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裡沿用至今的成語有很多,如:
1、不恥下問
【拼音】:bù chǐ xià wèn
【釋義】: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出處】:《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例句】:閣下既~,弟先須請教宗旨何如?
2、溫故知新
【拼音】:wēn gù zhī xīn
【釋義】: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出處】:《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漢·班固《東都賦》:“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
【例句】:~是學習上的重要方法。
3、不亦樂乎
【拼音】:bù yì lè hū
【釋義】: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裡相當於“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
【出處】:《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例句】:哎,那罵得可真也是~。
4、任重道遠
【拼音】:rèn zhòng dào yuǎn
【釋義】: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鬥。
【出處】:《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例句】:人民教師肩負著培養祖國建設接班人的重擔,~。
5、見賢思齊
【拼音】:jiàn xián sī qí
【釋義】: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相等。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出處】:《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例句】:則為他和曲填詞,移宮換羽,使老夫~,回嗔作喜。
《論語》裡沿用至今的成語有很多,如:
1、不恥下問
【拼音】:bù chǐ xià wèn
【釋義】: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出處】:《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例句】:閣下既~,弟先須請教宗旨何如?
2、溫故知新
【拼音】:wēn gù zhī xīn
【釋義】: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出處】:《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漢·班固《東都賦》:“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
【例句】:~是學習上的重要方法。
3、不亦樂乎
【拼音】:bù yì lè hū
【釋義】: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裡相當於“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
【出處】:《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例句】:哎,那罵得可真也是~。
4、任重道遠
【拼音】:rèn zhòng dào yuǎn
【釋義】: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鬥。
【出處】:《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例句】:人民教師肩負著培養祖國建設接班人的重擔,~。
5、見賢思齊
【拼音】:jiàn xián sī qí
【釋義】: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相等。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出處】:《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例句】:則為他和曲填詞,移宮換羽,使老夫~,回嗔作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