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致遠君說
-
2 # 市場調查部蘇總
據史料記載,永璘出生的時候乾隆已經五十歲了,放到現在也算是老來得子。不知大家對初中的一篇詞還有沒有印象?裡面這麼說道: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按照身為父母的思維,肯定對自己的小兒子寵愛有加,乾隆也是,五十多歲正是享盡子孫繞膝的天倫之樂的時候,在永璘出生後的幾年裡他確實也是乾隆心口肉,給予了小兒子最大的寵愛。
老爸不愛大哥愛。永璘的胞兄嘉慶帝親政後,將其封為惠郡王,不久改任慶郡王,還加權臣和珅的豪宅賜給了他。
不經如此,嘉慶帝還命他為乾清宮行走,即讓他參決大政。但這個浪蕩子紈絝成行,荒唐不斷,被責罰俸銀。但是,嘉慶二十五年,永璘病重,被晉升為慶親王。晚清著名的慶親王奕劻,就是他的孫子。
愛新覺羅·永璘與永琰都是“令妃娘娘”魏佳氏所生,但兄弟兩同母不同命
在乾隆的皇子裡面,永璘是比較異類的一位。可能天下父母都喜歡么兒,再加上永璘九歲喪母,乾隆非常疼愛這個小兒子,給了他很大的自我空間。
乾隆對永璘的寵愛,也造成一個副作用,那就是永璘從小就不愛讀書,連滿人的“老本行”騎射也不感興趣。兄弟幾個裡面,永璘是最不成器的一位,還無法無天,稍微長大點就經常身著便服溜出宮,在外面尋花問柳。
永璘看似不求上進,卻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的定位,這一點與他叔叔弘晝有幾分類似。
-
3 # 浮生若淺
提起乾隆帝的兒子們,最最知名的莫過於五阿哥永琪,再其次是後來登上皇位的十五阿哥永琰,卻很少有人提及嘉慶帝同父同母的弟弟——十七阿哥永璘。
永璘是令妃的幼子,嘉慶帝的同母弟弟,也是乾隆帝最小的兒子。他出生於乾隆三十一年,那時候他的生母魏佳氏已經是皇貴妃之尊,是有實權的皇貴妃。自古幼子在家都是十分受寵的,永璘也不例外,自小萬千寵愛於一身,寵溺過度帶來的結果就是,永璘不愛讀書,文武皆不行,成日遊手好閒,四處胡鬧。
令皇貴妃於乾隆四十年去世,此時的永璘才9歲,被交給了穎貴妃巴林氏撫養。養別人家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尤其永璘自幼得乾隆帝偏愛,可想而知,接管永璘撫養的穎貴妃也只能是接著寵著。
雖說永璘文武皆不能吧,但有一點,他對自己的認識和定位是很清楚的。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所以一直對皇位的志向也不遠大,他一生最大的夢想竟然只是得到和珅的那棟府邸。後來他的哥哥嘉慶帝繼位親政後,抄了和珅的家,把這個府邸賜給了永璘,永璘則高高興興完成了他一生最大的夢想。
嘉慶帝親政後,封了永璘慶郡王,同樣也把一些事務交由他去做。可惜永璘做的並不好,總是丟三落四,處理得糊里糊塗的: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永璘奏事把奏摺交於大內奏事太監,與體制不符,被罰俸祿。嘉慶二十五年,永璘病重,晉封為親王,死後,諡號為“諡號為僖”。永璘的一生,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為,更沒有什麼傲人的政績。但正是他這麼“不行”,這麼“不能幹”,這麼“不智慧”,才免於被嘉慶帝猜忌,免於出現兄弟鬩牆的悲劇。像他這麼富貴自在喜樂的一生,也未嘗不是一種幸運。
-
4 # 我是趙帥鍋
說起乾隆帝最小的兒子愛新覺羅·永璘,很多人肯定不熟悉,但說起嘉慶皇帝和令妃娘娘魏佳氏,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這位愛新覺羅·永璘,就是令妃娘娘的小兒子,嘉慶皇帝的親弟弟。
據史書上記載,令妃共生下六個孩子,四子二女,不過能夠活到成年的僅有二子二女,兩個女兒雖然活到成年,但卻也在二十多歲時,先後香消玉殞。最終能夠活到老年,只有十五阿哥永琰(嘉慶皇帝)和十七阿哥永璘。
這位永璘,是在乾隆三十一年出生,當時其母親令妃正深受乾隆的寵愛,所以愛屋及烏,永璘也受到乾隆的重視和喜愛。
但可惜的是,這種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在永璘9歲的時候,他的生母令妃因病去世,永璘便由交穎貴妃巴林氏撫養長大。
此後的永璘,開始變得越來越不著調,他既不愛讀書,又不善騎射,反而特別喜歡聽戲唱曲,還時常微服溜出皇宮,出入於市井狹巷之中,完全就是一個紈絝子弟,這讓自詡為十全老人的乾隆非常沒有面子,以至於他經常忍不住感慨:自己英明一世,怎麼會生出這樣一個廢柴兒子!
