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鴻哥iouyh福小鋪
-
2 # 古風93814281
謝邀,別說二戰,西方在古羅馬時代就允許投降,無非是尊嚴上要受到侮辱等罷了,那時候羅馬軍團如果選擇投降,會被解除武裝,收繳軍團的象徵如鷹旗等。官兵會被要求鑽過牛軛搭建的拱門,還要贖金等等,但是總之是可以投降的。後來的中世紀,戰爭的主力是騎士,也就是各級貴族,戰敗後同樣可以投降,也會被優待,直到用贖金贖回。當然那些步兵也就是農夫可能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他們可能被賣作奴隸,也可能被殺死,因為對敵人來說這些人沒有那麼高的價值。因此西方的傳統是允許投降的,這是一種傳統、習俗,和榮辱沒有太大的關係,和東方不太一樣,其實東方在春秋戰國時期也不太在意被俘和投降的,但是越往後,對戰爭中的降、俘越不能容忍,成了不成功便成仁。東方最極致的要算日本了,不是剖腹就是玉碎,把死亡都搞成一種藝術。其實就是一根筋,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人還在,總有機會打敗對手的。
首先要了解,允許投降的狀況是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別無選擇的選擇,絕非槍聲一響就立即投降的那種;
其次投降只是為了儲存生命,並且只可供認規定可以供認的資料,否則就是背叛;
最後就是好好保重自已,相信祖國,相信個人會有一天走出戰俘營。
二戰時期,能流亡的,大多數是不會選擇投降,因為投降的後果很嚴重,至少會受到勝利者的強制壓榨勞動力,沒有任何保障,僅靠國際公約艱苦度日。
一般的投降都是在彈盡糧絕,毫無增援或者是整個國家都已淪喪情況下,迫不得已放下武器,但也有特殊情況,二戰末的德軍,他們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向歐美軍隊投降,一條是向蘇聯投降,總之是打不下去了,只能尋找哪一條投降之路更加能得到善待而已。
有不少偉人也有投降經歷,但一點也不妨礙其成長為偉人,最出名的是丘吉爾,他在一戰中說是被俘,唉,其實是投降啦,可此人身雖陷於囫圇,但心卻嚮往祖國,找個機會逃出了戰俘營,呵呵,投降也是一種儲存實力,留待有用之身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