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月與安生
-
2 # 華年1979
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生:shēng
深:shēn
按七絕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
從“平仄”看,“生”與“深”均可。
從畫面感與意境來看,我個人傾向於“生”。因為“生”有動感,有生機,與後面的“人家”的意象呼應,有“人家”就有活潑潑的生活,“生活”首先是“活”的,“動”的,正好與“生”呼應。
如果用“深”的話,不符合常理,“人家”既然在白雲“深”處,那麼,肉眼豈能看到?既然看不到,何知“白雲深處有人家”呢?有人會說“作者就不能猜嘛?”可以猜,但是會損害閱讀過程中的畫面感體驗,就會出現《人間詞話》裡所說的“隔”的情況,不夠“撲面而來”,不夠“身臨其境”。
所以,我認為是“生”。
-
3 # 涇水秋風
杜牧《山行》一詩,有版本寫著“白雲生處有人家”,另有版本寫作“白雲深處有人家”。
在杜牧自己的《樊川集》中,用“生處”的比較多。目前學術界認可,比較通行權威的點校本——《杜牧集系年校注》(中華書局2008年版)和《樊川文集校注》(巴蜀書社2007年版),也都寫作“生處”。
“深處”則常見於他人著作對杜牧詩句的轉引,文獻價值遜色於前者。
另外,從詩意上看,“生處”可以理解為“白雲形成的地方”,而“深處”則可理解為“雲霧繚繞的深處”,兩個意思都能講通。
明朝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卷三十六“考文”中評述道:“杜牧之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亦有親筆刻在甲秀堂帖中。今刻本作‘深’,不逮‘生’字遠甚。” 直言用“生”字意境更佳。
綜合考慮上述條件,現在教材中選用的是“白雲生處有人家”這一版本。
-
4 # 極品龍顏
這應該是我們特別熟悉的一首詩。來自晚唐杜牧的《山行》。
杜牧和李商隱之所以被後世稱為小李杜,就是他們在詩詞的遣詞造句、意境錘鍊方面獨樹一幟,幾乎可以媲美盛唐的大詩人李白和杜甫。
在我個人眼裡,杜牧是個非常卓越的詩人。
這首詩也是我們小學課本就選錄的一首詩。
而關於“生”還是“深”的問題,我看到的更多的印刷品,都把它寫成了“生”。
其實,這兩個字擱在句子裡,怎麼讀都順口,也符合平仄的要求規律,並不能解釋清楚該是“生”還是“深”。
但既然被稱為小李杜之一,自然功力造詣上不輸他人,像這種文意上的體現更能淋漓的表達。
我們不妨看這兩個字。
深,是形容詞,一般形容深不見底深不可測,具有向下的指向性,帶有縱深感,厚重感。
生,則是處於升騰的狀態,是一種上升的趨勢,也是一個很有意向的動詞,可以充分顯示作者目力所及的意圖。
整幅作品來看,用“生”會更有動感,更有姿彩,容易讓整個畫面活泛起來,生動起來,所以我選“生”。
事實也是如此,書本上也是“生”,而不是“深”。
-
5 # 司浩中135978
應該是生。白雲不是天上飄遊的雲朵,而是農家晚炊的被落日餘輝照射而帶白色的升飄……這也是作者欣賞的深山晚景之一吧。
-
6 # tigerinncai
這個吵了很久了。其實二者都不錯,不然早就吵明白了。這樣好不好?喜歡生動的,就“生”; 喜歡幽靜的就"深"。
-
7 # 高山流水szw
詩句來自唐.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生”和“深”用在本詩中都恰當,但用“生”更好些。“深”是形容詞,跟“淺”相對,常形容地形、水、豔色,感情等成度的。“生”是動詞,是生長、產生、生成等意思。詩中此字是用來表明白煙生成和升起的,因為後面是個“處”字,也就是白煙升起的地方,而不是形容白煙色度的。所以,本詩中用的應該是“生”字:“白煙生處有人家”。
-
8 # 南山一花奴
我認為生字要比深字用得好,既有動感,又能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白雲是哪來的,杜甫的《望嶽》中有,蕩胸生層雲。人家在哪裡?在那白雲生出的深深幽谷裡。深字就沒有這樣的內涵了。
回覆列表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譯文如下: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雲深處,居然還有人家。
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豔比二月春花。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裡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
這些景物不是並列的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絡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於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於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學者。公元828年(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
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以七言絕句著稱,境界特別寬廣,寓有深沉的歷史感。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全唐詩》收其詩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