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好傷感生活36
-
2 # 草莓愛種花
人難免會感到孤獨,不管是自己生活、居住,還是情感上的孤獨。有時候孤獨令人清醒,但長期如此也有可能會導致抑鬱。
根據發表在《內科學文獻》(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兩篇最新研究,獨居或情感孤獨會增加殘疾和早亡的機率。
在第一項 中,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者在超過四年的時間裡,跟蹤調查了45000名心臟病患者或高危人群的健康狀況,發現獨居的人死於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其他人要高。
這其中的關聯有年齡區分,45歲到65歲年齡段和66歲到80歲年齡段獨居帶來的早亡機率增加分別為24%和12%,而80歲以上年齡段則幾乎看不到什麼關聯。
為什麼會有這樣現象的產生?可能是相比於老年人,中年人獨居更少見,單身生活可能意味著其他的心理或社交的、會影響健康的問題,譬如承受能力差、抑鬱和孤獨寂寞,或因為工作、人際關係帶來的壓力等。對於年紀稍微再大點的,獨居則意味著身體能力,若80歲後還是獨自生活,那你可能比同齡人還健康些,因為你至少還可以生活自理。
獨居也很影響幸福安康,沒有伴侶或家庭成員去提醒他們合理飲食,按時吃藥或體察身體異常現象,那麼身體健康狀況就相對不會那麼好。
早前的許多研究揭示了社交孤立和與健康狀況之間的關聯,包括抑鬱,心臟疾病,睡眠問題或其他失調症等。但為什麼獨居對個體危害這麼大的原因仍不清楚。由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副教授佩里斯諾託(Dr. Carla Perissinotto)帶領的第二項 提出,不單是獨居,如果有相關的真實感受,比如情感孤獨或與世隔絕,也會有類似的效果。
共有1604名老人參與了佩里斯諾託的調查,平均年齡71歲,研究人員並沒有用參與者的生活狀況定義孤獨與否,而是透過讓老人們回答三個跟孤獨感有關的問題,有沒有覺得自己是被忽視的、孤立的或缺乏陪伴?如果參與者對任一問題的答案是常常有,或是有時感受到,那他們就被認定為是孤獨的。如果他們對這三個問題答案都是幾乎沒有的話,那他們就不算孤獨的。
研究人員在六年的時間裡,每隔兩年更新記錄參與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沐浴、更衣、進食、行走或爬樓梯等,這些都是用來衡量老年人的整體健康狀況。在研究的最後階段,情感孤獨的人殘疾現象較為顯著,59%的人不能生活自理。例如,相比於不孤獨的老人,孤獨老人行動障礙機率高出18%,爬樓梯困難的機率增加31%。
另外,相比於不孤獨的老人,孤獨老人在該研究結束前就死亡的機率高了45%。即使在考慮了其他影響健康的因素,如已診斷為抑鬱或其他身體狀況後,這種關聯還存在。
孤獨終歸不好,有些體現在生理上也有些是行為上的。情感孤獨會引發大腦化學成分和荷爾蒙的變化,加重身體炎症,比如加劇心臟病或關節炎等。孤獨還有可能導致其他問題,睡眠貧乏、抑鬱或對身體狀況不管不顧,這些都會反過來導致殘疾和提早死亡。
研究人員特別關心的另一個方面是,許多不是獨居的老人也自稱孤獨,當然,他們與老伴或其他家庭成員生活在一起。這表明一個人的社交範圍大小並不是度量孤獨與否的象徵。佩里斯諾託認為若是隻考慮一個人社交範圍是不夠全面的,從公共健康和政策層面出發,要是不關注一個人的主觀感受和寂寞孤獨程度反而是一件傷害的事情。我們關注糖尿病控制和高血壓治療,但忽略了其他的對病人更痛苦的或對健康衝擊更大的事情。
許多老年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自己在逐漸衰老,醫生時常困惑與不知道如何解釋為什麼有些病人健康狀況急劇下降,而其他有類似情況的病人卻能活的更久。情感孤獨,不單是社交孤立,或許能從某個方面解釋這個問題。佩里斯諾託鼓勵更多的醫生,特別是為老人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生,多問問他們的感受,而不止是隻關心身體治療。這是一個挑戰,但值得鑽研,下一步將對孤獨以及孤獨對健康的影響作更深層次的研究。
回覆列表
嗯,你好,看老人怎麼想啊。如果把這孤獨當做一種痛苦負擔和無聊的話,那肯定是會影響身體健康。但是也有的人會享受孤獨。