屋漏偏逢連夜雨,據史書上記載,永璘長的是五大三粗,黝黑結實,毫無貴族氣派,這讓一表人才的乾隆更是不滿,甚至一看到他都心生厭惡,都一度要懷疑他是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在這種背景下,永璘自然而然成為乾隆最不喜歡的兒子。 所以,永璘在乾隆朝,基本沒有什麼好的晉升,直到乾隆五十四年,永璘滿25歲時,他才勉強被冊封為貝勒,自此就再也沒有任何晉升。
要知道,乾隆的十七個兒子中,除去因英年早逝而未冊封的,其他所有皇子,都是親王或者郡王,他們的冊封年齡,大都在二十歲之前。
比如,永璘的親哥哥嘉慶皇帝,他在13歲時就被乾隆帝祕立為皇儲,在19歲時,被正式冊封為和碩嘉親王。由此可見這位永璘是多麼不受乾隆待見,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乾隆完全沒有把永璘當做親兒子在對待,因為貝勒一般都是冊封給皇帝兄弟們的兒子的。
不過,永璘的運氣也算不錯,雖然父親不疼他,但他的哥哥嘉慶皇帝卻非常疼愛他。在乾隆去世後,永璘的好日子也就正式到來,嘉慶先封永璘為惠郡王,後又改為慶郡王,他也由此成為清代歷史上的第一代慶王爺。
後來,大貪官和珅被抄家以後,永璘很喜歡和珅的府邸,嘉慶便毫不猶豫的將和珅府第賜給他作為慶王府。有了兄長的庇佑,永璘變得越發任性張狂,在嘉慶五年,他的養母穎貴太妃七十大壽,永璘沒有按照規定事先向內務府稟告,就擅自跑進宮祝壽;
後來,永璘奏事時,又違背規定擅自將奏摺交於內奏事太監。甚至而言,他還把唱戲雜耍的戲班子召進了王府,整日躲在王府豪宅裡面享樂玩耍。這些事情,讓嘉慶很是生氣,他多次降旨斥責,但最後顧念兄弟情誼,往往也只是給予罰俸祿這種不痛不癢的處罰。
以至於到最後,嘉慶也明白自己這個寶貝弟弟就是個不成器的主,於是乾脆從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永璘也由此玩得更是肆無忌憚。但總的來說,永璘雖然行事不著調,但基本也都是犯各種無關痛癢的小錯,真正的違法亂紀的事情,都是一件也沒幹過。
就這樣瀟瀟灑灑過了二十多年,等到嘉慶二十五年,素來身體強健的永璘突然病重不起,嘉慶很是憂慮,他多次親臨慶王府探視,為讓永璘高興,還下旨將永璘進爵為親王。只可惜這福氣最終還是沒有留住永璘,在進爵不久之後,慶親王永璘就一命嗚呼,享年55歲。
永璘死後,嘉慶親筆給他寫下碑文:“……先皇幼子,朕之愛弟。五十有五,忽桐華而凋謝,爰諡曰僖,以肖生平……”事後,嘉慶特意為永璘選了個“僖”字作為諡號,僖,喜樂也,恰好是對永璘遊戲人生的真實寫照,嘉慶帝定此諡號,可謂知弟莫若兄!
