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魚俗稱團頭魴、縮項鯿,主要生活於江河、湖泊中。平時棲於水的中下層。主要食物為苦草、輪葉黑藻,軟體動物及湖底植物的碎屑、絲狀綠藻、淡水海綿等。產卵期5~6月,此時雌雄兩性的身上均有珠星出現。分佈黑龍江、長江、珠江、錢塘江、閩江等河流中及洞庭湖、鄱陽湖、粱子湖等湖泊中。
武昌魚的生活習性
1、綜述:分佈於長江中、下游附屬中型湖泊。比較適於靜水性生活。平時棲息於底質為淤泥、並生長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區的中、下層中。幼魚主要以枝角類和甲殼動物為食;成魚攝食水生植物,以苦草和輪葉黑藻為主,還食少量浮游動物。
2、食性:武昌魚為草食性魚類,攝食能力和強度均低於草魚。魚種及成魚以苦草、輪葉黑藻、眼子菜等水生維管束植物為主要食料,也喜歡吃陸生禾本科植物和菜葉,還能攝食部分湖底植物碎屑和少量浮游動物,因此食性範圍較廣。一般從4月開始攝食,一直延續到11月,在6~10月攝食量最大。
3、生長:武昌魚屬於中型魚類,生長速度較快,以1~2齡生長最快。在水草較豐盛的條件下,一般當年魚體重可達100~200克;二齡魚體重可達300~500克,以後生長速度逐漸減慢,最大個體可達3~5千克。
武昌魚的養殖條件
1、池塘條件:池塘面積3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水深2米以上,呈長方形,不漏水為好。池底平坦,淤泥厚20釐米左右,應配有排灌、飼料加工、運輸、增氧等機械,每畝池塘漁機動力應在0.5千瓦以上。要求池塘相對集中連片,便於管理。
2、水質條件: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汙染。池水透明度在30釐米~35釐米,溶氧量5毫克/升左右,不低於2毫克/升,pH值在7~8之間,養殖期間要求定期注水,7月~9月每半個月注水1次,每次注水量為20釐米~30釐米。
武昌魚的魚苗繁殖
武昌魚2~3齡可達性成熟,繁殖季節比鯉、鯽魚稍遲,比家魚稍早。長江中下游地區多在4月底至6月初,即水溫在20~29℃的時節為產卵期。在湖泊中,於水生植物繁盛的場所產卵,受精卵具粘性,附在水草或其他物體上發育。池塘培育的武昌魚親魚,在繁殖季節,如有微流水或其他條件刺激,能造成不集中的自然產卵。所以每年開春後,就要將雌雄親魚分開培育,屆時人工催情,集中成批繁殖,生產魚苗。
人工繁殖魚苗,可採取自然產卵或人工催產方法。用於繁殖的親魚最好在池塘中經過一年培育,也可以直接從天然水體中捕起選擇。武昌魚的雌雄鑑別比較容易,從魚種階段開始,雌魚胸鰭的第一根鰭條薄而平直,雄魚的厚則呈“波浪”形彎曲。性成熟後,雄魚胸鰭的前數根鰭條的背面,尾柄的背、腹側緣都有密集的“珠星”,用手摸有粗糙感,腹部較小,輕壓後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魚僅眼眶骨及背部有少量“珠星”,腹部膨大而柔軟。繁殖時可選擇成熟好的親魚,按計劃配組併入產卵池,或先用激素進行人工催產,讓其自然產卵授精。由於武昌魚魚卵為粘性,可使卵附著在人工設定的等魚巢上,然後在靜水中孵化。也可以採用人工採卵授精,然後將受精卵脫粘,再進行流水式人工孵化。其繁殖過程和操作方法基本與鯉魚相同。
武昌魚的苗種培育
武昌魚魚苗細小嬌嫩,操作時要細緻小心。魚苗下塘時,水質不宜太肥,出塘計數時不宜過於密集擁擠。魚苗養成春片魚種,常採用分級飼養法。
魚苗孵出2~3天后,才逐漸脫離魚巢自由活動,並開始攝食小型浮游動物。因此當魚苗下池後,要每天適量施肥。脫粘孵化的魚苗,畝放12~15萬尾為宜。當魚苗開口攝食時,最好先喂1~2次熟蛋黃,再喂幾天黃豆漿,以後依水質肥瘦和魚苗生長情況而決定施肥量。經15~20天飼養,魚苗可長到2~3釐米,這時再分池飼養。
第二次分池疏養,畝放4~5萬尾火片魚種,培育以施肥培養浮游生物為主,同時可隔日投餵豆餅漿,還要加喂些瓢莎、小浮萍等植物飼料。經一個月左右時間,可養成4~5釐米規格的夏花,成活率可達80%左右。
由夏花養成冬片魚種,即第三級飼養。其方法與培育草魚基本相同。池水的透明度一般保持在30釐米左右。放養密度一般每畝5000~7000尾,再搭配養10~20%的鰱、鱅和青魚夏花。也可以在主養鰱、鱅魚種池內搭配放養10~20%的武昌魚。下塘初期,喂瓢莎、小浮萍和豆餅漿等,以後喂紫背浮萍、輪葉黑藻或切碎的新鮮旱草等。入冬時,一般可長到12~15釐米,成活率可達90%以上。第二年養成魚。
