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現在是指感情好,有共同語言而經常交流,相處起來彼此都舒服,而且有時間就相約在一起聚一聚。朋友可以分為同學、戰友、同事等型別,還有因愛好聚到一起的棋友、牌友、車友等。當下,網際網路上的各種朋友圈,滿天飛,秒秒到,時刻相伴。古代人對朋友的解釋是:“同門曰朋,同志曰友。”對朋友的稱謂有很多,特色是質樸而精準,定義定性定位。
一是竹馬之交:小時候就相好結交的朋友。《後漢書·郭伋傳》曰:“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兒童數百,各騎竹馬於道次迎拜。”唐·杜牧《杜秋娘》:“漸拋竹馬劇,稍出舞雞奇。”唐·李白《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都是形容小兒時天真無邪、親暱嬉戲之狀。
二是總角之交:兒時結交相識並一直陪伴長大的朋友。《詩經》中把兒童的髮髻稱作“角”,後來人們習慣稱童年時代為“總角”。《晉書·何劭傳》:“劭字敬祖,少與武有總角之好。”《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孫)策令曰:“周公瑾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
三是忘年之交:不分年齡差別,行輩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南鄉範雲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一回:“陳泰歎服曰:公料敵如神,蜀兵何足慮哉!於是陳泰與鄧艾結為忘年之交。”
四是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相交的朋友。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以為布衣之交尚相欺,況大國乎!”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八回:“寡人聞君高義,願與君為布衣之交。”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萬乘之君乎?奈何以不肖之心待人,而得罪於大王?’”
五是刎頸之交:哪怕砍頭也不變心的朋友。《史記·廉藺相如列傳》裡有:“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刎頸之交”亦可謂“生死之交 ”。
六是莫逆之交:意謂彼此心志相通,情投意合。《莊子·大宗師》:“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周書·張弘傳》:“機子弘,字匡道,少聰穎,亦善草隸,博涉群書,辭色雅瞻。與弘農樣素為莫逆之交。”《北史·司馬膺之傳》:“膺之所與遊擊,盡一時名流,與邢子才、王景等為莫逆之交。”
七是杵臼之交: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指交友不嫌貧賤,亦稱為“杵臼交”。《後漢書·吳傳》:“時公沙穆來遊太學,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祐賃春,祜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
八是車笠之交:《太平御覽》:“越俗性率樸,意親好合,即脫頭上巾,解要(腰)間五尺刀以與之為交,拜親跪妻,定交有禮……祝曰: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卿當下。”這種朋友,不以貴賤而異,友誼深厚。
在《雞鳴偶記》中,古人把朋友分成四類:“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友也;緩急可共,死生可託,密友也;甘言如飴,遊戲徵逐,暱友也;利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孔子在《論語·季氏》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人需要有朋友,朋友也分優劣,古人在對朋友的稱謂上就將其定義、定性、定位好了,分分類,排名組合,冷酷無情,有益無害。
普通老百姓交的朋友稱“布衣之交”;
只見過一次面的朋友稱“一面之交”;
僅點頭打招呼的朋友稱“點頭之交”;
吃喝玩樂結交的朋友稱“酒肉之交”;
酒肉之交
見過面但不熟悉的人稱“半面之交”;
交友不嫌貧賤的朋友稱“杵逆之交”;
平淡而浮泛交往的朋友稱“泛泛之交”;
無意中相遇而結成的朋友稱“邂逅之交”;
永固的友誼
交情深厚的朋友稱“肺腑之交”;
親密無間的朋友稱“膠漆之交”;
情投意合的朋友稱“莫逆之交”;
生死與共的朋友稱“生死之交”;
永恆的友誼
在道義上互相支援的朋友稱“君子之交”;
哪怕砍頭也不改變的朋友稱“刎頸之交”;
幼年相交的朋友稱“竹馬之交”;
舊時結拜的兄弟姊妹稱“八拜之交”;
友誼天長地久
寶貴而有價值的交往稱“金玉之交”。
在逆境中結交的朋友稱“患難之交”;
有錢人與沒錢人交朋友稱“車笠之交”;
年歲差別大,行輩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稱“忘年之交”。
