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瀏覽器額你我

    跳神面具、懸掛面具和藏戲面具是藏面具的3種主要形式

    跳神面具是伴隨著跳神儀式發展而來的,每逢宗教節日都要舉行這種儀式,以降服鬼怪,驅邪鎮魔。它注重虛幻的宗教精神,表現一種莊嚴的氣氛。憑藉面具的形象及人的表演而加深其宗教影響,從而作用於人們的思想觀念、作用於社會。跳神者所戴面具有鬼怪、仙人、法王、各種保護神、動物圖騰等。跳神面具為立體雕塑面具,也有少量平面布面具,品種有皮、木、銅、泥、布等各類。皮面具多為早期面具,如《藏漢史集》中提到的“犀牛面具”;金屬面具多用薄銅皮製成。

    藏戲面具分為立體和平面兩種形式。它在藏面具中最富有藝術情趣。公元14世紀,唐東波倡導藏戲,他根據自己的臉譜塑造了“溫巴(獵人)面具”。藏戲面具早期為藍、白兩種,用山羊皮製成。後期有些改用紙或布板等製成。面具根據藏戲情節,要求有國王、仙人、妖女和王妃等。

    懸掛面具多用泥、皮革、紙漿等,置於寺廟殿牆、樑上讓人們供奉膜拜。面具面譜有護法神、明王明妃、地方神等;另外還有“贊”(男鬼)、“帕姆”(女鬼)等不同等級的“坷兒”屬“隨奴”範疇。最接近現實又表現現實的宗教面具是一批被稱作介波(鬼王)、贊(山妖)、巴姆(魔女)的鬼卒面具,這類面具充分顯示了藏族宗教極為特殊而又神秘的文化現象。

    藏面具藝術的審美特徵,是透過面具的象徵符號來體現的:比如說明跳神者身份的面具“法王”,是一個頂骷髏、三眼的“牛頭”;地方神“錯勒”的特徵是眉間有蠍子等圖騰,“怒神”的特徵是三目圓睜,眉似火焰,巨齒獠牙……懸掛面具的符號象徵,仍然多具鬼神冤魂的特點,尤其是“帕姆”面具,多是雙目圓瞪,眼下吊,獠牙外露,披頭散髮,表情猙獰而醜陋,色粉晦者。而藏戲面具中部分羅剎女的面具也具有上述特點,由於她心靈醜惡,其面具也是“巨齒獠牙、雙眼滴血、猙獰恐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婚姻是否也一地雞毛卻說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