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文革時期所說的八個樣板戲都是那些?有誰知道?
6
回覆列表
  • 1 # 不是毒舌勝似獨舌

    所謂樣板戲,是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由江青主抓的現代京劇和芭蕾舞劇,分別是《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海港》、《龍江頌》、《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後來又相續創作出交響京劇《杜鵑山》、《磐石灣》、

    以及芭蕾舞劇《沂蒙頌》,正如周恩來總理在建國20週年國慶招待會所言:“以樣板戲為標誌的文藝革命蓬勃發展…”那個時期,樣板戲家喻戶曉,人人均會哼唱,電影院、戲院樣板戲一花獨放。

  • 2 # 千枝萬葉74080886

    樣板戲”,全稱"革命樣板戲",是特定歷史年代的特定產物。

    對於親身經歷過那個特定歷史年代的人來說,每個人對"樣板戲"幾乎都瞭如指掌,隨口都能唱上幾段。

    而對於沒經歷過那個特定歷史年代的人來說,“樣板戲“對於他們不亞於天方夜譚

    並由此產生了若干疑問,譬如對八個樣板戲及其後的作品名稱眾說紛紜,有的甚至認為"樣板戲只有八個"等等,等等。

    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誤解

    本人以親身經歷,以當年官方媒體的確鑿證據,明確的列出八個樣板戲作品的準確名稱,以及樣板戲的發展脈絡,作為本提問的回答。

    "樣板戲"的稱謂提出於1966年10月。

    叫響於1967年5~6月。

    當年的《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誌等"兩報一刊"把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交響音樂《沙家浜》等八個文藝作品稱為"八個革命樣板戲",或八個樣板戲。

    1968年7月1日,鋼琴伴唱《紅燈記》上演,與先前的“八個革命樣板戲”相提並論,被稱為"第九大樣板戲"。

    從1970到1973年,又逐年推出了鋼琴協奏曲《黃河》,京劇《龍江頌》《紅色娘子軍》,舞劇《沂蒙頌》,交響音樂《智取威虎山》,舞劇《草原兒女》,京劇《平原作戰》《杜鵑山》等作品,使樣板戲的數目增加到了十七個

    假如當年的"樣板戲"叫作樣板"作品",對於八個樣板戲來說,稱為八個樣板作品,倒也無可厚非

    因為"作品"一詞,既可以包括京劇作品,也可以包括京劇作品之外的任何藝術門類的作品

    問題恰恰在於八個"樣板戲"中的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正如其字首一樣——是舞劇,而根本不是什麼"戲"

    尤其是排名第十的鋼琴協奏曲《黃河》實在不是什麼“戲”

    因此,當年的官方權威媒體《人民日報》等,也只好含糊不清的宣佈“革命樣板戲,現在已有十六七個了”。

    1974年下半年,推出了京劇《磐石灣》《紅雲崗》《審椅子》《戰海浪》。

    1975年上半年,又推出了《津江渡》等京劇劇目。

    雖然有的已經在電臺播出並拍成電影公映,但是不久文革結束了,所以它們的影響都不大。

    這就是當年"樣板戲"的歷史及其發展脈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現在有1000元,想買基金,應該怎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