-
5 # 老照片
愛新覺羅·永璘,是乾隆帝的寵妃令妃所生的十七皇子,也是乾隆最小的一個兒子。永璘出生時,乾隆已經五十六歲了,在現在來看可以說是晚年得子,再加上又是自己最寵愛的妃子所生的么兒,對永璘更是過度溺愛。就連之後繼位的嘉慶帝、同為令妃所生的永琰也經常“吃醋”。
永璘雖然一生荒唐,但嘉慶對這個弟弟還是很寬容、愛護的。永璘有時舉止逾矩,也會收到嘉慶的懲罰,但都沒真把他怎麼樣。所以當永璘病重、生命垂危時,嘉慶帝痛心疾首,親自探望,並晉封他為和碩慶親王,但可惜最終都沒能挽救他的性命。逝世時,享年五十五歲,諡號為僖。
-
6 # 白玉禪傳說
提到永璘,不得不提一個著名景點:恭王府。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恭王府前前後後有過三家主人,最有名的,是乾隆朝的和珅,和咸豐帝的親弟弟,晚清最重要的男性政治人物恭親王。另外一個主人,就是這位永璘。
永璘,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一生。是乾隆最小的兒子,這個時候的乾隆已經五十多歲了。屬於老來得子,倍受乾隆的寵愛。他媽,令妃,這個時候已經是皇貴妃了,是乾隆後宮裡位份最高的女人。所以說,永璘不但受皇帝爸爸的疼愛,還因為皇貴妃媽媽的原因而子憑母貴,他的出生以及童年,簡直是宮裡最尊貴最受寵愛的王子。也許是這哥們太被溺愛,或者是一早就知道哥哥永琰已經內定為接班人,所以他四處遊蕩,明哲保身。不成器,但是個逍遙王爺。一張嘴,就找他哥哥要來了和珅的府邸作為享受。
嘉慶皇帝對於這個弟弟也是非常的寵愛。他親政後,先是封了永璘為慶郡王,後又在嘉慶二十五年,晉為慶親王。可惜永璘不久後去世,享年五十五歲。應該是開開心心的玩了一輩子。最後的諡號為“僖”,多麼的形象~
-
7 # 鳶飛九天2018
清朝的宮鬥劇,絕對是現在古裝劇的主流軍。帝王家的爭權奪勢,美人之間的勾心鬥角,更成了編劇和觀眾難得一致喜愛的題材。尤其是乾隆年間所發生的故事,總是不厭其煩地被搬上銀幕。
在乾隆的眾多妃子中,最為傳奇的莫過於令妃了。她從一個包衣奴才做到皇貴妃之位,10年給乾隆生了6個孩子,甚至還有一人是未來皇帝,她的人生故事即便是放在現代社會,也絕對是一個傳奇。
令妃影視劇照
令妃所生的最後一個兒子,是乾隆所有皇子中年紀最小的十七皇子愛新覺羅·永璘,根據清朝歷史記載,據說這個小皇子備受乾隆帝的寵愛,但是,卻也是眾多皇子中資質最為平庸,也最無能的一個,這是為何呢?
其實永璘受寵並不奇怪,即使在普遍家庭中,寵愛老么也是最常見的現象,更何況,他的生母還是乾隆的寵妃。永璘出生時,乾隆帝都已經年近花甲,年紀大的人都喜歡小孩,乾隆也不例外。只是,老話說得好:“慈父多敗兒”,這句話極準確地體現在了永璘的身上。
乾隆皇帝
除了乾隆的寵愛以外,永璘打小在穎貴妃膝下長大,因為令妃在他九歲的時候就撒手人寰了。穎貴妃一直無兒無女,所以乾隆就將這個小兒子交給了這位貴妃撫養。
在那偌大的深宮之中,如若有一個孩子作為依靠,那些妃子的下半生也不至於過於淒涼,更何況這次送來的還是一位皇子,所以穎貴妃一直將永璘視為己出。正是因為家長的無限寵溺,才讓這位皇子整日無所事事,行事極為放縱。
永璘影視劇照
他壓根不愛讀書,時常溜出皇宮,在戲園子裡面看戲,又或者是和僕人在外面玩耍,整日過得逍遙自在。而他的哥哥們日都在書房苦讀,閒暇時間還要學習騎馬射箭,卻也換不到乾隆那麼多的寵愛。這樣的一位紈絝子弟,一般來說不會有什麼很好的下場,尤其是深宮之中,兄弟之間都是勾心鬥角,如若往後沒有了乾隆的庇護,他又能有什麼好下場的?
