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嫦娥動漫
-
2 # 娛樂作家
《解憂雜貨店》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寫作的長篇懸疑小說。此書獲得第七屆中-央公論文藝獎 、榮登紀-伊-國屋、誠-品、博-客-來、金-石-堂各大排行榜第1名,亞-馬-遜中國2015年度暢銷圖書榜第二。
《解憂雜貨店》電影由王俊凱、迪麗熱巴、董子健主演,電影於17年拍攝的獲得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即金鳳凰獎。
-
3 # 東京小董哥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回答如何評價東野圭吾這位作家。我想國內有許多入坑日系推理作品的朋友都是通過東野圭吾愛上日本推理的。我也不例外,我最早看的推理小說就是他寫的《白夜行》直到現在我都覺得這部作品是我心中不可動搖的最讓人動容的作品,閱讀體驗也很不錯。但是東野圭吾的作品屬於文化快消化後的產物。閱讀東野圭吾的作品你可以發現他的字裡行間很少有環境描寫,多數以人物對話來構成故事大綱。《解憂雜貨店》也是這樣的風格。而這種群像劇的故事也是東野圭吾最近創作風格的一種轉型。最早他的創作風格是偏本格的,像《沒有凶手的推理夜》《放課後》這幾本早期小說都是以詭計流來支撐整個故事。之後在社會派的壓力下他不得不轉型社會派,沒想到《白夜行》一炮而紅。而在綾辻行人、島田莊司等新本格推理盛行後,東野圭吾也開始不斷嘗試模仿和借鑑,最終再次完成轉型。他的《解憂雜貨店》可以說借鑑了許多像伊阪幸太郎這樣擅長“群像劇”的作家的寫作風格。說實話我覺得因為國內東野圭吾知名度極高,但同樣的風格最經典的還是伊阪的《金色夢鄉》和《華麗人生》如果沒有讀過可以去試著讀一下。個人覺得《解憂雜貨店》與這兩部相比只能說是同類型的及格線作品。但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而且每一部小說每一個故事都是作家用心撰寫的,所以我不覺得存在孰優孰劣,但是說到名氣的話,確實國內東野圭吾是最知名的日本作家了吧,這多少會給客觀評價帶來影響。最後晒一下我的書櫃哈
是不是雞湯不要緊。從客觀一點的角度,或者可以看得更真切。
那些諮詢者並不是無路可走,也不是希求老爺爺的智慧與建議,其實他們還有活路,有選擇,只是缺少勇氣。而沒有選擇的人,是不會給老爺爺寫信的,他們只有現實,無論接不接受。藏身於諮詢者背後,若隱若現的人或事,沉重又灰暗。我想這才是現實的底色。
比如第一章,比月兔更不幸的是那一批拼命訓練入選的運動員,因為日本政府追隨美國抵制奧運會而無緣參賽,“事實上直到正式決定抵制之前,日本的選手們一直都相信能參加奧運會””想到已經入選的朋友,心情很沉重“。
第二章,大家都被深夜的口琴聲打動。可是,父母心更感動人吧。
克郞在二十一歲的夏天打電話告訴父母退學的事,電話那端母親頓時就哭起來了。當晚父母便趕到東京,在六疊大的房間他們一直談到天快破曉。誰也沒有讓步。
父母整晚幾乎沒有闔眼,第二天一大早,就搭頭班車趕回去了。克郎在公寓的窗前目送他們的背影離開,覺得兩個人的背影都看起來很落寞,很矮小。克郎忍不住對著他們的背影合起雙手。
為奶奶守靈那夜
健夫走向棺材,緩緩開啟白布。白布裡的東西亮了一下。克郎立刻知道那是甚麼。
是刀子,是一把舊刀。關於這把刀的故事,克郎已經聽得耳朵都快長繭了。
那是祖父當年開“魚鬆”時用的刀子。健夫決定繼承家業時,祖父把這把刀傳承給父親。健夫年輕時,就是用這把刀練習。
健夫在棺材上攤開,把刀放在上面。他抬頭看著遺像後,雙手合什開始祈禱。