武昌魚俗稱團頭魴、縮項鯿,主要生活於江河、湖泊中。平時棲於水的中下層。主要食物為苦草、輪葉黑藻,軟體動物及湖底植物的碎屑、絲狀綠藻、淡水海綿等。產卵期5~6月,此時雌雄兩性的身上均有珠星出現。分佈黑龍江、長江、珠江、錢塘江、閩江等河流中及洞庭湖、鄱陽湖、粱子湖等湖泊中。
武昌魚的生活習性
1、綜述:分佈於長江中、下游附屬中型湖泊。比較適於靜水性生活。平時棲息於底質為淤泥、並生長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區的中、下層中。幼魚主要以枝角類和甲殼動物為食;成魚攝食水生植物,以苦草和輪葉黑藻為主,還食少量浮游動物。
2、食性:武昌魚為草食性魚類,攝食能力和強度均低於草魚。魚種及成魚以苦草、輪葉黑藻、眼子菜等水生維管束植物為主要食料,也喜歡吃陸生禾本科植物和菜葉,還能攝食部分湖底植物碎屑和少量浮游動物,因此食性範圍較廣。一般從4月開始攝食,一直延續到11月,在6~10月攝食量最大。
3、生長:武昌魚屬於中型魚類,生長速度較快,以1~2齡生長最快。在水草較豐盛的條件下,一般當年魚體重可達100~200克;二齡魚體重可達300~500克,以後生長速度逐漸減慢,最大個體可達3~5千克。
武昌魚的養殖條件
1、池塘條件:池塘面積3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水深2米以上,呈長方形,不漏水為好。池底平坦,淤泥厚20釐米左右,應配有排灌、飼料加工、運輸、增氧等機械,每畝池塘漁機動力應在0.5千瓦以上。要求池塘相對集中連片,便於管理。
2、水質條件: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汙染。池水透明度在30釐米~35釐米,溶氧量5毫克/升左右,不低於2毫克/升,pH值在7~8之間,養殖期間要求定期注水,7月~9月每半個月注水1次,每次注水量為20釐米~30釐米。
武昌魚的魚苗繁殖
武昌魚2~3齡可達性成熟,繁殖季節比鯉、鯽魚稍遲,比家魚稍早。長江中下游地區多在4月底至6月初,即水溫在20~29℃的時節為產卵期。在湖泊中,於水生植物繁盛的場所產卵,受精卵具粘性,附在水草或其他物體上發育。池塘培育的武昌魚親魚,在繁殖季節,如有微流水或其他條件刺激,能造成不集中的自然產卵。所以每年開春後,就要將雌雄親魚分開培育,屆時人工催情,集中成批繁殖,生產魚苗。
人工繁殖魚苗,可採取自然產卵或人工催產方法。用於繁殖的親魚最好在池塘中經過一年培育,也可以直接從天然水體中捕起選擇。武昌魚的雌雄鑑別比較容易,從魚種階段開始,雌魚胸鰭的第一根鰭條薄而平直,雄魚的厚則呈“波浪”形彎曲。性成熟後,雄魚胸鰭的前數根鰭條的背面,尾柄的背、腹側緣都有密集的“珠星”,用手摸有粗糙感,腹部較小,輕壓後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魚僅眼眶骨及背部有少量“珠星”,腹部膨大而柔軟。繁殖時可選擇成熟好的親魚,按計劃配組併入產卵池,或先用激素進行人工催產,讓其自然產卵授精。由於武昌魚魚卵為粘性,可使卵附著在人工設定的等魚巢上,然後在靜水中孵化。也可以採用人工採卵授精,然後將受精卵脫粘,再進行流水式人工孵化。其繁殖過程和操作方法基本與鯉魚相同。
武昌魚的苗種培育
武昌魚魚苗細小嬌嫩,操作時要細緻小心。魚苗下塘時,水質不宜太肥,出塘計數時不宜過於密集擁擠。魚苗養成春片魚種,常採用分級飼養法。
魚苗孵出2~3天后,才逐漸脫離魚巢自由活動,並開始攝食小型浮游動物。因此當魚苗下池後,要每天適量施肥。脫粘孵化的魚苗,畝放12~15萬尾為宜。當魚苗開口攝食時,最好先喂1~2次熟蛋黃,再喂幾天黃豆漿,以後依水質肥瘦和魚苗生長情況而決定施肥量。經15~20天飼養,魚苗可長到2~3釐米,這時再分池飼養。
第二次分池疏養,畝放4~5萬尾火片魚種,培育以施肥培養浮游生物為主,同時可隔日投餵豆餅漿,還要加喂些瓢莎、小浮萍等植物飼料。經一個月左右時間,可養成4~5釐米規格的夏花,成活率可達80%左右。
由夏花養成冬片魚種,即第三級飼養。其方法與培育草魚基本相同。池水的透明度一般保持在30釐米左右。放養密度一般每畝5000~7000尾,再搭配養10~20%的鰱、鱅和青魚夏花。也可以在主養鰱、鱅魚種池內搭配放養10~20%的武昌魚。下塘初期,喂瓢莎、小浮萍和豆餅漿等,以後喂紫背浮萍、輪葉黑藻或切碎的新鮮旱草等。入冬時,一般可長到12~15釐米,成活率可達90%以上。第二年養成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