嘉慶畫像
然而事實正好相反,這位皇子最大的優點就是不貪戀政權。根據史書中的記載,乾隆身體每日愈下,他身邊的人見他如此受寵,便提議永璘爭權奪位,但是他自己卻說,治理天下的重擔壓根不適合他,如果能將和珅的府邸賜予自己,他也就滿足了。當然,乾隆在世之時,和珅是備受皇帝寵愛的權臣,自然不能夠為了一個皇子而得罪朝中大臣。
和府、即現在的恭王府
後來他的哥哥嘉慶帝做了皇帝,奪去和珅的頂戴花翎,將和珅的那座府邸是給了永璘。可見,他的這位皇帝哥哥,對於一母同胞的這位弟弟也是十分寵愛。只是這位皇子也確實有點不爭氣,他屢屢違背規矩禮儀,比如在未經稟報的情況下擅自回到後宮給穎太妃賀壽,還有等等一系列事,曾讓他是遭受懲罰。
-
8 # 祗樹
“先帝幼子,朕之愛弟,五十有五,忽桐華而凋謝。爰諡曰僖,以肖生平。”
這段話,正是乾隆皇帝最小的兒子—愛新覺羅永璘死後,他的胞兄、嘉慶皇帝為他題寫的功德碑文。關於這個弟弟,嘉慶皇帝用一個字形容:僖。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54歲的乾隆皇帝老來得子,也就是第十七皇子永璘。
也許乾隆知道自己再也“造不出”兒子的緣故,自這個孩子出生,就寵得不得了。寵到什麼程度呢?
大家都曉得乾隆是個“巡遊達人”,一生七下江南,周邊省份更是經常巡查。自從永璘出生之後,每次出來,必帶著他。那麼多兒子、閨女,都是輪著帶,唯獨永璘不缺席,其獨寵可見一斑。
同時,清朝歷代皇帝對皇子的教育,也是歷朝歷代最嚴格的!皇子一生下來,無論是不是儲君(太子),都要按照太子的標準來教育,不僅要有琴棋書畫、還要騎射弓馬。稍有荒廢,就會遭到皇帝的斥責。
因為他最年幼,在一幫大皇子裡頭,就顯得有些笨拙。不僅不用功讀書,滿族人必學的騎射也是能躲就躲、從不認真學習。這種事情要是放在其他皇子身上,估計少不得挨一頓罵,乾隆皇帝知道了以後,竟然笑著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譯為:小時候聰明,長大了也不一定成才。言外之意,“你現在好好玩吧,長大了有你哥罩著你呢。”
可見,乾隆雖然極寵永璘,卻非常清楚,他不是當皇帝的料。既如此,何不由著他性子足折騰呢?
永璘雖然不學無術,卻也明白這一點。有一次,乾隆召集一幫兒子開會,大意無非是探探誰想當皇帝。沒想到永璘卻直白的說:
“當皇帝多累啊!我就覺得和珅的宅子又大又寬敞,哪個哥哥要是當了皇帝,千萬要把和珅的宅子賞賜給我。”皇位之爭,從來都伴著血;皇子越多,血流的越多。
乾隆有17個兒子,諸多皇子的明爭暗鬥,自然也不可避免。然而,皇子們在聽到弟弟如此識趣兒,全都放鬆了對他的警惕,任由他吃喝玩樂。
永璘也真是不辜負哥哥們的厚望,徹底放開自我,每天縱情聲樂不事學習。
這一年,永璘剛剛30歲,正當而立之年。按照傳統觀念,到了這個年紀的男人,就該自謀生路了。
親爹是皇上,親哥是皇上,還“自謀”什麼生路?這就是生路!