看到父親的身影,克郎感到痛苦不已。因為他似乎可以猜到健夫在心裡對祖母說甚麼。
。。。讀這一段的時候,寒光乍現。支撐起理想的豈止克郞一個人?但願克郞在火災中遇難的時候,他們的父母已經不在人世了。拼著命苦撐,讓孩子任性地追求自己的人生,這便是父母。
第三章,在CIVIC車上等到天亮。
“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老爺爺的話自帶光芒。
但是,來看老爺爺:
形單影隻的孤獨生活
貴之掃視著房間,牆上的裂痕映入眼簾。
雄治想必也瞭解兒女的難處,儘管身體不好。卻隻字不提關店的事。
他的店赤字到紅彤彤一片。
他的店關了一週兒女們才發現。兒子來看他,發現門上了鎖,燈關著,老爺爺躺在被褥上,眉頭緊鎖,緊抿著嘴脣,神色間流露出深切的痛苦。
“貴之”雄治開口了,“有房間嗎”
“那就叨擾你們了”
貴之心裡有數,兒子且不提,美芙子心裡肯定不樂意。。。
東叔的字很質樸,很淡,不過分渲染,更不屑煽情,但格外經嚼經讀。這是所謂雞湯不具備的品質。你稍稍品味,字裡行間都溢滿了老人孤寂與淒涼。
老爺爺為人解憂,實際上也是拯救自己的晚年生活,以及在冥冥之中守護曉子。
第四章,聽著披頭士默禱。
那個一筆帶過的浩介表哥。
當他發現堂哥在電視前看著披頭士訪日的轉播畫面,忍不住流下眼淚時,他發自內心地感到驚訝。
三年後,堂哥突然死了。他騎機車發生了車禍。他的父母哭著後悔讓兒子考取了機車駕照,還在葬禮上說,就是因為聽那些音樂,才會結交壞朋友。那些音樂指的就是披頭四的音樂。
披頭士解散,讓浩介對過往的認知產生了質疑。父母逃債那晚他自己跑了,導致父母自殺,將新生的機會留給了孩子。。。真正迷茫、絕望的人是在諮詢者背後。
恰好手上有一篇三鳥由紀夫寫的《披頭士風聞記》,1966年6月30號的首場演出,披頭士的表現跟浩介對電影《順其自然》的感覺一樣:不過如此。反倒顯得觀眾的狂熱不可理喻。“這些少女們似是在開一個自己引火焚身的晚會”“樣子實在叫人擔心,所謂狂熱總有某些灰暗要素”
表哥之死,浩介逃跑,都摻和了偶像情結。不奇怪,從伊阪幸太郎《金色夢鄉》,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等日本文學中屢屢出現的披頭士元素,可見披頭士作為時代風向標的印跡難以磨滅,是好是壞已經一言難盡。
還有那個開車墜海的未婚媽媽,死之前,只有三十公斤,沒有工作,沒有像樣的食物,雖然說不是攜子自殺,而是意外事故。但對一個窮途末路的人來說,有什麼區別?
。。。我喝不出什麼雞湯的味道來,倒是五味雜陳。。。
深夜,聽小野洋子,聽南天群星。嗯,小野洋子是一個意外,一個驚喜,她的歌喉像一隻貓用舌頭舔你的腳心,癢癢的,讓你按耐不住,循著她的歌聲,哼起來,跳起來,可是,怎麼都輕鬆不起來。
我也看到了他們眼睛裡閃著光芒和希望,我也get到了陪酒女與三個小偷之間的喜劇色彩,但整個故事,不過是或深或淺的灰暗中,透出一縷光,而且這光多半是借了時空幻想出來的,否則,丸光園無藥可救,否則,老爺爺的心願怎麼了結。可見東叔用心良苦,但不也恰恰反襯出對現實的無可奈何?
最後回顧:
坐在副駕駛的雄治定定地望著雜貨店。數十年來,一直是這家店支撐著他的生活,此刻難免依依不捨。更何況對他來說,這並不只是個做生意的地方。
“嗯”雄治小聲呢喃,“好了,走吧”
“心願已經了結了嗎?”
”是啊,現在一切都結束了。“說完雄治閉上了眼睛。
個人所得:生活中的煩惱就是老爺爺雜貨店裡的滯銷品,要麼瀟灑地處理掉,另作打算;要麼讓時間去買單,時間會化解掉它們。當然,時間本身就是很多人付不起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