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人的歷史
-
2 # 楓葉滿山4
話休煩絮,蕭何月下追韓信後,又在他極力推薦下登臺拜將,然後某日交談韓信為劉邦′分析了楚漢形勢:1天時,當今天下大亂諸位割據,與之爭鋒者,項羽也。項梁扶持了義帝,然而項羽逐義帝后又派人劫殺,此時機正好東征。2地理位置,韓信對劉邦說:現南鄭處多窮鄉僻壤,大王雖有戶口三十萬人口之眾,仍不足與項羽爭鋒。而項羽擁中原九郡而富饒,但他不在關中立身(立都)而在彭城(今徐州),此一大弊也。所以建議劉邦以關中為根本,以向東徵。3人的問題,這是個決定因素。韓信分析對比了項羽和劉邦之間性格和識人用人的方式。說的是項羽有婦人之仁,但還殘暴好殺(坑秦卒二十萬)。剛愎自用性格(萬人敵),用人唯近之嫌(項氏家族被重用且被採納意見),該封賞時不封賞,不能運用屬下的積極性等等。有很多例子不在列舉了。韓信又對劉邦說了許多讚美之詞(也就是劉邦比項羽的長處),給劉邦樹立信心。當然韓信既掌兵權也不排除拍馬屁的嫌疑。所以綜上所述韓信做為一個想施展平生報負的人(當時是,但後來是後來,人都隨時間和環境改變的),必然對天下形勢有所瞭解,楚漢之間對比都有考慮。假設韓信留在項羽身邊且對韓言聽計從,那麼天下事將未可知了。之所以多方投奔就是不被重用的原因,而不是他確信劉邦必勝而選擇了劉邦。謝謝你的邀請!
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淮陰侯列傳》裡,劉邦拜韓信為帥之後,曾向韓信請教平定天下的良策,韓信的一番說辭極有見地,徹底奠定了自己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也證明了自己並非浪得虛名。具體記載如下:
楚漢之爭,楚強漢弱韓信受任儀式結束,漢王就座。漢王說:“丞相多次稱道將軍,將軍有什麼良策指教我。”韓信謙讓了一番,趁勢問漢王說:“如今向東爭奪天下,難道對手不就是項王嗎?”漢王說:“是這樣。”韓信說:“大王自己估量在勇敢、強悍、仁厚、兵力等方面與項王比較誰強?”漢王沉默了好長一陣時間說:“趕不上項王。”
匹夫之勇,婦人之仁韓信拜了兩拜,十分讚佩的說:“我也認為大王比不過項王,但是我曾經侍奉過項王,請允許我說說項王的為人。項王震怒咆哮時,嚇的上千人癱軟,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幹的將領,這只是匹夫之勇罷了。”韓信又說道:“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淚,將自己的飲食分給他。等到所任用的人立下戰功應當加官進爵時,卻把刻好的印章把玩在手中,磨去了稜角,也捨不得給人家,這就叫做婦人的仁慈。”
不義之人,強弱逆轉“項王雖然稱霸天下,使諸侯臣服,但不居留關中而定都彭城。又違背義帝的約定,把自己偏愛的親信封王,諸侯都不服氣。諸侯看到項王遷徙、驅逐義帝,把他安置在江南,也都回去驅逐原來的國君,然後自己佔領好的地方稱王。”“項王軍隊所過的地方,沒有不遭受摧殘毀滅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他,百姓不歸附,只不過迫於威勢,勉強服從罷了。項羽雖然名義上是霸王,實際上卻失掉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說項羽的強大容易轉換為弱小。”
必勝之謀,民心向背“如今大王如果採取和項王相反的做法,任用天下英勇的人,沒有什麼不可以被誅滅的對手!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給有功之臣,沒有什麼會不心服!用正義的戰爭,順從思念東歸的戰士,沒有什麼不能被擊潰的敵人!”“何況三個秦王原來都是秦將,率領秦地的子弟打了幾年仗,被殺死了逃跑的多到無法統計。三秦將又欺騙自己的部屬投降諸侯,走到新安,項王用詐騙的辦法活埋秦降兵二十多萬,唯獨章邯、司馬欣和董翳得以脫身。秦地的父老兄弟怨恨這三個人,痛入骨髓。而今楚王項羽憑著威勢,強行封立這三個人為王,秦地的百姓沒有一個心服的。”
約法三章,平定三秦“大王攻入武關,秋毫無犯,廢除了秦朝的苛酷法律,與秦地百姓相約,只有三張法律。秦地百姓沒有一個不想大王在秦地稱王的。根據諸侯的約定,大王理當在關中稱王,關中百姓也都知道這件事。漢王失掉應得的秦王才得到漢中的,秦地百姓沒有一個不怨恨。如今大王起兵東進,三秦王的封地只要下一道文書就可以平定。” 於是漢王十分高興,自認為得到韓信太遲了,就聽從了韓信的計謀,佈置眾將所攻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