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姓,為傳統漢族姓氏。以地為氏,尊啟為辛姓得姓始祖。據《元和姓篡》記載:“姒姓,夏後啟別封於莘,子孫去草為辛,遂為辛氏。“
辛姓在全國均有族人,辛氏族譜主要儲存在江西省:
江西萬載辛氏族譜二卷,(清)辛文彬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木刻活字印本,藏於江西省圖書館,現存兩部。
江西萬載辛氏族譜十卷,(清)辛廷芝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木刻活字印本,藏於 江西省圖書館,今僅存卷首、第三卷、第五卷、第九卷,另有一部今僅存卷首、第九卷。
江西萬載辛氏族譜三十卷,首一卷 ,(清)辛炳晟等纂修,清嘉慶九年(公元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藏於江西省圖書館 ,今僅存第一~五卷、第八~十二卷、第十四卷、第十九~三十卷,另有一部今僅存卷首、第五卷。
江西萬載辛氏幼房譜十卷,(清)辛介福等纂修,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木刻活字印本,藏於江西省圖書館,今僅存第一卷、第六~七卷、第十卷 。
江西萬載辛氏幼房譜七卷,首一卷,(清)辛守質等纂修,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藏於江西省圖書館,今僅存卷首、第一~九卷,另有一部今僅存第一卷、第九~十卷。
江西萬載辛氏六房譜,(清)辛錫庚等纂輯,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藏於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辛氏幼房譜八卷,末一卷,(民國)辛際唐等纂修,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藏於江西省圖書館,今僅存第一~七卷、卷末第二卷 。
山西享縣辛氏族譜四卷,民國辛在勤纂修,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泰來堂石印本四冊藏於吉林大學圖書館。
江西萬載萬載辛氏幼房譜,著者待考,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藏於江西省圖書館。
萬載辛氏幼房四修譜,著者待考,民國丙戌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冊,藏於江西省圖書館。
萬載辛氏幼房四修譜,著者待考,民國丙戌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冊,藏於江西省圖書館。
辛氏幼房藝文微一冊,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冊,存於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萬載辛氏幼房譜十三卷 ,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共十三冊,藏於江西省圖書館。
辛氏歷史
據《元和姓纂》、《廣韻》等所載,夏王啟封庶子於莘(即今陝西合陽地區),古人慣以地為氏,後由於莘與辛音近,遂去“艹”為辛姓,稱辛氏。夏傳至桀時滅亡。
商朝時期,辛氏族人於史書鮮見,商末有史官辛甲,西周時受封於長子(今山西長子),其子孫遂開始在山西落籍。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有辛俞、辛寥,周王朝國都(今河南洛陽)有辛有,魯國有辛櫟,表明辛氏族人在此際已播遷於今河南、山東境內。
兩漢之際,辛氏族人在隴西(今甘肅臨洮)已形成大的聚落,特別是辛慶忌家族世代顯貴,更為後世辛氏隴西郡望的形成打下了堅實基礎。此際還有趙人(今河北)辛垣平。由此可知,辛氏族人已經遍佈北方。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隴西繁衍的辛氏已經族大人眾,枝繁葉茂,而且高官不斷,數量眾多,辛氏隴西郡望已經形成。另外,在雁門一帶的辛氏族人形成了辛氏歷史上的第二大郡望——雁門郡。此際,由於隴西郡望的帶動,辛氏族人在今甘肅蘭州也形成大的聚落。另外,辛普明由河南徙居會稽(今浙江紹興),當為辛氏族人入遷江南第一人。
隋唐時期,隴西仍是辛氏族人主要繁衍之地,並出現了辛氏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宰相:辛茂將。
五代十國至兩宋時期,在今陝、晉、豫、冀、魯等地辛氏族人發展迅速,尤其在今山東境內,辛氏族人繁衍的尤為興盛。隨著南宋偏安江南,南方出現了更多的辛氏人家,並且已有辛氏族人入閩。
元朝時期,有辛氏族人遷居新疆。
明朝初期,山西辛氏族人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陝西、甘肅、寧夏、河南、山東等地。明朝以後,辛氏在中國分佈廣泛,尤以山東辛氏繁衍最勝。
清朝康乾年間以後,河南、河北、山東之辛氏族人闖關東者甚眾,其中山東辛氏為中堅力量。
辛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79位。在2013年中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45位。
中國辛姓的人口約一百一十萬七千餘,占人口總數的0.069%左右,主要集中於吉林、山東、遼寧、黑龍江四省,佔中國辛姓總人口的71%。
