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俗稱曲蟮,中藥稱地龍,其經濟價值很高。 蚯蚓是耕耘土壤的“大力士”,透過它的活動, 使土壤疏鬆,團粒結構增強,從而促進農作物的生長。 蚯蚓食性很廣,許多汙染環境的有機物質, 都可作為它的食料,故用它來處理有機廢物,淨化環境, 蚯蚓還具有繁殖率高,蛋白質含量豐富的特點, 所以養殖蚯蚓也是解決動物蛋白飼料的一條有效途徑。此外, 蚯蚓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解熱、鎮痙、平喘、降壓、 利尿和通經絡的功能。
人工養殖蚯蚓是一項新興的事業,被譽為"盈利的行業,健康的衛士,環保的功臣"。它的用途很廣,經濟價值高。蚯蚓的蛋白質含量高達60%,氨基酸種類齊全且含量高,含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此外,還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和其它未知生長因子。蚯蚓除營養價值高之外,還具有適口性好,誘食性強的特點,是畜、禽、魚類等的優質蛋白飼料;將蚯蚓搬上餐桌,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餚;蚯蚓糞則是優質高效的有機肥,是一種土壤改良劑,有作蔬菜、花卉和農作物的營養土,肥效顯著,能增產增收。
人工養殖的蚯蚓應選擇生長髮育快、繁殖力強、適應性廣、壽命長、易馴化管理的種類。目前,最優良的品種有“大平二號”、“北星二號”等,它們是赤子愛勝蚓經人工馴化的品種,其他還有環毛蚓、愛勝蚓、杜拉蚓等。
一、蚯蚓的生活習性蚯蚓是喜溫、喜溼、喜安靜、怕光、怕鹽、怕單寧味的夜行性環節動物。
喜溫:15℃-25℃為最佳溫度,為了創造最佳溫度,冬季扣塑膠大棚或蓋塑膠布, 夏季蓋稻草,多灑水降溫,0℃-5℃冬眠,0℃以下凍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長。
蚯蚓是變溫動物,體溫隨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如空氣溫度為0℃時,基料溫度在12℃左右,而空氣溫度為38℃時,基料溫度卻只有28℃,這是因為基料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處理基料一般有通風乾燥和發酵兩種方法,以發酵法處理基料效果最好。
喜溼:蚯蚓體內含水量80%左右,要求餌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 指縫滴水為準),所以要求養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這樣每天或隔1-2天,必須澆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澆透和下層料接上,澆水時間為冬季中午澆,夏季晚上澆,春秋季節可白天澆。
蚯蚓沒有特別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面板進行呼吸的,所以蚯蚓的身體必須保持溼潤。雖然,蚯蚓對不同的溼度條件有暫時的忍受能力,為了求得生存,它們有時會轉移到適宜的環境裡去,有時會透過休眠、滯育、降低新陳代謝強度等來減少水分消耗,但這會嚴重影響其生長和經濟效益。
喜暗、怕光:蚯蚓晝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見活動覓食,養殖床要蓋稻草,保持溼潤、 遮光。
喜空氣、喜靜,疏鬆餌料有利蚯蚓生長,投料前將床翻支一遍(大約20公分厚)增加透氣。這一點很重要,床土底層,蚯蚓數量很少,但餌料還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氣,這樣對蚯蚓生長不利。
白天棲息在潮溼、 通氣效能良好的土壤中。棲息深度一般為10~20釐米, 夜晚出來活動覓食。它以腐爛的落葉、枯草、蔬菜碎屑、 作物秸稈、禽畜糞、瓜果皮,造紙廠、 釀酒廠或麵粉廠的廢渣以及居民點的生活垃圾為食。特別喜歡吃甜食, 比如腐爛的水果,亦愛吃酸料,但不愛吃苦料和有單寧味的料, 鹽料對它有毒害作用。蚯蚓是好氣性的低等動物。 對周圍環境反應十分敏感,適於生活在15℃~25℃,溼度在60%~80%,酸鹼度PH值為6.5~7.5的疏鬆土壤中,條件不適時,就會爬出逃走。
蚯蚓是雌雄同體,交配一次繁育終生,無疫病,繁殖率極高,壽命1~3年。蚯蚓卵經18~21天孵化後,生長60天左右性成熟,成蟲交配5~8天開始產卵,之後每隔1天產一個卵。頭3個卵每卵孵化1~3條蚯蚓,之後的卵每卵孵化4~7條蚯蚓。100天后蚯蚓生長減慢,因此,90~100天時收穫蚯蚓效益最高。
產繭量:大平二號蚯蚓每條年產繭在56-58個之間,其中春季佔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
孵化率:一個蚓繭平均孵出幼蚓5-8條,最多12條,但是發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條。不同溫度孵化所需時間,孵化率不同。
生長期:期幼蚓體重增加緩慢,進入毓期後,增長也緩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後一個 月內,蚯蚓生長最快。此時採取可獲取高產。 另外,蚯蚓生長速度與餌料狀態有密切關係。儘管餌料相同,由於其碎細度不同,幼蚓的生長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餌料碎細狀態,避免餌料有大小團塊(如出現團塊,可用水澆溼搗碎),保證蚯蚓快速生長。
養殖密度:種蚯蚓數量,應控制在每平方米1萬條以內,生產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萬條),前期幼蚓3萬條/平方米,後期下降到2萬條。
產量:每平方米產量可達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產期只有8-10個月)餌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產1公斤鮮蚓,並可獲得70%蚓糞,我們多年經驗是5方牛糞產一噸蚓糞,鮮蚓50公斤。
