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忌說氣話
學生犯了錯誤時,班主任生氣是難免的,此時,班主任最好先放一放,使自己冷靜下來,再對學生進行批評。
我記得有一次我班一名調皮學生不聽講,在和旁邊的人講小話,任課老師大聲呵斥“不願聽,給我滾出去!”那名學生也氣憤地頂道:“你想要我聽,我還不願聽呢!”說完便揚長而去……氣話就像一枚毒針,極易刺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習和思想的進步都受重挫,阻礙了其正常的心理和才能的發展,也使教育學生的任務歸於失敗。
因此,班主任在使用批評這個武器時,切忌用過激過火的語言。要做到不講氣話,班主任就必須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讓學生由衷地喜歡你,喜歡你所教的學科,並且不僅十分樂意接受你向他們提出的每一點要求和建議,還能從容地發表個人見解,同你平等地討論問題。
當學生髮生錯誤時,不要把他當做控制學生的把柄,而應從關心的角度,同時一起分析學生能夠過失的原因,使其心悅誠服,並以商量的口吻提出改進意見,讓學生處於協作參與成員的地位,主動承擔責任,克服缺點。
(二)情理並重
人是有感情的,任何批評不用感情去潤滑,只是一味硬邦邦地講理,學生很難入耳。俗話說得好“真誠所至,金石為開”,只有情理並重的批評語言,才是苦口良藥,學生才樂於接受。
去年,我班轉來一名叫陳華的學生。他調皮、貪玩,學習成績差,還經常欺負同學,是典型的雙差生。我經過家訪和課後瞭解到:他很聰明,很有主見,於是我在班上大膽地表揚他,當他第一次舉手回答問題時,我讓同學們給他以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他找到往日的自信。以後,經常能看到他高高舉起的小手。當他犯了錯誤時,我則把喊到家中,讓他和我促膝長談,說說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然後提出我的建議。陳華看老師耐心地和他交流,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從此,一天一天在發生變化。期末考試由原來的40多分變成了60多分,同學們對他的評價也大大提高。
(三)善用曲語
班主任發現學生的不良行為後,不可一味地居高臨下粗聲地責備學生,尤其是對一些高年級的學生,批評應減少直言,善用曲語,這樣既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達到了批評教育的目的。
這個學期的後一個月,我發現我班的李佳出現了“早戀”現象。為了避免他陷入難堪境地,消除他警戒和對抗心理,我向他講起了家鄉桔園的故事。在一個下午,我帶他到我們學校附近的桔園遊玩。看著他正玩得起勁的時候,我說:“桔子是我們黃草的特產,是我們這裡的驕傲。但你發現了嗎?春天時,你的爸爸媽媽對開了花的小桔樹會怎麼做?”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會剪枝,會把花摘掉。”“看來你真是觀察仔細的孩子。那你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做嗎?”“爸爸說,為了它以後能結更多的果子。”“是啊,為小桔樹剪枝、摘花是為了它以後能成長得更好,那你是否從中受到了一些啟示呢?”他若有所思地低下了頭……
(四)反話正說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其實,有時未必如此。如果教師在做思想工作時,講究語言的暗示,來個“反話正說”,可以使“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而能“利於病”、“利於行”。
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寫了幾道作業,很多同學都認真地在做,只有朱義同學伏在桌子上遲遲未動筆,坐在他旁邊的朱雲同學忍不住說:“老師,朱義趴在桌子上,什麼也沒做。”我風趣地說:“做作業之前是要進行認真思考,可能他正在冥思苦想了,相信他想明白了,一定會動筆做作業。”這時,朱義同學慢慢地抬起頭,感激地看了我一眼,拿起筆認真地做起作業來。
(五)因人而異,靈活多樣
批評的物件和內容要準確,批評的方式要因人而異。對於性格內向、情緒抑鬱、多愁善感、自我封閉的學生,當他們遇到困擾就容易導致行為越軌,應採取心理接觸,情感相容的“婉轉式”的批評,以幽默的語氣,解除其戒備心理。
星期天的晚上,按照慣例,我會檢查學生的作業,突然,發現鄧文彬同學未交作業,其他幾個調皮的學生都交了,怎麼她都未做?我心中充滿了疑惑,下課時,我提出讓她幫我一個忙,事情做完之後,我非常誠懇地感謝了她。借這個機會,我問她為什麼不做作業,她低著頭小聲地說:“老師,我忘記把作業本帶回家了,我明天一定會補好,行嗎?”我點了點頭,並安慰她:“我相信你一定很想認真完成作業。以後,回家之前把東西先整理好,然後再檢查一遍。”
總之,學生是各種各樣的,面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那方法也應是靈活多樣的。
批評作為一種語言藝術,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決於班主任說些什麼,而是取決於班主任怎樣說和在什麼場合說。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語言——這是能觸控到人性最細微特點的最精緻的道具。善於運用語言是一門偉大的藝術。語言可用來塑造心靈的美,也可以使心靈醜陋不堪。
