參加和主持過數十項機械加工和大型工程專案的安裝除錯工作。

    2009年至2012年,顧秋亮作為蛟龍號海上試驗技術保障骨幹,全程參與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四個階段的海上試驗。

    參加海上試驗時,顧秋亮已是五十多歲,但他克服了嚴重的暈船反應和海上艱苦的工作生活條件等諸多困難,安排好家中生病的妻子,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每年近100天的海試中。

    他帶領裝配保障組不僅完成了蛟龍號的日常維護保養,還和科技人員一道攻關,解決了海上試驗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如壓載鐵的安裝、水下燈光的調整、布放回收介面的設定等;

    並將自己的技術和心得體會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國家深海基地的技術人員,為海試的順利進行和蛟龍號投入正規化的業務執行立下了汗馬功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美的民歌<紅河谷>唱的是紅河谷具體指哪條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