蚯蚓俗稱曲蟮,中藥稱地龍,其經濟價值很高。 蚯蚓是耕耘土壤的“大力士”,透過它的活動, 使土壤疏鬆,團粒結構增強,從而促進農作物的生長。 蚯蚓食性很廣,許多汙染環境的有機物質, 都可作為它的食料,故用它來處理有機廢物,淨化環境, 蚯蚓還具有繁殖率高,蛋白質含量豐富的特點, 所以養殖蚯蚓也是解決動物蛋白飼料的一條有效途徑。此外, 蚯蚓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解熱、鎮痙、平喘、降壓、 利尿和通經絡的功能。
人工養殖蚯蚓是一項新興的事業,被譽為"盈利的行業,健康的衛士,環保的功臣"。它的用途很廣,經濟價值高。蚯蚓的蛋白質含量高達60%,氨基酸種類齊全且含量高,含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此外,還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和其它未知生長因子。蚯蚓除營養價值高之外,還具有適口性好,誘食性強的特點,是畜、禽、魚類等的優質蛋白飼料;將蚯蚓搬上餐桌,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餚;蚯蚓糞則是優質高效的有機肥,是一種土壤改良劑,有作蔬菜、花卉和農作物的營養土,肥效顯著,能增產增收。
人工養殖的蚯蚓應選擇生長髮育快、繁殖力強、適應性廣、壽命長、易馴化管理的種類。目前,最優良的品種有“大平二號”、“北星二號”等,它們是赤子愛勝蚓經人工馴化的品種,其他還有環毛蚓、愛勝蚓、杜拉蚓等。
一、蚯蚓的生活習性蚯蚓是喜溫、喜溼、喜安靜、怕光、怕鹽、怕單寧味的夜行性環節動物。
喜溫:15℃-25℃為最佳溫度,為了創造最佳溫度,冬季扣塑膠大棚或蓋塑膠布, 夏季蓋稻草,多灑水降溫,0℃-5℃冬眠,0℃以下凍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長。
蚯蚓是變溫動物,體溫隨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如空氣溫度為0℃時,基料溫度在12℃左右,而空氣溫度為38℃時,基料溫度卻只有28℃,這是因為基料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處理基料一般有通風乾燥和發酵兩種方法,以發酵法處理基料效果最好。
喜溼:蚯蚓體內含水量80%左右,要求餌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 指縫滴水為準),所以要求養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這樣每天或隔1-2天,必須澆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澆透和下層料接上,澆水時間為冬季中午澆,夏季晚上澆,春秋季節可白天澆。
蚯蚓沒有特別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面板進行呼吸的,所以蚯蚓的身體必須保持溼潤。雖然,蚯蚓對不同的溼度條件有暫時的忍受能力,為了求得生存,它們有時會轉移到適宜的環境裡去,有時會透過休眠、滯育、降低新陳代謝強度等來減少水分消耗,但這會嚴重影響其生長和經濟效益。
喜暗、怕光:蚯蚓晝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見活動覓食,養殖床要蓋稻草,保持溼潤、 遮光。
喜空氣、喜靜,疏鬆餌料有利蚯蚓生長,投料前將床翻支一遍(大約20公分厚)增加透氣。這一點很重要,床土底層,蚯蚓數量很少,但餌料還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氣,這樣對蚯蚓生長不利。
白天棲息在潮溼、 通氣效能良好的土壤中。棲息深度一般為10~20釐米, 夜晚出來活動覓食。它以腐爛的落葉、枯草、蔬菜碎屑、 作物秸稈、禽畜糞、瓜果皮,造紙廠、 釀酒廠或麵粉廠的廢渣以及居民點的生活垃圾為食。特別喜歡吃甜食, 比如腐爛的水果,亦愛吃酸料,但不愛吃苦料和有單寧味的料, 鹽料對它有毒害作用。蚯蚓是好氣性的低等動物。 對周圍環境反應十分敏感,適於生活在15℃~25℃,溼度在60%~80%,酸鹼度PH值為6.5~7.5的疏鬆土壤中,條件不適時,就會爬出逃走。
蚯蚓是雌雄同體,交配一次繁育終生,無疫病,繁殖率極高,壽命1~3年。蚯蚓卵經18~21天孵化後,生長60天左右性成熟,成蟲交配5~8天開始產卵,之後每隔1天產一個卵。頭3個卵每卵孵化1~3條蚯蚓,之後的卵每卵孵化4~7條蚯蚓。100天后蚯蚓生長減慢,因此,90~100天時收穫蚯蚓效益最高。
產繭量:大平二號蚯蚓每條年產繭在56-58個之間,其中春季佔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
孵化率:一個蚓繭平均孵出幼蚓5-8條,最多12條,但是發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條。不同溫度孵化所需時間,孵化率不同。
生長期:期幼蚓體重增加緩慢,進入毓期後,增長也緩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後一個 月內,蚯蚓生長最快。此時採取可獲取高產。 另外,蚯蚓生長速度與餌料狀態有密切關係。儘管餌料相同,由於其碎細度不同,幼蚓的生長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餌料碎細狀態,避免餌料有大小團塊(如出現團塊,可用水澆溼搗碎),保證蚯蚓快速生長。
養殖密度:種蚯蚓數量,應控制在每平方米1萬條以內,生產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萬條),前期幼蚓3萬條/平方米,後期下降到2萬條。
產量:每平方米產量可達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產期只有8-10個月)餌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產1公斤鮮蚓,並可獲得70%蚓糞,我們多年經驗是5方牛糞產一噸蚓糞,鮮蚓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