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火哥灰產圈
-
2 # 青衫茶談
“B2C”,聽起來很網際網路,很高大上,其實就是搞零售,直接面對消費者,變數多,全是個案,套路不了。
有痛點有癢點,個人舉例如下:
1.第一撥顧客之痛。小品類,第一撥客戶很重要。品類愈小,人群基數愈小,看似顧客滿天下,其實最開始需要找到你的第一批顧客,或者讓第一批顧客找到你。如果品牌調效能夠迅速建立起來,暗香盈袖,顧客會找到你;如果品牌識別度差,去找你的消費者那真是大海撈針。建立第一撥客戶,有利於後面做事的信心。
2.渠道之痛。看似都是藍海,實則是條窄門。定位很重要,但定位好了,馬上就能形成威力無比的槓桿效果,那是痴人說夢。初創品牌,特別是小資金創業的人,其實更重要的是先做好幾個專案,摸石頭過河摸摸水深水淺,然後才談得上有點底,知道自己模糊的方向,和自己的侷限。看準了目標,願意走窄門的時候,可能才是真正摸到點道道的時候。
4.競爭之痛。和同行殺紅了眼。覺得同行都是競爭對手,覺得同行都是分蛋糕的,需要活命就必須乾死同行,可能是初創品牌常常走進去的一個迷宮。
5.殺死自己的初衷之痛。品牌是上帝還是顧客是上帝的問題。做零售,接觸的人五花八門,各種各樣。見解和看法讓人眼花繚亂。去服務好顧客,可以說是順水推舟,但同時也會陷入被顧客牽著鼻子走的旋渦之中;保持高格調,冷冰冰示人,帥則帥,在沒有一個好的市場反饋的情形下,心裡會打鼓,會失眠,會崩潰。
6.時間成本之痛。小小口碑滾雪球,還是大刀闊斧玩佈局。資金充裕,當然不想玩滾小雪球這種事情,冒進一些去佈局,花它一年兩年虧本的錢,最終能不能撐得住?或者效果能不能反哺回來,是個問題。
7.團隊之痛。用人,團隊之痛。初創品牌需要一起打江山的黃金團隊,要有落地的踐行能力,也要有面對危機時候的應變能力,還要有互相促進和啟發的團隊張力和生機。不容易啊不容易。
8.目標之痛。階段目標的達成和長遠之計的實施。既然是初創品牌,在埋頭賺錢的同時,要有品牌打造的活動。
9.服務價值迷失之痛。抱著4D的理想主義而來,打磨成2D的鈔票主義。就算賺了錢,人也會迷失。迷失了創造價值的成就感,要想獲得新的增長,新的突破,太難。
10.眼界之痛。看得到什麼,才會去努力實現什麼,如果看不到,那如何去實現?品牌,是一種眼界、眼力吧。
留點餘地吧,不說了。請各位創業者說說。最近。聽說雷軍先生的創業天問,挑起了各位大佬的迴應。
你呢?“你是誰,你為什麼而奮鬥?”……
-
3 # 斑馬消費
別看茶葉產品的受眾範圍廣泛,一想什麼人都可以喝茶,其實沒真正分析這些群體,老年人、中年人以及年輕人各有所好,不同產品對應的人群不一樣,也不一定重疊。
所以,初創品牌最大的痛點就是怎麼獲取精準客流,而且是短時間內獲得一定數量的精準客流。
一般電商企業來做初創茶葉產品,要花錢買流量,茶葉產品還不同於其他快速消費的產品,受眾是比較窄的。
所以,必須從流量中篩選符合品牌消費水平、有購買力,而且對茶葉產品有興趣的客戶,這時篩選出客流的單個成本已經非常高,聽說國內幾家零食品牌獲客成本早已超過百元一位,而在10年前,這個成本還只是兩位數。
第二個痛點是時間成本比較大,比如關鍵一點是,怎麼培育潛在客戶的茶葉消費習慣,潛移默化中會耗掉大量時間,還不一定培育成功,成交幾筆生意,如果能成功一筆,帶來的口碑效應啟動了銷售,那麼尚可以覆蓋時間成本。
不然,錢肯定是白瞎了。
-
4 # 同看知產新視界
痛點在於對細分客戶需求的把握,既然是B2C的,那麼受眾非常多,如何對這些客戶進行細分,每一類細分客戶的需求到底是什麼?追求什麼樣的口味、口感、品質、價格、用途·······這樣才能找準自身茶葉的定位,才能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從而提供優質的茶葉產品及服務。
回覆列表
渠道之痛
流量之痛
品類之痛
渠道之痛佔據線下渠道。傳統茶商莫不是佔據省總代-省分銷-市總代-市分銷,代理分銷再大街小巷各色茶店鋪貨。佔據線下渠道,就有穩定銷售,掙大錢。
初創品牌,該思考如何搞定線下渠道?參考白酒江小白如何自底向上逆襲線下渠道;
搞不定渠道,如何避開渠道破局?
流量之痛佔據線上流量。大益、藝福堂、天福、八馬、竹葉青,莫不是佔據天貓雙十一銷量前十。流量玩大了,計算投產比,就能掙錢。
初創品牌,如何該思考如何從線上破局?參考樂純酸奶用網際網路方法引爆線上流量;
搞不來流量,你的茶葉賣給誰?
品類之痛開闢全新品類。做茶難就難在,消費者記得住品類,記不住品牌。聽過鐵觀音,知道烏龍、知道碧螺春、知道明前毛尖……那問你那個品牌的鐵觀音最好?那個品牌的碧螺春有辨識度?
品類之痛,在定位之痛。所以,該如何已品類破局?「現代派中國茶」是新品類,花果茶是新品類,桑茶、喜茶是新品類,抖音的占卜茶是新品類。
破局點小博大、垂直精準、差異化、產品營銷。常規思路,如何打得過老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