想來也是,永璘自懂事以來,給哥哥們樹立的形象就是十足的紈絝子弟。哥哥一繼位,立馬拿和珅下手,不僅抄了和珅的家,還處死了他。
處死和珅之後,嘉慶並沒有忘記弟弟的“遠大理想”——要和珅的府邸。於是,和珅屍骨未寒,和府就改姓愛新覺羅了。
看來,小兒子不僅得老爹疼,還得老哥疼;不止是疼,還死命慣!也就是任他由著性子折騰。
話說有一次在紫禁城裡瞎逛,忽然看見皇后乘坐鑾輿經過。
要知道,普通臣子是禁止在紫禁城隨意走動。乾隆已死,永璘雖是嘉慶的親弟弟,但君臣有別,他又有了“和府”,故而在紫禁城應當遵守“臣下”的規矩。
但是,永璘對這些規矩全然不顧,可見嘉慶對其嬌慣。
當永璘看見皇后經過時,不知哪根筋軸了,竟然彎弓搭箭,射向皇后!皇后沒留意被箭射中,嚇了一大跳,永璘看到之後,竟然哈哈大笑。(兄弟不*嫂,日子過不好,古人誠不我欺也!)
換別人,這就是“欺”君之罪,就算不死,也要流放寧古塔。
兄弟調戲嫂子這種事都能忍,還有什麼事情忍不得?這也正說明了嘉慶對這個弟弟的寵溺,一點也不亞於老爹。
父兄都如此寵,永璘的日子自然是逍遙無比。沒錢了,就伸手管哥哥要。嘉慶對永璘的要求也低,只要他不陰謀造反、殺人放火,愛怎麼玩就怎麼玩。
逍遙的日子多了,弊端也是非常明顯的:早死。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永陵病重去世,享年54歲。當年乾隆生他的時候,也是54歲,想必冥冥中自有天數。老爹一生好玩,永璘一生也好玩,莫非繼承老爹的遺志?
玩了一輩子,也難怪他的諡號是僖。
看來,最懂這個弟弟的,還是嘉慶這個當哥哥的呀!要不然,怎麼會“尋諡曰僖”呢?尋,就是一會兒、馬上的意思。
-
9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挺好的,雖無緣皇位,卻也胡作非為安穩一生。
不過永璘也有自己的特點,比如——胡鬧!
永璘是乾隆的第十七個兒子,也是最後一個,魏佳氏在40歲那年生下了他,乾隆得此幼子,比較溺愛,所以永璘是個被寵壞的孩子。
當然這也可能不是他的本性,因為到乾隆晚年臨退位時,只還有四個兒子在世,分別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七子永璘以及皇十五子嘉慶。
四人中永璇和永瑆同為金佳氏所生,永琰和永璘同為魏佳氏所生,但永璇腳有殘疾,永瑆不善騎射、文化水平高(一想就能想到宋徽宗之流),那就只能是永琰和永璘競爭,而永璘被排除的原因就是太能胡鬧。
正史對永璘記載不多,在《嘯亭續錄》也專門對永璘的記載:“慶僖親王諱永璘,純皇帝第十七子也。貌豐頎黧色,不甚讀書,喜音樂,好遊嬉。少時嘗微服出遊,間為狹巷之樂,降封貝勒。經睿皇帝屢加斥責,晚年深自斂飾,燕居邸中,惟以聲色自娛而已。然天性直厚,敦於友誼,與之交者,務始終周旋之。御下寬縱,護衛於眾中與之倨傲嬉笑,亦不責也。純皇帝末年,覬覦者眾,王笑曰:“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頂上。惟求諸兄見憐,將和珅邸第賜居,則吾願足矣!”故睿皇帝籍沒和相時,即將其宅賜王居之,以酬昔言。庚辰春薨逝,睿皇帝震悼,賻衤遂甚優,異於他邸焉。”
放心的嘉慶在乾隆前腳剛走,自己剛掌權的時候,就給永璘封了個惠郡王,之後改慶郡王。後來抄了和珅的家,就遂了永璘的願,把和珅的宅邸賜給了永璘做王府。