朋友,現在是指感情好,有共同語言而經常交流,相處起來彼此都舒服,而且有時間就相約在一起聚一聚。朋友可以分為同學、戰友、同事等型別,還有因愛好聚到一起的棋友、牌友、車友等。當下,網際網路上的各種朋友圈,滿天飛,秒秒到,時刻相伴。古代人對朋友的解釋是:“同門曰朋,同志曰友。”對朋友的稱謂有很多,特色是質樸而精準,定義定性定位。
一是竹馬之交:小時候就相好結交的朋友。《後漢書·郭伋傳》曰:“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兒童數百,各騎竹馬於道次迎拜。”唐·杜牧《杜秋娘》:“漸拋竹馬劇,稍出舞雞奇。”唐·李白《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都是形容小兒時天真無邪、親暱嬉戲之狀。
二是總角之交:兒時結交相識並一直陪伴長大的朋友。《詩經》中把兒童的髮髻稱作“角”,後來人們習慣稱童年時代為“總角”。《晉書·何劭傳》:“劭字敬祖,少與武有總角之好。”《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孫)策令曰:“周公瑾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
三是忘年之交:不分年齡差別,行輩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南鄉範雲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一回:“陳泰歎服曰:公料敵如神,蜀兵何足慮哉!於是陳泰與鄧艾結為忘年之交。”
四是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相交的朋友。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以為布衣之交尚相欺,況大國乎!”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八回:“寡人聞君高義,願與君為布衣之交。”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萬乘之君乎?奈何以不肖之心待人,而得罪於大王?’”
五是刎頸之交:哪怕砍頭也不變心的朋友。《史記·廉藺相如列傳》裡有:“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刎頸之交”亦可謂“生死之交 ”。
六是莫逆之交:意謂彼此心志相通,情投意合。《莊子·大宗師》:“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周書·張弘傳》:“機子弘,字匡道,少聰穎,亦善草隸,博涉群書,辭色雅瞻。與弘農樣素為莫逆之交。”《北史·司馬膺之傳》:“膺之所與遊擊,盡一時名流,與邢子才、王景等為莫逆之交。”
七是杵臼之交: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指交友不嫌貧賤,亦稱為“杵臼交”。《後漢書·吳傳》:“時公沙穆來遊太學,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祐賃春,祜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
八是車笠之交:《太平御覽》:“越俗性率樸,意親好合,即脫頭上巾,解要(腰)間五尺刀以與之為交,拜親跪妻,定交有禮……祝曰: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卿當下。”這種朋友,不以貴賤而異,友誼深厚。
在《雞鳴偶記》中,古人把朋友分成四類:“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友也;緩急可共,死生可託,密友也;甘言如飴,遊戲徵逐,暱友也;利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孔子在《論語·季氏》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人需要有朋友,朋友也分優劣,古人在對朋友的稱謂上就將其定義、定性、定位好了,分分類,排名組合,冷酷無情,有益無害。
普通老百姓交的朋友稱“布衣之交”;
只見過一次面的朋友稱“一面之交”;
僅點頭打招呼的朋友稱“點頭之交”;
吃喝玩樂結交的朋友稱“酒肉之交”;
酒肉之交
見過面但不熟悉的人稱“半面之交”;
交友不嫌貧賤的朋友稱“杵逆之交”;
平淡而浮泛交往的朋友稱“泛泛之交”;
無意中相遇而結成的朋友稱“邂逅之交”;
永固的友誼
交情深厚的朋友稱“肺腑之交”;
親密無間的朋友稱“膠漆之交”;
情投意合的朋友稱“莫逆之交”;
生死與共的朋友稱“生死之交”;
永恆的友誼
在道義上互相支援的朋友稱“君子之交”;
哪怕砍頭也不改變的朋友稱“刎頸之交”;
幼年相交的朋友稱“竹馬之交”;
舊時結拜的兄弟姊妹稱“八拜之交”;
友誼天長地久
寶貴而有價值的交往稱“金玉之交”。
在逆境中結交的朋友稱“患難之交”;
有錢人與沒錢人交朋友稱“車笠之交”;
年歲差別大,行輩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稱“忘年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