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寨戰略家
-
2 # 三千年讀史看人生起落
公元231年,諸葛亮開始兵進漢中,率十萬大軍準備再出祈山,這是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原,但蜀地堅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一點也不假,如此難走的山道,軍糧的運輸成了問題,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這十萬大軍的糧如何運上前線呢,用一般的車馬,在寬敞平坦的道路可以,但這裡盡是狹窄不平的山路,沒法行走,之前多次北伐因糧食供應不上而只能撤退。不解決運糧問題,攻打曹魏也就成了泡影。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記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人人皆知諸葛治國可比蕭何,治軍不輸韓信,卻誰有想到,諸葛亮還是一個小小發明家,在其苦心研究下,經過千百次的實驗,木牛終於研究成功。
就是現在的獨輪小車,下面兩條腿,上面是裝糧食的木箱,中間是輪,可裝糧四百斤,每天大隊前行能走三十里,獨行可走數十里,中間累了可以放下歇息。
這次北伐相當順利,大敗曹軍,嚇得司馬懿不敢出戰,眾將士皆譏笑司馬懿:“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無奈由於李嚴糧食督運不力,導致斷糧,還假傳喻旨讓諸葛亮班師,諸葛也只好退兵,司馬懿自知諸葛有埋伏,想除掉張郃,就命張郃去追 ,結果被射殺。
公元234年,諸葛亮經過三年的努力,又研究出了另一個黑科技-流馬,是木牛的改進版,由單輪改為四輪,把轅去掉,前可以拉,後可以推,裝的多,但比木牛輕鬆省力。
有此流馬運糧,不會再為糧食發愁了,於是開始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率十萬大軍兵出邪谷口,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峙於渭河兩岸,司馬懿想再次與諸葛亮打持久戰,以耗其軍糧,不戰自退。
諸葛亮採用流馬運糧及軍民屯田的方法,使糧食得以相繼,但由於諸葛亮為先帝之匡扶漢室,還於舊都之遺願,嘔心瀝血,殫精竭慮,數次親臨北伐,終於耗盡最後一點氣力,病死於五丈原。
後人有詩曰:“奇謀勇略誇雄師,大節英風蓋當代。木牛流馬何足言,八陣遺蹤千古在。”
-
3 # 大拇哥剪輯
木牛流馬從聞世到現在,確實存在過,神一樣的存在著,有神一樣的不為外人所知道。
木牛流馬是交通運輸代步工具,木牛流馬,極大的解決了當時蜀漢交通不好,多為山地道路糧草的運輸問題。
木牛流馬神秘之處在於他被諸葛亮發明使用後到後來失傳了,不被外人知道和了解,甚至有傳聞,木牛和流馬不需要人力和其它動力,可以自行。這個明顯的不符合“能量守恆定律”。
古代陸地運輸,除了人力,就是畜力比如馬、牛、驢、騾子之類的動物運輸。但諸葛亮發明了替代人力和畜力運輸的代步工具,其功能是載重量大,日行程遠,不受山地路所影響的特點。
中國古代沒有那麼多的理論,我們可以設想一下諸葛亮要發明木牛流馬所要解決的問題,牽扯到力學問題,第一載的東西比較多,在路況不好的條件下不能讓它翻車,第二動力和摩擦力,減少摩擦力讓木牛輕鬆行駛成為糧草運輸代步工具。
現在有一些還源木牛流馬工具的製作,我覺得還是比較接近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的,用手推或牽引力,可以讓它載200多斤,但日行程就不知道和諸葛亮的木牛流馬有多大的區別。
任何的發明創造都源於生活,諸葛亮為解決蜀軍打仗所需消耗的糧草問題,根據動物執行透過智慧而發明出了木牛流馬。並且讓它很好的為軍隊糧草運輸服務,木牛流馬運輸傳聞大為流傳被當時人所知道。但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原型和原理到現在還是個未知謎。
-
4 # 薌江釣叟老林
木牛流馬是什麼,他是真的嗎?有誰見過嗎?如果木牛流馬是真的為什麼沒有流傳後世,沒有流傳後世的東西那鞏定是不好用的,在諸葛亮死後就馬上被淘汰了。也有可能諸葛亮根本就沒有造過什麼木牛流馬,是後人為了神化他,寫上神奇的東西附在諸葛亮的身上也是有可能的。
自三國演義出版後,諸葛亮是神的化身,人們將所有神奇的東西都會附會在孔明身上,所以老夫對歷史上被神化的人物及傳說,只信其三分,不敢全信。
-
5 # 大老呆
諸葛亮造的木牛流馬,《三國演義》對它的製作尺寸有詳細的描述。但是它的製作過程卻隻字未提,更不必說圖案或實物了。一般認為木牛流馬就是獨輪的手推車。山間小路,用手推獨輪車比肩挑省力很多,運輸輜重、糧草速度加快。
農村,80年代直至90年代初仍在使用,被淘汰只二十幾年的時間。部分家庭仍然儲存著手推車的骨架。它的演變過程就是木輪子改為充氣橡膠輪子,木質架改為鋼材。10年前,有的建築工地仍用它來推磚,不過輪子很小。
回覆列表
首先宣告,木流流馬是諸葛亮夫人黃月英發明的。
諸葛亮夫人黃月英是襄陽漢江南岸黃家灣人,打小受父親的教導,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諸葛亮在襄陽城西二十里隆中苦讀兵書,常與龐統徐庶、石廣元、崔洲平一起在隆中南邊水鏡先生為師。
諸葛亮要到宛城買塊耕地種紅薯,要往返宛城與隆中之間。黃月英就發明了木流流馬來,為諸葛亮兩地生活做交通工具。木流流馬既不吃也不喝,所以用起來很方便的。每次挖了紅薯,就用木流流馬運輸到襄江南岸隆中,夠一家人吃上大半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