總的來說,永璘一生都在混吃等死,無所建樹,事實也不准他有所建樹,不然他根本活不了那麼久,那樣就不會有他那個著名的孫子了,這個孫子就是晚清鉅貪奕劻。
-
10 # 離上青
大傢伙看到永璘這個名字可能頭腦一時反應不出來是誰,但是一說起乾隆,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乾隆作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長壽皇帝,享年九十餘歲,真真正正的古稀之年,而他膝下共育有十七個兒子,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他的最小的兒子十七阿哥-愛新覺羅.永璘。
但是在皇族之中,最後要看的還是自己才能和德行,可是永璘自幼便不求上進,這也就決定著他以後沒什麼太大的出息,他不僅不喜歡《四書五經》之類,甚至就連宮中其它皇子都會的騎馬射箭他也嗤之以鼻,不願學習。整日就知遊手好閒,一副紈絝子弟模樣。對那所謂的權勢也無半點念頭,乾隆出於對永璘的喜愛便任他而去。
嘉慶二十五年,永璘最後因患重病薨。嘉慶為其提號,諡號為“僖”,意為尋歡作樂,放浪形骸。可謂對自己親兄弟知心知底。淺談永璘這一生,其實很簡單很普通,在當今的社會不知多少人羨慕這樣的生活,我們不必去譴責永璘的遊手好閒,我們也該看到他的知足常樂,他相比較於我們他的一生太過平坦,我們比他多了一些挫折、磕絆。
至少他這一生未曾虧待過自己,及時行樂,我也不禁感嘆,不需要奮鬥便能過上安穩舒坦的日子,自己要是那個時候的永璘應該也會和他一樣嗎?
回覆列表
乾隆皇帝一共生育了17個兒子和10個女兒,最小的兒子叫永璘。
一、才智平庸,行為粗鄙根據《嘯亭雜錄》記載,永璘長得黝黑結實,五大三粗,不像皇族子弟。其人自幼討厭讀書,只喜歡聽戲唱曲,還經常溜出皇宮,混跡於市井狹巷之中。
《清仁宗實錄》中,嘉慶諭內閣:朕弟慶郡王永璘,幼齡時仰蒙皇考高宗純皇帝鍾愛。每逢巡省,必蒙考命同朕及成親王隨扈,共荷恩慈。因伊幼年讀書資性稍次,騎射亦未甚嫻習,仍邀眷愛。
二、不貪權勢,頗為自知有一次,皇子們聚在一起,說到了皇位繼承的事情。大家都表示出對皇位的濃厚興趣,只有年紀最小的永璘淡然地說:“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頂上,唯求諸兄見憐,將和珅之府邸賜予,吾願足矣。”
兩個月後,嘉慶皇帝開始收拾和珅。很快,和珅就被以二十大罪狀革職入獄,賜死於家中。和珅死後,嘉慶皇帝將和珅豪宅的一半賞賜給弟弟永璘。
三、屢有違制,常遭責罰永璘“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屢屢有違制之舉,常遭嘉慶帝的懲罰。
1800年正月,永璘的養母穎貴太妃過七十大壽。永璘給她準備祝壽禮物,卻沒有在奏摺裡說清楚這一點,不符合禮制,被嘉慶皇帝責令退出乾清門,依然在內廷行走。
1816年,永璘將奏摺交給大內奏事太監,由他們轉交,不合制度,被罰去俸祿。
1820年,永璘因為過於聲色犬馬,身體被拖垮,一病不起。嘉慶皇帝親自前去探望他,將他晉封為親王。永璘很快就病逝了,年僅54歲。葬於昌平城西南40裡處的白楊溝內,至今該地仍留有墓園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