(一)忌說氣話
學生犯了錯誤時,班主任生氣是難免的,此時,班主任最好先放一放,使自己冷靜下來,再對學生進行批評。
我記得有一次我班一名調皮學生不聽講,在和旁邊的人講小話,任課老師大聲呵斥“不願聽,給我滾出去!”那名學生也氣憤地頂道:“你想要我聽,我還不願聽呢!”說完便揚長而去……氣話就像一枚毒針,極易刺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習和思想的進步都受重挫,阻礙了其正常的心理和才能的發展,也使教育學生的任務歸於失敗。
因此,班主任在使用批評這個武器時,切忌用過激過火的語言。要做到不講氣話,班主任就必須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讓學生由衷地喜歡你,喜歡你所教的學科,並且不僅十分樂意接受你向他們提出的每一點要求和建議,還能從容地發表個人見解,同你平等地討論問題。
當學生髮生錯誤時,不要把他當做控制學生的把柄,而應從關心的角度,同時一起分析學生能夠過失的原因,使其心悅誠服,並以商量的口吻提出改進意見,讓學生處於協作參與成員的地位,主動承擔責任,克服缺點。
(二)情理並重
人是有感情的,任何批評不用感情去潤滑,只是一味硬邦邦地講理,學生很難入耳。俗話說得好“真誠所至,金石為開”,只有情理並重的批評語言,才是苦口良藥,學生才樂於接受。
去年,我班轉來一名叫陳華的學生。他調皮、貪玩,學習成績差,還經常欺負同學,是典型的雙差生。我經過家訪和課後瞭解到:他很聰明,很有主見,於是我在班上大膽地表揚他,當他第一次舉手回答問題時,我讓同學們給他以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他找到往日的自信。以後,經常能看到他高高舉起的小手。當他犯了錯誤時,我則把喊到家中,讓他和我促膝長談,說說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然後提出我的建議。陳華看老師耐心地和他交流,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從此,一天一天在發生變化。期末考試由原來的40多分變成了60多分,同學們對他的評價也大大提高。
(三)善用曲語
班主任發現學生的不良行為後,不可一味地居高臨下粗聲地責備學生,尤其是對一些高年級的學生,批評應減少直言,善用曲語,這樣既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達到了批評教育的目的。
這個學期的後一個月,我發現我班的李佳出現了“早戀”現象。為了避免他陷入難堪境地,消除他警戒和對抗心理,我向他講起了家鄉桔園的故事。在一個下午,我帶他到我們學校附近的桔園遊玩。看著他正玩得起勁的時候,我說:“桔子是我們黃草的特產,是我們這裡的驕傲。但你發現了嗎?春天時,你的爸爸媽媽對開了花的小桔樹會怎麼做?”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會剪枝,會把花摘掉。”“看來你真是觀察仔細的孩子。那你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做嗎?”“爸爸說,為了它以後能結更多的果子。”“是啊,為小桔樹剪枝、摘花是為了它以後能成長得更好,那你是否從中受到了一些啟示呢?”他若有所思地低下了頭……
(四)反話正說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其實,有時未必如此。如果教師在做思想工作時,講究語言的暗示,來個“反話正說”,可以使“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而能“利於病”、“利於行”。
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寫了幾道作業,很多同學都認真地在做,只有朱義同學伏在桌子上遲遲未動筆,坐在他旁邊的朱雲同學忍不住說:“老師,朱義趴在桌子上,什麼也沒做。”我風趣地說:“做作業之前是要進行認真思考,可能他正在冥思苦想了,相信他想明白了,一定會動筆做作業。”這時,朱義同學慢慢地抬起頭,感激地看了我一眼,拿起筆認真地做起作業來。
(五)因人而異,靈活多樣
批評的物件和內容要準確,批評的方式要因人而異。對於性格內向、情緒抑鬱、多愁善感、自我封閉的學生,當他們遇到困擾就容易導致行為越軌,應採取心理接觸,情感相容的“婉轉式”的批評,以幽默的語氣,解除其戒備心理。
星期天的晚上,按照慣例,我會檢查學生的作業,突然,發現鄧文彬同學未交作業,其他幾個調皮的學生都交了,怎麼她都未做?我心中充滿了疑惑,下課時,我提出讓她幫我一個忙,事情做完之後,我非常誠懇地感謝了她。借這個機會,我問她為什麼不做作業,她低著頭小聲地說:“老師,我忘記把作業本帶回家了,我明天一定會補好,行嗎?”我點了點頭,並安慰她:“我相信你一定很想認真完成作業。以後,回家之前把東西先整理好,然後再檢查一遍。”
總之,學生是各種各樣的,面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那方法也應是靈活多樣的。
批評作為一種語言藝術,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決於班主任說些什麼,而是取決於班主任怎樣說和在什麼場合說。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語言——這是能觸控到人性最細微特點的最精緻的道具。善於運用語言是一門偉大的藝術。語言可用來塑造心靈的美,也可以使心靈醜陋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