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諾

    牆角、桌子底,這些都是比較封閉的場所。封閉的場所,能給人帶來安全感,因為它開放的方向是有限的,人需要警惕的方向就比較少。換句話說,你孩子在玩耍的時候,可能對周圍的環境沒有什麼安全感,所以只願意在封閉的地方玩。

    孩子為什麼對環境沒有安全感?這裡面可能有好幾個原因:

    一、從小父母的陪伴不夠。孩子從小是比較弱小的,他天生會尋覓強大的父母來做依靠。如果父母給他的陪伴足夠多,他才會有勇氣去離開父母,探索外面的世界。而現在很多父母親到家雖然和孩子坐在一個沙發上,卻總在低頭玩手機,這樣的陪伴是不合格的。孩子需要來自父母的頻繁反饋,也就是說話、注視、肢體接觸,才能形成自信聰慧的人格,否則就會在群體中膽小內向。

    二、周圍有讓他不安的人。很多家長覺得孩子膽小,想鍛鍊他膽量,卻忽視了孩子可能在班級裡受過委屈,受過別人排擠。這些人際上的障礙如果沒有被移除,孩子很難有安全感。

    三、孩子天生膽子小,性格內向。這種情況下,家長就不要強求孩子要大膽、外向了。尊重孩子的先天氣質,讓孩子在自己的舒適區裡慢慢培養自信,會是讓孩子更快適應環境,更快走出安全區的方法。

  • 2 # 公民健康為重

    我小時候也喜歡躲在牆角落坐,因牆角落是放我的小書桌,小凳子的地方,夏天特別涼爽,風流動到牆角,聚風的地方清風翟翟。小犄角旮旯不擋路,伸手伸腳不會絆倒人,也不被人撞到。在畫圖畫,寫大字的時候,不會被碰手肘,安全實用,地形優勢多。自己的地盤自己作主。可以擺放書包,課本,圖書,還有瓶子,插一些自制的紙花,折角星,幸運星和吸管材料,掛件女娃,亂一點,還有口琴,短笛之類的一堆私藏。最得意的是玩火石,跟姐姐一起,把張毯子矇頭蓋面地在砎磚地上劃火光,嘻嘻嘻地笑。再成長到五年級,媽媽上班去的時候,我們放週末都留在家裡,不要出街玩,幫媽做加工場領回來的果仁,浸水脫衣,但點外放工件,儲錢交學費。其實家裡有很豐富的儲存,就是要天降小任於斯人也,先勞其筋骨,餓其肚子,節衣宿食,儒家愚家不吃不喝,不娛不樂,留錢給了王大媽。

    在親身實踐,躲在角落的人生,心境安然,平靜,不會與人碰撞,減少別人的侵襲。自娛自樂,不受人重視,也不起眼,群目不會直接關注蹲下犄角頭的一個靜影。角落有兩道靠背,舒服,雙重安全感。而且眼光三面環視,叫三維視角,四維空間,欣賞別人的舉動,前後左右鏡頭。而別人只見我的正面,看不見我的後邊。背靠金磚,誰知道。牆角可靠、舒服,不起眼,沒人直視。安全,沒人騷擾。

  • 3 # 一諾媽聊育兒

    孩子喜歡在牆角、衣櫃裡、桌子底下甚至是低矮的沙發底下自己玩,這是兒童探索空間感的明顯特徵。

    孩子需要在各種各樣的空間中感知不同的空間。上下、裡外、狹窄和空曠、方圓等,只有在小的空間裡孩子才有明顯的空間感。而孩子正是透過感知不同的空間感進而建立起空間的概念。至此,由具體的感受轉化為抽象的概念。

    兒童探索空間的發展,從出生半年後能爬能走,會一直持續到6、7歲。最早的探索空間表現:喜歡把一些東西從高處扒拉到地上,一個空間裡的東西都搗出來,再塞進去其他東西。

    記得女兒在一歲左右處於這樣的階段,那時候家裡的鞋架上的鞋,經常被女兒扒拉下來,常常門口沒有下腳的地方。書櫃裡的書,只要她能夠到的地方,全部扒拉到地上,有好幾本書還被她在扒拉的過程中撕毀了幾頁。

    這個階段過去後,開始搭積木,各種壘高高遊戲,這也是特別典型的感知空間發展的能力。接著兒童會對狹小的空間非常感興趣,如鑽衣櫃,桌子底下玩耍。

    每次女兒上樂高課時,朋友帶著將近三歲的小女兒和我們在外面的房間等,房間裡有一個低矮的桌子,提供等待的孩子們玩樂高拼插。幾乎每次朋友家小女兒都不會好好的在桌子上玩耍,而是趴到桌子底下拿著幾個積木玩,一玩就是十幾二十分鐘。

    之後兒童會對爬到某個高處特別感興趣,我們常常看到兒童反覆爬樓梯、爬桌子、爬窗臺等一切有高度的物體,再之後開始喜歡從高處往下跳。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兒童在運用自己的身體對空間的一個把握過程。

    女兒有次去公園玩,公園裡有三個長長的彎曲的石凳。女兒爬上去來回走,走到一頭跳下去摔倒了,磕到了膝蓋,青了一塊。哭了一會兒後又繼續跳上去走,第二次往下跳時又摔倒了,這次沒哭。拍拍手繼續走,之後來來回回走了十幾次,跳了十幾次,再也沒有摔倒過。

    因為對空間的探索,對家長造成的危機感比較大。因此很多父母特別是老人,不許孩子從窗臺上往下跳,不許孩子鑽到一個小旮旯角里……

    每個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都會有這樣的空間探索慾望和需求,這是兒童一個自我創造的過程,一個發展階段必須也是必需的過程。兒童如果沒有對空間的感知和把控,後期很難發展出更為抽象的秩序的概念。

    父母需要有承受危險的心理力量,可以跟在孩子周圍保護他,而不是沒完沒了的嘮叨,更不是對孩子的限制和制止,從而讓孩子失去探索世界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移民究竟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