辛姓,為傳統漢族姓氏。以地為氏,尊啟為辛姓得姓始祖。據《元和姓篡》記載:“姒姓,夏後啟別封於莘,子孫去草為辛,遂為辛氏。“
辛姓在全國均有族人,辛氏族譜主要儲存在江西省:
江西萬載辛氏族譜二卷,(清)辛文彬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木刻活字印本,藏於江西省圖書館,現存兩部。
江西萬載辛氏族譜十卷,(清)辛廷芝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木刻活字印本,藏於 江西省圖書館,今僅存卷首、第三卷、第五卷、第九卷,另有一部今僅存卷首、第九卷。
江西萬載辛氏族譜三十卷,首一卷 ,(清)辛炳晟等纂修,清嘉慶九年(公元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藏於江西省圖書館 ,今僅存第一~五卷、第八~十二卷、第十四卷、第十九~三十卷,另有一部今僅存卷首、第五卷。
江西萬載辛氏幼房譜十卷,(清)辛介福等纂修,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木刻活字印本,藏於江西省圖書館,今僅存第一卷、第六~七卷、第十卷 。
江西萬載辛氏幼房譜七卷,首一卷,(清)辛守質等纂修,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藏於江西省圖書館,今僅存卷首、第一~九卷,另有一部今僅存第一卷、第九~十卷。
江西萬載辛氏六房譜,(清)辛錫庚等纂輯,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藏於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辛氏幼房譜八卷,末一卷,(民國)辛際唐等纂修,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藏於江西省圖書館,今僅存第一~七卷、卷末第二卷 。
山西享縣辛氏族譜四卷,民國辛在勤纂修,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泰來堂石印本四冊藏於吉林大學圖書館。
江西萬載萬載辛氏幼房譜,著者待考,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藏於江西省圖書館。
萬載辛氏幼房四修譜,著者待考,民國丙戌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冊,藏於江西省圖書館。
萬載辛氏幼房四修譜,著者待考,民國丙戌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冊,藏於江西省圖書館。
辛氏幼房藝文微一冊,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冊,存於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萬載辛氏幼房譜十三卷 ,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共十三冊,藏於江西省圖書館。
辛氏歷史
據《元和姓纂》、《廣韻》等所載,夏王啟封庶子於莘(即今陝西合陽地區),古人慣以地為氏,後由於莘與辛音近,遂去“艹”為辛姓,稱辛氏。夏傳至桀時滅亡。
商朝時期,辛氏族人於史書鮮見,商末有史官辛甲,西周時受封於長子(今山西長子),其子孫遂開始在山西落籍。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有辛俞、辛寥,周王朝國都(今河南洛陽)有辛有,魯國有辛櫟,表明辛氏族人在此際已播遷於今河南、山東境內。
兩漢之際,辛氏族人在隴西(今甘肅臨洮)已形成大的聚落,特別是辛慶忌家族世代顯貴,更為後世辛氏隴西郡望的形成打下了堅實基礎。此際還有趙人(今河北)辛垣平。由此可知,辛氏族人已經遍佈北方。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隴西繁衍的辛氏已經族大人眾,枝繁葉茂,而且高官不斷,數量眾多,辛氏隴西郡望已經形成。另外,在雁門一帶的辛氏族人形成了辛氏歷史上的第二大郡望——雁門郡。此際,由於隴西郡望的帶動,辛氏族人在今甘肅蘭州也形成大的聚落。另外,辛普明由河南徙居會稽(今浙江紹興),當為辛氏族人入遷江南第一人。
隋唐時期,隴西仍是辛氏族人主要繁衍之地,並出現了辛氏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宰相:辛茂將。
五代十國至兩宋時期,在今陝、晉、豫、冀、魯等地辛氏族人發展迅速,尤其在今山東境內,辛氏族人繁衍的尤為興盛。隨著南宋偏安江南,南方出現了更多的辛氏人家,並且已有辛氏族人入閩。
元朝時期,有辛氏族人遷居新疆。
明朝初期,山西辛氏族人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陝西、甘肅、寧夏、河南、山東等地。明朝以後,辛氏在中國分佈廣泛,尤以山東辛氏繁衍最勝。
清朝康乾年間以後,河南、河北、山東之辛氏族人闖關東者甚眾,其中山東辛氏為中堅力量。
辛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79位。在2013年中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45位。
中國辛姓的人口約一百一十萬七千餘,占人口總數的0.069%左右,主要集中於吉林、山東、遼寧、黑龍江四省,佔中國辛姓總人口的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